乾隆帝下江南多次登楼题诗
1650年,以吴伟业为首的清初江南名士、著名诗人、词人钱谦益和陈维崧等云集在南湖举行了十郡大社,连舟百艘,吟咏不绝,盛况空前。
其中,如吴伟业的《驾鸯曲》中道: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1658年,嘉兴知府许焕领衔《重建烟雨楼题名碑》勒石,并于1660年开始重建烟雨楼。
1681年,嘉兴知府季舜有在重建烟雨楼的同时,在钓鳌矶东南重建了“龚公祠”,并查考收回龚公祠被毁期间被地方势力所占的田产。清初书法家盛枫撰有《龚公祠祭田碑记》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
在这次重建过程中,仁文书院也迁到了烟雨楼中。仁文书院是读书人会文的地方,原在嘉兴西门外三塔寺东面,曾毁于兵火。
在康熙年间时,仁文书院曾一度设在烟雨楼中。此外,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曾于清初被盗的“鱼乐国碑”碑石,在康熙年间的这次重建中被追回置于故址。
关于鱼乐国碑址,明代官吏车大任在《鱼乐国记》中没有明确指出立碑的地方,只是说“鸠工勒石于烟雨楼头”。
而据《嘉兴府志》所附的《烟雨楼图》考证,鱼乐国碑是立在烟雨楼大门的河埠,朝北水岸边上,而该地址就是屠廷楫诗注中所说的“故址”。
1689年,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首次南巡,因而嘉兴官府在烟雨楼种植了不少花木。在1730年时,浙江总督李卫游烟雨楼后,不仅写下《烟雨楼记》,还下令重修烟雨楼。
乾隆年间,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南巡”,每次都去嘉兴,多次登上烟雨楼。为了迎接皇帝登临,嘉兴知府曾经对烟雨楼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
整修后,烟雨楼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最主要的几处如:烟雨楼主楼由以前坐南朝北改建成了南向,面对城垣的建筑格局。
此外,旧时烟雨楼的河埠在北畔堤上,就是竖立“鱼乐国碑”的地方。由于大楼改换了方向,原有的石埠失去了作用,于是在东岸堤上,重新建造了一座大石埠,与盐仓桥遥遥相对。这里湖面比较阔广,使烟雨楼更加显得壮丽了。
当时,在烟雨楼大楼前湖畔有两个亭子,分居左右,为浮玉亭和凝碧亭。在改建了大石埠后,因用围墙将烟雨楼和湖堤隔绝,这两个亭子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于是,这二亭都被拆除,在其旧址旁改建了“凝碧阁”。
自烟雨楼改成了朝南向,紧靠烟雨楼大楼后的“栖凤轩”变成了在楼前,成了大楼前的一个装饰品,使烟雨楼显得更加雅致美观。
此后,嘉兴民间建造堂楼,在楼前必依照烟雨楼的式样,加上一个轩,即后人所谓“反轩”。这样的形式,一度成为嘉兴建筑工艺上的一个特殊风格。
据说,乾隆帝之所以对烟雨楼流连忘返,一再赋诗,始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七绝·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美妙诗句的影响。
而且乾隆帝一去嘉兴,也不由自主地迷恋上了风景幽美的南湖,明爽秀丽的烟雨楼,而且他每次前去,都写有诗篇,以记其游。
1751,乾隆帝开始第一次南巡,从北京出发,至苏州后,自吴江到嘉兴,过嘉兴时驻跸在秀水县北教场大营,就是北门外杉青闸对面的御花园,而且乾隆帝指名要上烟雨楼。
次日,游览烟雨楼后,他写有七律《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诗记其事: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烟雨楼自从乾隆帝南巡驻跸后,一部分地方,包括大楼在内,后来有近百年不予开放,游人到烟雨楼小岛上后,被禁止登楼临眺。
事隔6年后,乾隆帝于1757年第二次南巡,“旧地重游”,写下了《题烟雨楼》诗:
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
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
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
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由于前次登烟雨楼时,因天雨湖上烟雾迷茫,未能眺望远景,引以为憾。这次重游适逢天气晴好,于是乾隆帝诗兴大发,又作了一首《烟雨楼即景》诗:
不蓬莱岛即方壸,弱柳新荑清且都。
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
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
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
在此诗中,乾隆帝把“烟雨楼”比作“蓬莱仙岛”,把“南湖”比作杭州的“西湖”,觉得天然美景足以畅怀,不需要什么人来献“渔樵耕牧图”了:
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到苏州,旋即至嘉兴游览烟雨楼及茶禅寺,写下《再题烟雨楼》:
未年丑岁两经行,烟雨都逢副盛名。
欲讶今番出新样,自过江后总开晴。
柳丝窣地折腰舞,梅朵烘春笑口迎。
更上高楼聊极目,水村近远望分明。
之后,回銮过嘉兴,乾隆帝复登烟雨楼,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乾隆帝这次未驻跸嘉兴,却两次登烟雨楼。在烟雨楼作了《再题烟雨楼》诗后从杭州回銮过嘉兴,又去烟雨楼,写下了《复游烟雨楼》:
前度晴中阅春景,今朝雨后赏烟光。
轻阴犹恋波澜意,细籁都含花木香。
果然名实善相随,百尺楼高悦目时。
试看浅烟方淡荡,便教不雨也迷离。
乾隆帝在烟雨楼上一吟再吟,而其诗兴似乎并没有稍减,后来他振笔题了一首《烟雨楼叠旧作韵》诗,总算为这次的登楼赋诗画上了一个句号:
烟丝胷柳柳丝蒙,雨意迎人人意通。
自是云容盟水态,并宜草绿藉花红。
奚称处括沔阳彼,总在天高地厚中。
耕织图诗屏宛在,不殊惇史惕深宫。
在当时,处州括山及沔阳州都建有烟雨楼,但最为著名的数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楼中有乾隆帝文学侍臣钱陈群所书的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画的耕织图诗屏。
过了3年,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游烟雨楼后,作了《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
烟雨今朝烟雨无,眺吟畅好不模糊。
菜花黄映麦苗绿,所喜犹然在此乎。
即景无过遣兴题,过誉老笔注金?。
楼前一对玉兰树,直与楼檐开並齐。
近涯野艇不谯诃,渔乐凭看乐若何。
讶似天孙机杼张,锦端来往织仙梭。
船泛春波天上坐,楼称烟雨霁中来。
韶光陶冶无告后,庭际辛夷盆裹梅。
半个月后,由杭回銮过嘉兴,乾隆帝再次登烟雨楼,作了《再游烟雨楼诗》:
南去北还半月余,滮湖楼阁只如初。
墨辛夷纵花金谢,紫碧桃方朵艳舒。
波态含烟欲藏舫,云容酿雨正如车。
循名奚要惟晴好,念在蚕筐为麦锄。
这首诗作成后,乾隆帝兴犹未阑,又作《题烟雨楼》诗。
岧嶢无地起楼台,一棹宛如镜里来。
问孰宜烟更宜雨,合称惟柳复惟梅。
韶光艳裔为屏匝,漪影空明映座开。
钱赵王孙诗与字,卻因吟玩久延陪。
据说,乾隆这4次南巡六登烟雨楼,诗兴如此之浓,都与他的文学侍臣钱陈群的唱和关系很大。钱陈群是乾隆时的内阁学士,刑部侍郎。钱陈群善诗词文学,为著名的乾隆五词臣之一。
乾隆第五次南巡已时隔15年,即1780年,是乾隆70大寿。这一次,乾隆帝游览烟雨楼后,作了《题烟雨楼》诗:
祗疑瀛泛到云来,镜里楼台熟路开。
四面波光烟雨意,无边春景咏吟材。
今斯今也昔斯昔,柳尚柳兮梅尚梅。
一读钱家诗赵句,怆然弗忍更徘徊。
在诗中,风流自赏的乾隆帝不无感慨地在悼念故臣钱陈群,“一读钱家书赵句”,楼中钱陈群写赵孟頫《耕织图》诗屏仍在,而这次登楼距他的爱臣钱陈群去世已有整整6年了。
钱陈群比乾隆大25岁,原籍嘉兴,在京城南书房任职,常为皇帝讲解经史。乾隆与他谈今论古,称为“故人”,后官至刑部左侍郎,20多年前因病告老还乡。
乾隆几次南巡过嘉兴,钱陈群都随地方官员前往迎送。6年前钱陈群去世,这次地方官员都来了,独缺这位“故人”,怎么不伤心呢?当晚乾隆题诗—首,见物思人,差点掉下眼泪。
乾隆对烟雨楼有着特殊的爱好,这次登烟雨楼除了赋诗及与词臣们联句唱和外,还在舟中仿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笔法绘了“烟雨楼图”,一贮内府,一贮浙江。同时,他还命画师绘了“烟雨楼全貌图”。
回京后,乾隆帝下令在河北热河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烟雨楼。楼建起后,乾隆帝于避暑山庄欣然写下了《题烟雨楼二首》:
携图去岁兴工始,断乎今年蒇事勤。
数典可知自元璙,赓诗更以忆陈群。
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礙天高地广文。
卻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芰荷分。
十五年违烟雨楼,昨春未免惜情投。
虽然写景原藏弆,莫若肖形可泳游。
底论南吴及北塞,敢忘后乐与先忧。
凭栏俯视清泠镜,武列鸳湖异水不。
此后,他还在一首诗注中说:
庚子年南巡旋跸,携烟雨楼图归,游热河仿为之,至辛丑工成,情景宛然。
隔了4年后,1784年乾隆帝开始了第六次南巡,也是他在位时最后的一次巡游江南。在登上烟雨楼时,乾隆写下了永别烟雨楼的诗句——《题烟雨楼》:
春秋三阅喜重来,雨意烟晴镜里开。
承德奚妨摹画貌,嘉兴毕竟启诗材。
夏中让彼乏锦芰,春季饶兹对玉梅。
不拟南巡更临此,鸣榔欲去重徘徊。
其结句流露出75岁高龄的乾隆帝对烟雨楼景色的无限留恋,久久不忍离去。
[旁注]
吴伟业(1609年~1672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清初词人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他擅长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有《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喝《圆圆曲》等。
总督 为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的称谓,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乾隆帝(1711年~1799年),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他在位60年,他在位时,编《四库全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文治武功兼修,天下大治,为一代有为之君。
西湖 即杭州西湖,位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浙江杭州西,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写下不少著名诗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点缀杭州。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元代著名画家,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鹊华秋色图》。
内阁学士 为明、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从二品。明太祖朱元璋仿宋制设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和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学士,在乾隆时期成为三殿三阁定制。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他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和《蜀素帖》等。
[阅读链接]
据说,乾隆时期的烟雨楼中,始终有一样不曾改变,而有一样却是巨大的变化。
据说,历次乾隆帝南巡,烟雨楼楼厅中由钱陈群书赵孟頫绘的《耕织图》诗屏从不更换,而且乾隆诗中也常提及,写有“钱赵王孙诗与字”,“一读钱家书赵字”的诗句。
南向烟雨楼自明代嘉靖创建以来,都是坐南朝北,对着城垣。而乾隆初次南巡时,嘉兴地方官吏得知乾隆要来南湖烟雨楼,因为不能够叫皇帝面北而坐,所以才把原来的大楼改成了南向钓鳌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