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眺之所——嘉兴烟雨楼
烟雨楼最初位于浙江嘉兴南湖之滨,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为广陵郡王钱元辽所筑“登眺之所”。
1548年时嘉兴知府赵瀛迁建至湖心岛上,后经历代修缮、扩建,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而“烟雨楼”则成了湖心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
烟雨楼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回廊环抱,可沿石蹬盘旋而上。主要建筑有青杨书屋、对山斋、八角轩、四角方亭和六角敞亭等。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
烟雨楼因杜牧诗意而得名
嘉兴位于浙江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这是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
据史籍记载,在936年时,这里芦蒿丛生,尚无景观。在940年前后,吴越国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和崇德4县。
因吴越王第四子广陵王钱元辽任中吴节度使时,在南湖湖畔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名胜。
相传,当时的“烟雨楼”之楼名就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牧《七绝·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
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据历史文献《至元嘉禾志》记载,昆明大观楼,武汉黄鹤楼和岳阳岳阳楼,都雄峻高大,可以称为“耸峙”;而烟雨楼是“坐”的,“坐”在垣墙之内,平台之上。五代十国至北宋时并无“烟雨楼”之名。“烟雨楼”3字始见于南宋丞相吴潜的《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
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宋代时,由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的广泛传播,烟雨楼已美名远扬,而且一直是当时观赏湖光的最佳去处。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及元代著名诗人方回都曾慕名前去赏游烟雨楼,而且都留下不朽的名篇。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泛南湖》中写道:
一
闻道南湖曲,芙蓉似锦帐。
如何一夜雨,空见水茫茫。
二
水殿穿湖入,风栏过雨凭。
微微夕阳外,时见出林僧。
三
盈盈绿水际,泛泛白鹅群。
借问乘舟客,何如王右军。
四
碧村围青殿,朱垣接绀堤。
王孙少游豫,驰路草萋萋。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有《烟雨楼》: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
幸有园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钓鸳湖。
渔歌欸乃声高下,远树溟蒙色有无。
徒倚阑干衫袖冷,令人归兴亿莼鲈。
元代著名诗人方回也写有《烟雨楼》:
楼压重湖实壮哉,楼前图画若天开。
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
傍柳一桥相掩映,隔林双塔共崔嵬。
栏干倚尽催诗处,晴日须来三四回。
在宋元时期,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和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在这一时期的烟雨楼更是闻名全国各地,而杜牧的一首《七绝·江南春》,不知迷倒了当时多少人纷至沓来。在元代后期,烟雨楼尽管是几易其主,历经兴废,但它却一直是观赏湖光的佳处。
[旁注]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5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它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节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为“节度使”。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杰出诗人,他与尤袤、范成大和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有《白鹤峰》、《游东坡故居》、《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在西湖畔还建有奉祀他的景贤祠。
[阅读链接]
五代时,广陵王钱元辽在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开创了南湖之畔登高望湖的风雅之举。此人成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对南湖自然风光感兴趣的名人。
从此之后,但凡在当地有一定财势的,都以在南湖边兴建私家园林为荣耀,由此形成了嘉兴私家园林的兴盛期。
有了园林作为依托,当地大批的文人名士在南湖边吟诗、作画、听戏,以此为时尚。后来,南湖的名气渐渐大了,外地有名的文人墨客慕名来游,留下了美誉和佳作,给南湖风光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