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后期的重建和扩建
乾隆帝六下江南以后至1843年,烟雨楼大楼仍关闭、禁止登楼。清代著名诗人孙融曾在《烟雨楼诗》中描述道:
笙歌付与隔墙听,墙内名园一半扃。
满地落花僧不扫,夕阳红上御碑亭。
由此诗看来,当时管理还很严格,开启烟雨楼的锁钥,仍然掌握在官府手中。
自乾隆驻跸烟雨楼后,嘉兴府曾多次修缮、重建烟雨楼,但因水患频发及战火纷扰,战乱过后的浙江,土地荒芜,民生凋敝。烟雨楼已破败不堪,而且烟雨楼中的烟雨楼大楼和大士殿均被毁。
在1864年,许瑶光出任嘉兴知府后,他除了恢复农业、整饬军纪,恢复治安和消除匪患外,还特别重视教育,他一到任后就重修府学,试院,集资重建鸳鸯湖书院、重修嘉兴,秀水等县学,使嘉兴地区的教育很快得到恢复。
此外,许瑶光还在城乡浚河,筑桥,铺路,修塘,以发展农工商。他不慕权贵,革除丁税征收中的弊政,促进了生产发展,深得乡民爱戴。
许瑶光十分关注历史遗迹。1865年,他到南湖寻访烟雨楼旧址,栽桃李于湖堤,意欲复建烟雨楼。后来,他因地经兵燹,物力维艰,楼制崇闳,没能重建,而在楼址四旁建十数景,点缀南湖景色,以“补种荷花延白鹭,预栽杨柳待黄莺”。
1867年,许瑶光在湖心岛的渡口大石埠台阶上建造了一座门厅,面湖三楹,取名“清晖堂”,上书“六龙曾驻”匾额,以示皇帝曾在此驻跸。烟雨楼四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入口处为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上嵌有“烟雨楼”石碑。
同时,他还作了《初秋游南湖时清晖堂落成》诗,并将收藏到的元代画家吴镇所画“风竹图”真迹摹刻碑石并题诗。“风竹图”笔墨潇洒,用笔劲爽,似可听到竹叶枝间的婆娑之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后来,许瑶光认为,“地以景彰”,“询之耆旧云,前代曾有八景之目,而平章未确,志阙不载”。于是,他就择选嘉兴当时的8个景点,聚之取名“南湖八景”。在1869年,许瑶光作《南湖八景诗并序》:
嘉兴南湖,吐纳苕霅,襟带城郭,古奥区也。而禾志只绘烟雨一楼,何揽胜之少乎。……余守嘉今五年,凭眺川原,俯仰风月,目之所寓,有会于心。为湖山标异,得南湖八景,且系以诗,增嘉话也。
许瑶光撰书的八景诗为:《南湖烟雨诗》、《东塔朝颐诗》、《茶禅夕照诗》、《杉青风帆诗》、《伍塘春桑诗》、《禾墩秋稼诗》、《韭溪明月诗》和《瓶山积雪诗》。
在当年,许瑶光又在“大士阁”后建室三间,并遵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不蓬莱岛即方壶”句,取名“亦方壶”,壁上有许瑶光所书“嘉禾八景(附图)”碑。同时,他又写了《构亦方壶于烟雨楼侧题壁诗并序》。诗云:
蓬莱在何许,缥缈不可求。
何如鸳湖去,咫尺见瀛洲。
1870年,许瑶光请当时的著名画家秦敏树画《南湖八景图》,刻《八景诗》和《八景图》碑石。又在烟雨楼南、“钓鳌矶”故址平台上,构建了一座亭子,将碑石置于亭内,取名“八咏亭”。
1873年,许瑶光在“亦方壶”右建“菰云簃”,在“清晖堂”侧建“菱香水榭”。许瑶光又在一石两面,刻自书“福”字、“寿”字碑。许瑶光建鉴亭,撰书刻《鉴亭铭》石碑。
同年,许瑶光喜得米芾真迹。许瑶光欣喜之余,摹刻《米芾真迹碑》于《鉴亭铭》石碑的反面,碑面露在“鉴亭”墙外,面向“来许亭”,供公众观赏。
另外,亭内后来还收藏有宋代苏轼为李方叔所书“马券”帖石刻,南宋岳坷的“洗鹤盆”,从古北口运来的硅化木等文物,以及后来的“画家蒲华墓志铭”碑刻及其他石刻。
1873年,嘉兴的绅士们听说“许瑶光任期已满,将进京向皇上述职”的消息后,嘉兴民众在许瑶光临走之前,在烟雨楼西北,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亭子,并设宴为其饯行,纪念他“殚精竭虑,十年于兹”;颂扬他“公正廉明,为民办事”;盼望他“重来嘉兴,视事如初”。
“六月三日,相与扶老携幼,遮道攀辕,延公于亭。”面对父老乡亲的洒泪挽留,许瑶光安抚道,此去只是进京述职,旬月即返。
士绅闻言大喜说:“公既许我来也,适亭成未有名,名之曰‘来许’。”
这便是“来许亭”的由来,意为希望许瑶光再来嘉兴。不久,许瑶光果然重回嘉兴,续任知府,了却了嘉兴民众的一片心愿。
后来,清代诗人吴仰贤撰书《来许亭记》,清代书法家石中玉撰写了《来许亭额题跋》。
1875年,清朝著名书画家、政治家、军事家彭玉麟来嘉兴,知府许瑶光陪同游南湖,于南湖中得石,便“横直梅花乞两株”。彭生性喜爱梅花,应许知府索梅要求,当即画横、直梅花各一幅,并赋诗其上。
许瑶光得画后,请嘉兴秀才钟沈林镌刻石上,并于同年在烟雨楼北面建亭,壁嵌“彭玉麟画梅”石刻,将亭命名为“宝梅亭”。
彭玉麟在烟雨楼所画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横梅原石中间有破损裂缝,画家因势走笔,以树干顺其裂缝而画之,取势得当,妙不可言。
后来,许瑶光将元代吴镇的“风竹图”石刻迁到了宝梅亭内,壁嵌于亭西面内壁。亭外堤岸,垂柳翠竹掩映朱增。
在1875年中,许瑶光还修建了出鉴亭。出鉴亭为一紫藤架,枝干虬曲,绿荫覆地。由此出园侧门下石阶,即至长堤西部。堤外一水泥船坞。
循堤左行,有荷花池,池湖相连处,小桥轻架,是为万福桥。长堤集园林内外景于一体,红船、荷池、钓鳌矾、烟雨楼,层次丰富,风光优美。
之后,僧人在烟雨楼中重建了“大士殿”,就是后来的“观音阁”。但许瑶光最终未能复建烟雨楼。
随后,嘉兴父老就在三塔扩上建了一座“许公三至亭”,厅堂龛内盒中,装有许瑶光离嘉兴登船前脱下的“朝靴”一双。烟雨楼上的许瑶光,成就了嘉兴古城的一段复兴。在后来嘉兴南湖烟雨楼中,许多地方都有许瑶光写的牌匾。
[旁注]
县学 古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吴镇(1280年~1354年),元代画家。他擅画山水、墨竹,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他与元代书画家黄公望、倪瓒和王蒙合称“元四家”。他精书法,工诗文,著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和《洞庭渔隐图》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他曾与秦观并称“秦黄”。
吴仰贤(1821年~1887年),清代诗人。善诗词,初学李商隐,后师朱彝尊,工力甚深。晚年主讲武水鸳湖书院。光绪初,他主纂《嘉兴府志》88卷、《首》2卷。著有《小匏庵诗存》6卷、附1卷、《小匏庵诗话》10卷、《集杜兰旁诗》1卷。
巡抚 古代官名。我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时,巡抚一般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阅读链接]
据传,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时已70岁。有一天,他觉得在烟雨楼停留的时间实在太短。所以,他决定把行程稍为改动一下,自南斗圩直达南湖,在烟雨楼过夜。
这可急坏了南巡先行官和嘉兴知府。算时间只差—个月了,只好采取紧急措施,烟雨楼禁止游船进出,岛四周环水赶打木桩,连接铁链,链上系警铃,以防刺客。这—工程派民工日夜操作,限期完成。
南斗圩至南湖35千米,当天抵南湖时已近黄昏。船—靠岸乾隆就跨上石阶,烟雨楼虽15年没来了,究竟是熟路,乾隆帝兴致勃勃地直上烟雨楼,扶栏远眺,暮色苍茫,非烟非雨,另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