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与再建之后的烟雨楼
清代以后,烟雨楼又相继建成清晖堂、孤云移、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西御碑亭和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但由于战乱,烟雨楼又多次被毁与重建。
后来,嘉兴知事张昌庆重建烟雨楼未完成,后继任汪莹完工。整个烟雨楼由烟雨楼台、鱼乐国、揽秀园和小灌洲等主要建筑组成。全园占地11亩,园内楼、堂、亭、阁错列,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
烟雨楼台建筑群由清晖堂、菱香水谢、菰云簃、观音阁、御碑亭、烟雨楼正楼和钓鳌矶等筑建构成,均为晚清建筑风格。
烟雨楼入口处为“清晖堂”,门东北向,北墙嵌有石碑,刻“烟雨楼”3大字,为清代书法家冀应龙所书。在清晖堂两侧建有厢房,南厢房名为“菱香水谢”,又称“小蓬莱”;北厢房名为“菰云簃”,这两间房都在濒湖水边。
夏日,在此倚栏远眺,只见接天菱叶无穷碧,湖上轻烟漠漠,菱花送香,真如置身水晶宫殿之中。“菰云簃”北为观音阁,三楹二层。
清晖堂后中竖石碑一座,为“御碑亭”,刻有乾隆帝游南湖烟雨楼题诗的手迹。经御碑亭进内就是烟雨楼正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后来“烟雨楼”成为了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
此楼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自南而北,前为门殿3间,后有楼两层,高约20米,面阔5间,进深2间。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外加四周走廊,外观雄伟壮丽,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气势非凡。
在烟雨楼正楼前檐,悬后来书的“烟雨楼”匾额,二层中间悬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也曾书有一副楹联,书体端正劲挺,堪称—代楷模。楼上下均有回廊环通,登楼凭栏远眺,田园湖光尽在眼底。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
烟雨楼正楼的大堂两边高凳排列,嘉兴知府许瑶光书“南湖烟雨”诗砖刻于墙壁,笔锋酋劲有力,其中几块墨色的板碑上刻着画,寥寥数笔,将江南烟雨勾勒得淋漓尽致。“分烟话雨”匾额悬挂中堂之上,厅内凉风习习,似有烟雨从湖面吹来,大凡此地,必睹物思人:
烟雨楼台听春雨,清风轻拂和细语。
分烟话雨伊人去,落花还恋静夜雨。
在烟雨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如宋代著名书画家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题刻,元代著名书画家吴镇竹画刻石及后来的墓志铭碑刻等都较为著名。
在烟雨楼正楼东为青杨书屋,西为对山斋,均3间。东北为八角轩一座,东南为四角方亭一座。西南垒石为山,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蹬盘旋而上,山顶有六角敞亭,名“翼亭”。
烟雨楼正楼前是开阔的平台,有两棵古银杏树参天挺立。台外栏杆下有“钓鳌矶”刻石。平台东南侧,即乾隆游南湖的另一处“御碑亭”。
此外,楼前还有一荷池,形如南湖特产“无角菱”;设有烟雨长廊,廊棚为砖木结构,中间有一段最为出色,有翻转轩两层雕刻花纹。
在烟雨楼正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由太湖石叠成,相传为有名造园家所作,后倾圮零乱,在重建时被理堆垒成虎豹狮象形状,形象逼真,威武可爱。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顾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
鱼乐国建筑群由宝梅亭、来许亭、鉴亭、出鉴亭等建筑构成。宝梅亭在清晖堂走廊北,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及元吴镇风竹刻石。
亭外堤岸,垂柳翠竹掩映朱增,墙上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鱼乐国”碑。自宝梅亭前行,依次为“来许亭”、“鉴亭”。“宝梅亭”北原为“亦方壶”,后来被拆。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占地11300余平方米,是一座文物碑刻园。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晚清著名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蒲华纪念室。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
其中,包括了园内珍藏的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以及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
这些作品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之手,如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以及晚清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
在“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廊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本觉寺而建的,原在秀洲区陡门镇,后来重建,亭南碑廊中保存有重建三过堂碑记。
碑廊东南为菱香阁,登阁远眺,南湖烟雨迷蒙,绿树掩映中的小瀛洲隐约可见。在揽秀园东的文星桥为三孔石环桥,跨径38米,宽3.5米,有石阶梯约50步。
小灌洲为南湖东北部,是湖中小岛,与湖心岛上的烟雨楼南北相望,旧称“小瀛洲”,俗称“小南湖”。清代疏浚市河,堆泥于此,就形成了一分水墩,原来是渔民的晒网之地,后来逐渐发展为游览胜处。
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惜字会”在岛北部建仓圣祠三间,供祀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的仓颉。
在仓圣祠祠南有“舞蛟石”,为江南名石,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也有说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姣”两字,相传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
小瀛洲岛北为湖滨公园,有九曲桥相连。园地有20余亩,树青草绿,有亭临湖,坐憩其间,得心旷神怡之趣。壕股塔院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水曲如股而得名。
后来,重建的壕股塔位于南湖西侧的南湖渔村之中,塔高63.36米,七层,为阁楼式塔,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每层的四角翘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风铃,呈现“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
南湖渔村位于南湖西北,据《烟雨楼史话》记载:是明代勺园旧址,勺园初建时面积并不大,但到处是楼台亭榭,假山峭削,青松苍翠,秋枫红醉;池中荷花,北背城壕,烟雨楼台,近在咫尺,园楼相对,形成了一个由水系为纽带的建筑群体,环境相当幽雅。
[旁注]
江南园林 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江南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而且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如苏州的“拙政园”、“虎丘”,扬州的“瘦西湖”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
回廊 回廊是指在建筑物门厅、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也指曲折环绕的走廊。如唐代诗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砖刻 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工艺,一般先由木刻花卉、鸟兽等图案,用泥制砖模型,经火烧制而成,然后镶在大门砖墙上。这些砖雕均散见于明清时期的建筑中及市民俗馆的照墙等。
太湖石 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峻峭怪式,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与灵璧石、英石和昆石被列为我国“园林的四大名石”。
碑刻 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多数的碑刻有毛笔写兰本或书丹上石。但有些摩崖石刻及石窟,往往不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在石面上雕琢。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画家。他从事壁画创作,后以善画被召入宫廷。他擅长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和楼阁等绘画,尤精于佛道和人物的壁画创作。
阁楼式塔 阁楼就是指楼房的空间比较高,在房屋坡屋顶下与房间中间用一层阁楼楼板隔开而成的空间。按此方式建造的塔称“阁楼式塔”,我国塔中的主流,出现最早,也使用最多。如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陕西西安大雁塔和杭州六和塔等。
[阅读链接]
乾隆皇帝八上烟雨楼,在当时社会起了一个轰动的效应。南湖和烟雨楼的名胜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的好奇,皇帝吃过的、用过的、留下的东西,皇帝住的地方,皇帝乘的船,甚至陪同皇帝的官员,都被传言得有声有色。
在民间,关于南湖菱,就流行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乾隆到嘉兴时,当地的官员准备了南湖菱给皇帝品尝。当时的南湖菱长着尖角,乾隆皇帝不小心被刺了一下。于是,他就下令菱花仙子不能让南湖菱长尖角。
第二年,南湖菱便真的不再长角了。从此之后南湖里的菱就一直是没有角的样子,像馄饨又像元宝,民间将它称为馄饨菱、元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