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竟陵派开辟新境界

就在前后七子、唐宋派掀起复古文风的时候,一些强调舒张个性、注重内涵的流派逐渐酝酿产生了,这些新流派作家为文标新立异,既突破了宋元儒学的传统,也突破了唐宋古文的传统,开创了明代散文的新境界,也促成了明代散文创作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李贽、徐渭等人是这些新流派的开路先锋,他们强烈追求个性解放,思想与周围传统的习惯势力格格不入,散文创作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作品有着惊世骇俗的言论,给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李贽1552年考中举人,历任河南共城知县,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户部员外郎等。

李贽的思想非常独特,他崇尚儒学,反对理学,公开以“异端”自居,曾被指为“毁圣叛道”。他强调为社稷民生着想,关心百姓生活才是“真道学”。他提倡个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

李贽的文章或长或短,不拘一格,大胆直言,真率辛辣,锋芒毕露,有着强烈的战斗性和鲜明的个性,文章语言精警,象与人说话一般平常,没有丝毫的惺惺作态之感。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性格狂放,常以诗酒书画自娱。他多才多艺,擅长画画、书法,也善于诗文,还善于戏剧理论和创作。

他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20岁时,他勉强考中了个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41岁,考了8次,始终也未能考中。

徐渭为文主张独创,反对模拟。他曾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

他写有多篇序跋、书牍、记类小品,文章文雅而不俗,奇恣纵肆,看似随便,其实颇为讲究,最能见其个性。他写的记类小品《答张太史》最能体现他的个性。《答张太史》有一段话是:

仆领赐至矣,晨雪,酒与裘,对症药也。酒无破肚脏,罄当归瓮;羔半臂,非褐夫所常服,寒退拟晒以归。西兴脚子云:“风在戴老爷家过夏,我家过冬。”一笑。

徐渭与张太史是世交,但两个人贫富以及性格有着天壤之别,文章暗含对张太史的讽刺,写得幽默、含蓄而辛辣,诙谐潇洒,行文爽朗流利。

在李贽、徐渭等人之后,活跃在明后期文坛的是公安派人物。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号称“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名。他们诗文兼长,以自己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使明后期的文风为之一变。

“三袁”的散文主要是以描写士大夫闲适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清新明快,不事雕琢。其中以袁宏道和袁中道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袁宗道是个很厉害的人,1589年礼部会试,他取得了第一名,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第二年,就担任了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他为文崇尚本色,尤其推崇白居易和苏轼,文风自然清新。

袁宗道的文章以文论、尺牍、游记为代表,代表作有《论文》、《极乐寺纪游》、《上方山四记》、《答长江洲绿萝》等。《极乐寺纪游》行文很有特色。

极乐寺的妙处不在寺庙建筑本身,全在于自然环境的幽美,因此袁宏道在行文时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对其自然环境的描画上,文字有层次、有色彩、有动态、有气氛,完美地将极乐寺之美表现出来。

袁宏道是袁宗道的弟弟。他的成就不如哥哥袁宗道。他的文章多为序、记、尺牍,以及游记、日记。作品清新隽秀,独具一格。

作品《西山十记》勾画了完整的西山景色,将自然的色彩、景物的神韵和山水的意境熔于一体,景致描写十分精彩,给人以诗画之感。

公安派之后是竟陵派。竟陵派认为公安派作品俚俗、浮浅,倡导为文雅深,反对拟古之风。竟陵派主要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因为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因此称这个流派叫竟陵派。

钟惺的文章主要有序记碑传、书简题跋、史论奏疏、记游等,其中记游较为出色。这类作品善于刻画,能描绘出幽深孤峭的境界,文章常有隽永妙词,能得简淡清远之妙。较有名气的作品有《浣花溪记》、《夏梅说》、《梅花墅记》和《岱记》等。

《浣花溪记》叙事写景以浣花溪为主线,抒情议论以赞颂杜甫为中心,情景交融,意境深邃,显示了竟陵派的特色。其中写溪水富有特色,将浣花溪的飘逸风姿尽收笔底。

[旁注]

员外郎 古代官名,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为皇帝的近侍官之一。晋代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理学 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代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乡试 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殿试 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才能参加殿试。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编修 古代官名。宋代凡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均随时置编修官,枢密院也设有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明、清时期属于翰林院,职位次于修撰,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

[阅读链接]

公安派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

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

公安派作家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

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