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创造性的散文成就

柳宗元生活在唐代中期,他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氛的家庭。4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他的母亲信佛,且聪明贤淑,非常有见识。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诗词,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793年,柳宗元考中进士,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798年,考取博学鸿词科,先后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等职,803年,任监察御史里行。

柳宗元诗文成就非常杰出,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很出色,散文中山水游记和寓言杂文尤其有名,传记文也很有特色。

在柳宗元之前,已有大量的游记文学出现,但都不是很出色,直到柳宗元才把山水游记写得成熟起来,成为一种独立体裁。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独立地位,影响非常大。

在永州当官期间,柳宗元经常出游,寄幽愤于自然山水中,这段期间,他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这八记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

这8篇游记融诗、画、散文于一炉,各具特色而又互相连续。文笔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在抒写自然之乐中常常感叹自己的不幸,借以得到某些精神安慰。

柳宗元善于准确地把握住自然景物本身的具体特征,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比喻、绘画的技巧,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地描绘出大自然千幻万状的美景。

在游记中,柳宗元总是把形形色色的自然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出神入化,赋予景物以一种神韵、一种生命,达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境地。

《钴鉧潭记》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钴鉧潭的位置和形状,潭水来源和流动的姿势,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

柳宗元还把写景与记游行踪紧密结合起来,边叙述游踪,边描写山水,移步换景,层层深入,形成曲折幽邃的意境。

柳宗元通常将客观景物的描写与主观感情的流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借助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感情和心绪透露出来,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主观色彩极为浓厚,不仅仅为写景而写景。

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在描写了清冷优美的景色之后,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景物描写之中,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之中表达出他凄怆悲凉的感情,具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柳宗元没有止于一味的借景抒怀的感叹中,还着重叙述寻求美景的经过,描写自己用劳动除却污秽,创造奇美景观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他笔下的山水、泉石、草木、虫鱼,仿佛都有特定的个性、特定的遭遇,这既是自然山水的生动写照,又是他自己人格、情怀、处境的曲折反映。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精美,无论写实景、动景,还是写虚景、静景,柳宗元都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语汇,力求做到语言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他描绘景物喜欢采用白描手法,往往用很平易的语言来反映很生动的情景。

散文中,除了山水游记,柳宗元还擅长写寓意深刻的寓言文。柳宗元的寓言文较之前的寓言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创造,从柳宗元开始,寓言才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

柳宗元的寓言,不论内容如何、篇幅长短,都是结构完整严谨、生动曲折、首尾完整的文章,具有很浓的故事性。

柳宗元的寓言内容深刻、富于哲理意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讽喻现实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三戒》。这些作品篇幅短小警策,含义深远。

另一类是托物喻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谪龙说》、《瓶赋》、《牛赋》等,这类作品寄托了作者不同流俗,志向高远的高贵品质。

柳宗元写寓言,很少长篇大论,多篇幅短小,立论精辟,常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日常生活现象,捉住其本质特征,加以夸张想象,创造生动的形象,编织有趣的情节,显得饶有趣味,但又严峻沉郁。结尾部分只用三言两语点明主题,前后配合贴切。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也写得相当出色,《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南霁云睢阳庙碑》、《捕蛇者说》、《河间传》、《宋清传》都写得各具特色。柳宗元的人物传记,人物数量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柳宗元的人物传记多取材于下层人物,注重为普通人树碑立传。如《捕蛇者说》刻画了一个被残酷剥削的捕蛇者蒋氏的形象。蒋氏祖孙三代都以捕蛇来抵付赋税,祖父、父亲都被毒蛇咬死,他自己捕蛇12年,也曾多次险些丧命。作者通过蒋氏这个捕蛇者的生活,最后得出了“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结论。

柳宗元的人物传记结构完整,故事集中,主题鲜明,并将叙事、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旁注]

秘书省 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东汉后期设立秘书监起,到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金元时期再降为秘书监,至明初被撤销,其历史长达1200余年之久。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秘书省经历了一个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的过程。

博学鸿词科 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唐代开元年间始设,以考拔能文之士。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皇帝名弘历,“鸿”本作“宏”,故改为博学鸿词。考试的内容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考试人的资格,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考试后便可以任官。

书院 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白描 我国绘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寓言文 带有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通常是借托某种事物,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达到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的目的。这类文体惯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捷犀利。《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就属于寓言体。

太尉 秦汉时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秦代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

[阅读链接]

柳宗元有的传记不以写人物为主,而着重通过人物阐明道理,揭露事实真相。《种树郭橐驼传》写一位驼背老人,是种树能手,他种的树木长得特别好,其经验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着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而不去妨害和干扰。

柳宗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传神达意,并通过典型的事例、个性鲜明的语言,在激烈的矛盾冲突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塑造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