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风范卓越的散文

欧阳修生活在北宋时期,他出身低微,从小家境贫寒,4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由于家境的关系,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刻苦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欧阳修经过勤奋学习,23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被任为西京留守推官。后被授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等职,还曾被拜为枢密副使、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

在宋代文坛上,欧阳修鼎鼎大名,多才多艺,文学方面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欧阳修的议论文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善于雄辩,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欧阳修的议论文最多,包括政论、史论和文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政论,最能体现欧阳修的胆识和人品。

欧阳修的散文体裁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包括赋、杂文、论、记、书简、祭文、墓志铭、奏疏、题跋和笔记文等,这些文体各尽其妙,各具风采,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文三大类。

欧阳修的议论文多是进献皇帝的奏章。这些作品往往专就某事某人立论,主要是揭露时弊、阐明政治改革的主张,现实性极强,《朋党论》、《纵囚论》、《本论》是这类文体的代表。

史论主要是以古鉴今,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政治服务,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官传论》等。

文论多是欧阳修为他人所作的序、跋,主要是论述创作得失,推进诗文改革等,如《苏氏文集序》、《梅圣俞诗集序》等。

欧阳修写议论文时,常把充沛的感情融入到议论中,使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性,这就使他的议论文不仅具有理论的说服力,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极为精彩的史论,文章以古鉴今,感情充沛,通篇上下有种前后连贯的抒情味道。

欧阳修的记叙文主要包括记、碑志和笔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记、笔记的特色尤其突出。

“记”是欧阳修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游记、亭台记和记事记物的笔记等,往往重在抒情,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真州东园记》、《有美堂记》、《岘山亭记》等。它们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对世事沧桑的感受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悲喜哀乐。

欧阳修的记叙文语言精练,善于描绘,往往三言两语就把景物的生动之处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此外,还有一点更为突出是,那就是由景物引起反复咏叹,抒发感慨,进行议论,极富有情韵。

《醉翁亭记》是最能体现欧阳修艺术成就的名篇。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只有40岁,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文章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欧阳修的笔记也写得非常好,代表作是笔记文集《归田录》,文章或叙逸闻轶事,或记典章名物,或借事发论,大多短小精悍、形式自由、活泼隽永、意蕴深远。《卖油翁》、《冯道和凝》、《文肃独留》、《游大字院记》是其中的名篇。

欧阳修的抒情文平易自然,长于抒情,其中哀祭和书简等文字更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其抒情文主要包括祭文、赠序、序跋和文赋等,其特点是感情深沉、委婉曲折、平易自然、耐人寻味。

祭文中,《祭石曼卿文》最为典型,全文仅仅306个字,欧阳修将其写得情文并茂,自然得体,其中渗透着对亡友的深切同情,并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呈现出凄沧低回的情调。文章正文采用韵文的形式,音律铿锵顿挫,一唱三叹,增强了浓郁的感情气氛。

欧阳修写序跋类文章匠心独运,别处新意,通常不仅就诗文本身发表议论、评价诗文作者,而且将自己的丰富情感倾注进去。代表性作品有《梅圣俞诗集序》、《苏氏文集序》、《江邻几文集序》等。

宋代时,文人把散文引入诗、词,也引入了赋,使赋能更自由地描绘物体,也更易于抒发感情。欧阳修写的《秋声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文章从秋夜听秋声写起,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比喻,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全文极力铺陈,大力渲染,辞藻华美,保持了赋体的某些长处,又吸收了古文的成果。既具有形式美的韵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又显得通畅自如,没有丝毫的滞涨之感,开创了散体赋的新境地。

[旁注]

留守 古代官名。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处理政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亦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

转运使 古代官职,是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唐代在714年,置水陆转运使,管理洛阳、长安间食粮运输的事务。以后历代各有设置。

伶官 即乐官,“伶”过去指演戏的人,伶官就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一词源自《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

记 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赠序 古代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始于唐代,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阅读链接]

除了散文,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唐代诗人韩愈的影响。

《菱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皆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他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唐代大诗人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

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欧阳修诗的语言虽然自然流畅,避免了韩愈诗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有的古体诗因此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欧阳修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