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清新简洁的北朝散文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共约200年。北朝文章一方面保留了汉魏、南朝文章的影响,一方面又接受了少数民族的古朴风习的熏染,呈现出南北文学相互融合的倾向。北朝文章以散体为主,特点是求实、尚质,风格刚健清新。

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北朝散文中的精品之作。

郦道元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博览群书,却未能尽展所能。他仕途坎坷,历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为官时,秉公执法,为官清廉,不怕得罪权贵,很受百姓拥戴。

郦道元喜欢山水,曾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水文地理著作《水经注》。

在此之前,原有一本叫《水经》的书,为魏晋时期的人所作,这是本专门记载全国河流水系的地理书,该书十分简略,只简简单单地记载了100多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

郦道元决定要重做一本水经书,他在原有《水经》一书的基础上,以众多古代史地著述为参考,同时结合他对我国中部130多条河流及1200多条水道的实地考察,详细记载了它们的源流走向,又补充了大大小小的细流分支,最终完成了《水经注》的创作。

除了关于水系、水流方面系统的知识外,《水经注》一书还囊括了大量的历史典籍、方志地记、民风民俗、百家杂著等知识。

在写作体例上,《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书中,郦道元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如此,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

《水经注》兼有科学和文学两重性质,叙述有序,文笔简洁而生动,文风俊逸优美。其间许多描写山水自然景物的文章,尤其是对黄河、长江等水流行径的描述,抓住沿岸的山水风物特点,将其写得姿态各异、摇曳生姿,其文笔清新、隽永传神,既有每个局部的生动形象,又有局部相连而成的总体的概况描述。

在描绘时,作者没有大肆进行铺张与描绘,只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其动态、神韵。与此同时,将自己强烈的感受、感悟,巧妙地融入进去,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这些景物描写突出了山山水水的特殊面貌,将山水散文描写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水经注》的文学成就,获得了历代作家的高度评价,宋代大词人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其《琅嬛文集》中说:

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淡泊,以柳为肤;灵动俊快,以袁为修眉灿目。

杨炫之曾在北魏、东魏、北齐为官,历任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职。他有感于战争造成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庙坍塌、景物荒凉,于是撰写了《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佛寺园林风物建筑的著作。通过佛寺的兴建与废止,寄托自己的哀悼和凭吊。全书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5卷。每卷以佛寺为中心,兼顾附近建筑的兴衰和历史故事、民俗风情、里巷旧闻、历史沿革等,富有纪实性。

《洛阳伽蓝记》记物叙事有条有理,繁而不乱。《洛阳伽蓝记》每记一寺都记有它的历史或传说,有的寺还记有和它相关的神话和异闻。

《洛阳伽蓝记》有着精彩的描写,风格朴实自然,文笔优美精炼,语言明快清新,如同一篇篇生动的游记散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颜之推在梁元帝时为散骑常侍,后入北齐做了黄门侍郎,再以后又当了隋代的官。颜之推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擅长写诗文,精通音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诗文创作十分有名,其中以《颜氏家训》最为有名。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以自己的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全书涉及许多人情世态,特别是关于士族社会的某些风气写得淋漓尽致。除包括对处世立身之道、家庭伦常关系的论述之外,还涉及道德情操、治学态度、文学艺术观念、宗教思想以及对社会风尚、习俗的分析与批判。

《颜氏家训》兼有南北朝散文所长,而没有其所短。文体属于散体,浅近平易,本色纯真,没有过多的雕饰,口语谚语运用的较多,很少用骈句。文章叙议结合,往往先讲一个故事,再加以评说,三言两语就能凸显人物品格,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

《颜氏家训》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尽管书中有大量的理性说教,但与一般家训不同的是,其说教不局限于空洞的教条,而是引证了大量历史和现实的实例,以自己耳闻目睹的经验之谈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教子篇》、《兄弟篇》、《治家篇》、《风操篇》、《涉务篇》、《文章篇》是《颜氏家训》里较有代表性的篇章。

《教子篇》谈有关教育子女的一些问题。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举例,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目的。尤其强调要抓紧对子女的早期教育,而且越早越好;同时强调对子女的教育要严格。

《兄弟篇》是谈兄弟关系的,作者对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作者认为兄弟乃一母所生,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从小在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关系密切,理应互相友爱。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治家篇》谈治家的种种注意事项;《风操篇》讲人生在世应具有的种种风度节操;《涉务篇》谈士人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文章篇》谈有关文章创作的一些主张,此外,重要的篇章还有《养生》、《书证》、《音辞》、《杂艺》等,涉及内容广,说服力强,令人叹服。

[旁注]

刺史 古代官名。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代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行各地视察,不常置。汉武帝元时废诸郡监察御史,设刺史一职,分全国为13部,各置部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御史 古代官名,原为朝廷负责文书的官职,后改为监察官,其首领被称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后代的刺刺御史、巡按御史等都来自御史。其主要任务为监察百官有没有贪赃枉法等违法行为。

司马 古代官职,殷商时期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管军政方面的事物。春秋、战国时承袭了这个设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为大将军的加号。后汉单独设置。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秘书监 我国古代最早设置的专门管理国家藏书馆阁的机构和职官。东汉时最先设置,明代时被废除,共历时1200多年,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散骑常侍 即常侍,也叫中常侍,为皇帝的侍从,秦时开始设置,秦与西汉的中常侍,到了东汉由宦官充当这个职位。魏、晋时,均由士人充当。唐太宗时废止这个职位,后又恢复。宋代时不常设置。金、元时,废止这个职位。

黄门侍郎 又称黄门郎,秦代开始设置,即在宫门之内做事的官员,是皇帝近侍之臣,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可传达诏令,汉代沿用此官职。

家训 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训的最早起源。最初的家训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阅读链接]

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对地理考察有着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

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滚滚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

郦道元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时,经常抽出时间,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

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水经注》就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辛勤考察中被成功创作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