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和魏晋之际散文

东汉和曹魏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为汉魏之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文学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核心人物是曹氏父子以及聚集在他们周围的一批文人,主要是被称为“建安七子”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为东汉丞相曹参的后人,他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曹操20岁时被举为孝廉,拜为议郎,后做了汉丞相、大将军,封魏王。仕途一帆风顺。

曹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没有自己的散文创作,但在散文方面却有多方面的成就和重大影响,那就是他所颁布的一系列政令,包括令、表、书等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呈现出简朴坦率、明晰切实、清峻通脱的风格特色。

曹操的《自明本志令》是一封公开信,带有自叙的成分,作者从回忆入手,剖露心迹,表述抱负,解释了自己不让兵权的原因。言锋无忌而朴实恳切,坦诚动人,体现了自己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

曹操还做了另一篇文章,叫《求贤令》。这篇文章是曹操改革用人制度的公文,表现出曹操富有改革的精神。

文章朴实无华,简明庄重,要言不烦,古朴质素,不加雕琢。文中的感叹句、反诘句、叙述句、肯定句等各种句式相互和谐的配合,增强了文章的明朗、刚健、庄重的感染力量。

曹操有多个儿子,次子叫曹丕。曹丕学识渊博,喜欢文学,擅长作诗,他写了很多诗文,包括诗、赋和各体散文,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就。曹丕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议论,都文风优美,特别是他的书信尺牍,更以情意婉切、文笔优美见长。

曹丕的散文名作很多,代表性作品有《典论·自叙》、《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典论·自叙》以时间为经,以具体事例为纬,用清新的文字写出了曹丕个人的才艺和志趣,文章追述了青年时期的一些琐事,侃侃而谈,饶有情趣。文章善于选取细节进行描写,显得生动活泼、感情饱满。

《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答繁钦书》是书信体,文章用词华丽,语调亲切,无论或喜或悲,或怒活叹,都不装腔作势,都不无病呻吟,而是直抒胸臆,娓娓道来,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文章意境深远,通脱自然,真切感人。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叫曹植,曹植是曹丕的同母兄弟。曹植年少英发,才华出众,更为难得的是志向高远。曹操非常喜爱这个儿子,也非常欣赏曹植的文采。

曹植的文采的确非常出众,他的诗赋和文章非常出色,他写的赋寓意深沉,清新流丽;他的散文自然流畅,极富辞采。他的文章主要以章表、书札、诔文为多,其中章表类写得最佳。

曹植的散文均写得意气奔放、富于情感。《求自试表》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片。文章或陈述事理,或征引事实,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苦闷;或剖白心迹,或抒发激情,慷慨之中更有深深的悲哀。全文激情淋漓,声泪俱下,充盈着悲凉慷慨之气。

曹植的文章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两晋南北朝文人对他极为推崇。东晋诗人谢灵运曾叹道: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也是他们当中文章做得最好的。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孙,小的时候,他就显露出少有的才气,为人好学,而且博学多闻,他性情刚直,为当世名士。曾经做过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官。

孔融的文章和他本人的性格是相称的,孔融的文章胆大气盛,无所忌惮,议论锋利,语言简洁,气势宏大。其中最有文采、最有气势的文章是《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和《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

进入魏末晋初时期,文坛流行一种新风尚,文人和士大夫们喜欢上了清谈玄理,喜欢我行我素,崇尚老庄哲学,藐视礼法。

当时有两个文章流派十分有名,一是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名士”,这一流派喜欢谈玄阐道的说理文;另一个流派是以“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洒脱率真的论辩文。

“正始名士”一派继承了曹操清俊简约的文风,“竹林名士”一派则继承了曹丕和曹植的华丽壮美的文风。他们共同推进了说理文的发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是阮籍、嵇康二人。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生活于魏晋之际,做过步兵校尉,为人极有个性。阮籍博学多才,才思敏捷,下笔成章,文辞清新壮丽,为世人推崇。他写了很多文章,最能代表他思想和文风特点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较长的赋体传记,没有情节故事,阮籍以华丽的语言、铿锵而流动的音调,展开了他遨无际涯的幻想,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解。

文章写得妙趣横生,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尤其是假托世俗之人给大人先生写信,借他人之笔刻画了君子的丑陋形象,表面上是夸饰,实际上句句是讽刺。

嵇康是魏晋之际的士人领袖,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文学家,曾任中散大夫,他性格刚直,经常因言语和行事得罪人,对看不惯的权臣也毫不留情,予以激烈的抨击。嵇康很有才学,多才多艺,擅长诗文,也精通音乐。

嵇康的散文以论文为多,尤其以析理持论见长,且见解精辟,笔锋犀利,挥洒自如。代表性的作品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声无哀乐论》、《明胆论》、《管蔡论》等。

这些文章都很有创造性,析理精微,文辞繁富,在论辩文的发展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与山巨源绝交书》,体现了嵇康散文长于辩论、思想新颖、析理绵密、笔锋犀利的鲜明特点。

[旁注]

丞相 也称宰相,是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统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位高权重。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代设左丞相、右丞相。汉朝承袭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

尺牍 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木牍的规格有几种,最常见的是一平方尺、厚度为一寸,即“一尺一寸”,因此有“尺牍”之称。后成为信件的代称。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称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擅长做文章,他们的作品多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校尉 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已设置此官职。秦代时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士人 我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士人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玄学 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的一种学说。玄学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因此又有新道家之称。

[阅读链接]

孔融少有英才,10岁的时候,孔融随着父亲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住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给通报的。

孔融只有10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中大夫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陈韪无话可说。

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