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散文开启骈俪之风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4个朝代,共17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要超过东晋时期。骈文极盛,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记叙、抒情、写景、议论以及书札、信函等无一不用骈文,文章追求辞采华美、音律和谐、用事用典,这时期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家与作品。

在南朝散文中,一些描写山水的作品尤为出色,如南朝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齐时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

另外,南朝散文中,还有一些发愤抒怀的文章也写得很好,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和《别赋》以及庾信哀痛梁朝灭亡的《哀江南赋》等,是这类作品的巅峰之作。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从小家境贫寒,住着简陋的居室,但喜欢读书,看过很多书,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颜延之和当时的名士文学家陶渊明交情很好,经常往来。陶渊明死后,颜延之还写了《陶征士诔并序》纪念好朋友。

《陶征士诔并序》用工整的骈俪描述好友陶渊明的生活,赞扬其高尚品节,文章叙事与抒情相互交融,文末回忆陶渊明的告诫之言,深情而凄怆。

文章感情充沛,悲痛之声发自肺腑,风格朴实,格调沉郁,用典确切,情辞并茂,是诔文中的典范性作品。颜延之还写有《祭屈原文》和《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祭屈原文》是一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骈体小品。作者借致悼屈原,暗喻君子因品行高洁而招致不幸,表白了自己内心的忠诚。文章感情沉郁,文笔凝练,叙议结合,行文洒脱,用句显示了骈文句法的巧妙之处。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则用词华丽,对仗工整,文章显得相当精致,显示了骈体文的优势所在。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出身贫寒,但极有才情,一生仅做过一些小官。鲍照的诗文写得特别好,其诗文清峻遒丽,感情激越,辞采华美,气势雄健。鲍照的表、疏、铭、颂、书札多为骈体,其《登大雷岸与妹书》最有特色。

《登大雷岸与妹书》是鲍照写给妹妹鲍令晖的一封书信体骈文。文章不仅叙事抒情,而且多描画风景。在描绘登大雷岸所见的自然景色时,用笔灵妙生动,字里行间气势磅礴,使人惊心动魄。在描绘景物时,还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加入进去,获得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孔稚珪是齐、梁时期的文学家。他出身世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名士。孔稚珪年少时文采就令人惊叹。成年后曾做过宋安成王车骑法曹参军、尚书殿中郎等职,还曾做过齐国太子詹事,官位显要。

孔稚珪性格旷达,为人不拘细节,喜欢游山玩水,也喜欢用骈文写作。他著有《北山移文》一文,除此文外,还写有表、启等文,他的这些文章多用骈文写就,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骈文作家。

《北山移文》是骈体文的典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格调诙谐,语言精美,用典恰当,或铺排,或对比,或比喻,或夸张,气势磅礴,全文句句骈文,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艺术成就,标志着南朝骈文艺术达到了高峰。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医学家,文学家,梁时隐居句曲山,朝廷多次派人请其出山为官,但陶弘景多次拒绝出山为官。梁武帝时,朝廷每逢大事,总派人去句曲山咨询陶弘景,时人形象地称呼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心地纯净,性情恬淡自然,喜欢山水,他聪颖多才,擅长弹琴、棋术,也精于书法,通晓天文地理,又精历算、医道,著有多种道教经籍及医药专著,同时还擅长写文章,著有《答谢中书书》等文。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交。

《答谢中书书》的语言淡雅清新,通过短短文字就把山川四时晨昏的自然美景描绘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使人心驰神往。

文章的结构别致典雅。写景部分共12句,都是整齐的四言,其中又有工整的偶对;末三句抒感,用的却是散句,直抒胸臆,骈散结合,各逞所长。

南朝陈时,骈文写作进入了鼎盛时期,不但四六对句完全定型,而且辞藻华丽,用典丰富,音节协调,结构完美,呈现了最成熟、最完美的骈文。庾信就是这样一位完美骈文的集大成者。

庾信自幼聪明好学,年幼即博得了多才的美名。他的诗文风格绮丽,远近闻名,是梁朝著名的宫体诗人,与南朝梁陈间的诗人徐陵齐名,他们的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为当时文人学士争相仿效。

庾信是南北朝诗赋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突出的成就主要在赋,有《春赋》、《小园赋》、《竹杖赋》、《枯树赋》、《哀江南赋》等。同时,他又是骈体文写作的集大成者,写了大量的表、启、铭、赞、碑、志等,皆以典型的骈体行文。其中《哀江南赋序》最负盛名。

《哀江南赋序》是为《哀江南赋》作的序,虽是为赋做的序,但实际上却可以成为一篇独立的抒情文,是一篇情辞恳切的抒怀佳作。

文章大量用典,典故的串联和配合恰到好处地传示了作者所要表示却难以表示的感情。另外,文章叙议结合,笔触曲折,语言清新,语句错落有致,整体形成一股博大气韵,突出了苍凉、悲壮的风格。

[旁注]

书札 又称手札、信札、尺牍,就是现在的书信。在纸张尚未发明和应用之前,当时一般把文字都记录在竹木片上。纸产生以后,“札”渐渐被纸所替代,而“札”字还是沿用至今。魏晋时期,书札应用十分普遍,并且渗透到文学、书法艺术等各个方面。

铭 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书信体 以书信形式为基本表达途径和结构格局的小说,其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

中郎 古代官职,战国开始设置,汉代沿用,职责为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则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逐渐不加区分。

詹事 古代内侍职官,秦代时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西汉时詹事管理皇后、太子宫中事务,下有丞及太子率更、家令丞、中长秋等一批属官。另有长信詹事掌管皇太后宫事,后更名为长信少府。清代时,詹事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等。

宫体诗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辞藻靡丽,时称“宫体”。这类诗被称为宫体诗。

[阅读链接]

颜延之和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颜延之要比陶渊明小十几岁。二人私交很好。颜延之在江州任后军功曹时,居所与弃官归田的陶渊明相距不远。

二人经常来往,相交至深,后来二人的交往更为频繁,当颜延之去始安郡为官时,途经浔阳还专程到陶渊明的住处探望陶渊明,与之交游,并每遇一景,必酣醉而归。临别之际,为陶渊明留下两万钱作为饮酒的费用。

颜延之是最早推崇陶渊明的名人。他与陶渊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陶渊明病逝后,颜延之写了《陶征士诔并序》,情文并茂,真切感人。

他在《陶征士诔并序》中描绘他们初次会面的情景:“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居,宵盘昼憩,非舟非驾。”把陶渊明称为“南岳之幽居者也”,说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过着“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生活。

不仅勾勒了陶渊明的为人,更突出了他喜好读书的夙性,对他的诗品、人品、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