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成熟——唐宋散文

继先秦两汉之后,唐宋时期是散文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散文名家辈出,佳作不断涌现。广博的内容、完备的体式,高深的艺术造诣是唐宋散文最出色的地方。

名家中,唐宋八大家首屈一指,人人交口称赞,他们的作品被视为顶峰之作,是后人创作效仿追求的典范。

就体裁而言,唐宋散文多种多样,有政论、十轮、文论、奏议、碑志、游记、杂说、笔记等,各种体裁独具特色。

就数量而言,唐宋时期的散文名家和散文名作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前朝各代。唐宋散文以无可争议的辉煌成就登上古代散文的巅峰。

蓬勃兴起的唐宋古文运动

骈文体现了语言的工整和华丽,但是过多地使用典故,过分地讲究格律,片面地追求辞藻的华丽,就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自由流畅表达的需要。一些公牍文、政论文、应用文,使用骈文,常常影响了内容的表述。

因此,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反对使用骈文,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的散体文,这就是唐宋古文运动。

先秦和汉代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西魏时思想家苏绰曾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但没有取得效果。隋文帝也曾下令禁止使用骈文,隋代大臣李谔也曾试图改变使用骈文的文风,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唐代初期,骈文在文坛上仍占主要地位。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在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等人之后,韩愈、柳宗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而完整的古文理论,他们将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儒学复兴的思潮和文体文风的改革推向高潮。

韩愈是唐代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最有权威性的代表人物,他的古文理论是非常全面、系统、深刻而又富有创造性的。

韩愈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古文”这一概念。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明确提出了注重实用的思想,强调人品与文品一致,强调创新,尤其主张在语言上推陈出新,提出了“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等主张。

为了推广古文运动,韩愈进行了大量的活动,他不顾他人的讥笑和打击,广收门徒,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见解,教授给他们,努力扩大影响。韩愈的学生李翱、皇甫湜、李汉等人也千方百计推广古文运动。

柳宗元大力支持韩愈的主张和行动,给予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韩愈和柳宗元等人注意汲取口语中的新鲜词汇,提炼为一种接近口语的新的书面语言,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扩大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功能,开创了新的散文传统。

在韩愈和柳宗元等人不遗余力推进下,唐代的古文改革终于取得了初步成功。用古文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对骈文压倒优势。到了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衰落了下来,骈文重新又在文坛上占据了主要位置。

宋初,晚唐的骈文之风又起到了不良的作用,影响了宋初的文坛。宋真宗时,杨亿、刘筠等一批西昆体文人模仿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四六体骈文,一味追求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整和华丽的辞藻,骈文之风恣意蔓延。

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继承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传统,大力主张写作反映现实的文章,揭开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序幕。

宋代的古文运动在唐代古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有关文道、文风、语言、文体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确立了通俗易懂讲究实效的语言风格。

初期复古作品在表现手法上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炉,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有效地遏制了骈体文风,散文最终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为诗文革新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

他还注意培养选拔古文高手。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都是他的门生。他们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韩愈和柳宗元的传统,又开创了新的局面,异彩纷呈。

在欧阳修之后,曾巩、王安石和三苏先后登上文坛,以杰出的成就创造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局面。其中苏轼取得的成就最大。

苏轼对宋初以来的古文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深入阐发。他主张“文必与道俱”,提出文必立意,强调“辞达”,倡导自然平易。

苏轼是个多才多艺之人,他极富才情,所有的题材到了他的笔下,经他随意挥洒,就成了自然高妙的文章。他把古代散文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苏轼的散文标志着北宋古文运动的最终成功。

在苏轼之后,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是苏门后学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等人,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苏轼的影响。他们的文章多有慷慨之辞,并各有特色。

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功客观上促进了散文的进一步发展,为散文的全面成熟和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旁注]

隋文帝 (541年~604),隋文帝杨坚是隋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隋代成为盛世之国。隋文帝在位期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四六体 骈文的一种,全文多以4字,6字相间为距,也称“骈四俪六”。四六体形成于南北朝的齐宋以后,到了唐宋以后,四六格式被固定化。四六体要注意句子的锤炼,讲究对仗工整。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北宋的都城东京。由于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名闻天下。

[阅读链接]

唐代的古文运动主要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了高峰,但是韩愈和柳宗元在复兴儒学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柳宗元也是重新阐发儒家义理的重要理论家,与韩愈有所不同的是,他对所谓儒家“道统”没有多大兴趣,也不排斥佛教,他更重视的是,乃是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

韩愈的散文和柳宗元的散文也有着不同。韩愈的文章跌宕起伏,柳宗元的文章思绪流动不绝。韩愈文章雄大,柳宗元的文章精悍。韩愈的叙事散文多取材于官僚将士文人墨客的事迹,柳宗元的散文则多以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自然界的现象为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