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承前启后的散文

辽金元时期,散文继续向前发展,但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一直没有摆脱出唐宋散文的影响,但是也出现了不同的创作局面。整体来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唐宋散文与明清散文之间的桥梁。

辽金元时期散文受北宋散文影响很大,其中,金元时期的散文风格,可以说是直接继承了北宋的文风传统。主要是继承了韩愈、欧阳修、苏轼散文传统风格。

辽金元时期的散文有自己的特点与成就。辽金元散文作家写歌功颂德、论述经义的文章较多,写碑记、铭志、传赞、诰册等应用性文字较多,而写景抒情的文章较少。

辽代的散文非常注重实用性,不注重文采,更多地表现为质朴和实在。大部分是诏书、奏表、造经题记、造像记以及碑铭之类的文章,王鼎、萧观音、耶律孟简等人是较有名气的名家。

辽代文章多不注意文采,更缺乏作者性格特征及风格特色,但是王鼎的散文却不同,他的散文文采浓郁,个性突出,感情强烈,独树一帜。

他在写散文时,总是把自己的观点暴露无遗,毫不掩饰,而且,文字和充盈期间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他写的《焚椒录》是为懿德皇后抱不平的著作,其中收集了此案的全部资料。

王鼎为被诬帝后抱不平,字里行间充满着愤愤不平的情绪:

大墨蔽天,白日不照,其能户说以相白乎……视日如岁。触景兴怀,旧感来集。

这些情真意切的言辞是王鼎为被诬帝后所作的感慨,虽是为被诬帝后抱不平,却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金代散文家受欧阳修和苏轼的文章的影响较大,其中受苏轼的文章影响最大。王寂、党怀英是金前期较有名气的散文家。

王寂是金代中期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文章博大舒畅,经常有感怀抒愤之作,代表性作品有《曲全子诗集序》、《三友轩记》、《与文伯起书》等,其中《曲全子诗集序》是为其弟王采写的传,文章以“情”字贯穿始终,处处可见兄弟之深情。

金代后期散文家主要有赵秉文、王若虚、元好问等人。赵秉文生性好学,擅长诗文书画,在当时很有名气。他的散文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以朱程理学为主,宣扬仁义道德之说。赵秉文受韩愈和欧阳修文风的影响,他写的记序一类的文章,富有气势,雍容博大。

元好问生活在金元之际,擅长诗书,他的散文体裁丰富,以碑铭记序为多。他擅长写叙事散文,而不善于写说理散文。他的文章落落大方,自然而有情致。既受唐宋散文的影响制约,但也有了自己的创造。

元代时期的散文依旧沿着唐宋古文的方向发展,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元代前期的散文家主要学习韩愈的雄健深邃的文体风格;另一些作家的文章的文风偏于平易温醇。元代后期,两者界限不太明显。

元前期的散文作家主要有姚燧、戴表元、刘因等人,其中,以姚燧、刘因的文章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姚燧官位显达,做过陕西汉中道地方官,还做过翰林直学、参知政事、太子宾客等大官。姚燧以散文著称,当时极负盛名,他曾跟随同时代著名学士许衡学习,但其散文的成就超过了许衡。

姚燧写了很多散文,其中多数是碑铭墓志和序文一类,抒情写景的文章很少。他的散文刚劲豪迈,却略显古奥,严谨简约,却也凸显生动。代表作品有《送畅纯甫序》、《江汉堂记》、《序江汉先生死生》、《遐观堂记》、《序牡丹》等。

姚燧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文章气势的刚劲雄豪,如《卢威仲文集序》中对卢威仲的叙述就很有代表性:

甲辰一疏,夺权臣而褫其气,蚕织而蟹匡,范冠而蝉緌。夸者知往之不可恃,悖者知礼之不可失,其有功于名谊如此。垂绅学馆之际,是非必陈,邪正必辨。阙政无能言而言之者,必威仲也。

这段文字语言古奥而简洁,气势刚劲而雄豪。

姚燧文章还有一些个性的和特殊的表现。他的不少碑志文刻画清晰、形象生动,具有传记文学的特色;而序记文则多数写得变化多姿、文笔流畅、洒脱优美,更富有文学性。

刘因小的时候是有名的神童,6岁能作诗,10岁能文,20岁时开馆招收门徒,33岁被召入朝,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回家,专心写作。著作有《静修集》。

刘因的散文受宋散文的影响较大,但自有风格,取先秦两汉及唐宋诸家之长,不趋古奥,颇多议论,遒健有力,醇正有法度,文字纯净。他写的《辋川图记》是针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图》所发的一番关于人品与才艺的议论,其文字技巧、语法修辞都很讲究。

元代中后期,散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文章名家。具有代表性的名家主要有虞集、揭篌斯、欧阳玄、宋本四大家,同时还有柳贯、苏天爵、吴莱等。这些名家都身居高位,都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虞集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的文章反映了元代盛世思想,内容广泛,常以理学眼光审视社会,解释人情,往往中正和平,雍容典雅。虞集各类散文很多,著有《道园学古录》,其中多数是散文,也有书信传记、题跋序录等。

揭篌斯官至翰林学士,他的文章叙事严整,语言简洁而得当,朝廷大典册及碑版之文,大多数出自揭篌斯之手,因此有“史笔”之称。

欧阳玄是欧阳修的后裔,他曾任芜湖县尹3年,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他参加过辽、金、宋三史的编写,他的散文多为应用文,他师法欧阳修和苏轼,但不为所完全限制,有较好的发挥。作品有《逊斋记》、《奇峰说》、《芳林记》等。

宋本自幼聪慧,读书勤奋,1321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集贤殿学士、国子监祭酒,为官清正廉明。宋本擅长古文,行文峻洁刻厉。著有《元史本传》。

[旁注]

题记 第一类题记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第二类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这类题记可以起到指示或凸现文章主旨及情感的作用,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作品锦上添花。第三类题记指古人在各处名胜地题写的文字。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亦可称摩崖题记。

朱程理学 亦称程朱道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学派由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南宋理学家朱熹是集大成者。

序文 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传记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称“自传”。

《辋川图》 唐代画家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只过往,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

国子祭酒 古代学官名。晋开国君主晋武帝时期设立,以后历代多沿用。为教育最高机构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古代祭祀礼仪有一种叫浇奠祭祀,就是举起酒杯、向天祝祷、洒酒于地,执行这个礼仪的人叫祭酒。国子学或国子监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官员被命名为祭酒。

[阅读链接]

姚燧和许衡有师徒关系。13岁时,姚燧在苏门山,即河南辉县境内,结识了前来拜访他伯父姚枢的元代大儒、著名理学家许衡,他对许衡的学识所倾倒。18岁时,姚燧在长安正式拜许衡为老师,跟许衡学习理学。

许衡很善于教育学生,史料记载“其言煦煦,虽与童子语,如恐伤之”,又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姚燧从许衡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再加上他学习刻苦,因此长进很快。

可以说在许衡等人的影响下,姚燧文学创作的前期主要以理学者的面目出现,这对他后来成长为一个文学家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姚燧文学思想中的理学因素和许衡有很大关系,这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