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自然的东晋情志散文
东晋时,文人和士大夫们崇尚清谈,喜欢山水,他们的文章也多重山水自然,文风趋向于平和淡雅、自然秀美,不多修饰而饶有情趣。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文学家陶渊明的文章是东晋时期这类文章的代表,其文章朴实自然、平和冲淡,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纯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是个非常难得的才子。他出身世族,曾做过右将军、会稽内史的官。王羲之是个胸怀旷达,见识脱俗的人,他不喜欢繁华,却非常喜欢自然,喜欢游山逛水。
王羲之虽然以书法闻名天下,但他的诗文也做得非常好,他的诗文清新隽永,多含哲理,他所作书牍杂帖,富有情。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
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王羲之和和当时的名士孙统、谢安、孙绰、支遁等40多人一起来到会稽山阴的兰亭宴会。宴席间,众人畅怀开饮,十分尽兴。众人赋诗成集。
王羲之看见兰亭附近的美景,不仅诗兴大发,就为诗集写了这篇序,记述当时集会的盛况和观感,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文章通过对兰亭春景、聚会盛况的动人描述,抒发了对人生哀乐、生死的深层思考,在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有机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笔调清新,不拘音律、骈偶,自由书写。写景笔墨简略而气象宏大,写山、写林、写水、写天、写气、写风,处处透出清新;抒怀则语气舒缓而意境深远,凸现出畅怀之情。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晚期,是东晋大司马、大将军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立下宏伟壮志,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他非常勤奋好学,诗赋做得十分有名气。29岁时,陶渊明开始了自己的做官生涯,但只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一类的小官。
陶渊明逐渐厌恶了官场生活,41岁的时候,毅然辞官归隐,来到山林中自己种田,平时以喝酒作诗娱乐。陶渊明作的散文不是很多,但个个是精品。特别是他所作的田园诗和辞赋散文更为人所称道。
陶渊明所作的诗文皆以描绘自然景色及农家生活为主,风格悠闲淡远,但也有愤世嫉俗的慷慨之作。陶渊明的散文真淳自然,淡泊中直抒志节与感怀。《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在这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
文章赞美了自然之趣,表白了作者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和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表达了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志节。这些文章托意深远,清新淡雅,用词天然。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小赋,由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在序里,陶渊明详细地说明了自己辞职归田的经过。正文则叙述了自己辞官归隐途中的解脱心情和到家之后的生活意趣,写出了对官场污浊的厌恶,描写了优美的田园景色与闲适的耕读生活,抒发了重返自然的喜悦,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归去来兮辞》真率自然、思想飘逸,陶渊明将写景与心情相融一体,情调明朗,达观放旷,语言流畅,朴实生动,可以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文章突出了作者不随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行,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文章选材精湛,用词用句简单,意到笔止,不说废话,在淡淡的叙述中体现出文章的主旨。
陶渊明的散文感情浓烈,朴素中流露出真情实感。《闲情赋》、《告子俨等疏》、《自祭文》是这类散文的代表,这几篇文章都写得真情恳挚、语言率真、凄恻感人。
《告子俨等疏》是陶渊明50岁时写给5个儿子的信。文章用浅易如话的文字,叙述事情,描绘胸怀,抒写志向,款款道来,表达了对儿子们的疼爱与愧疚之情,流露出归隐与安贫乐道的矛盾。
陶渊明的散文意趣高远,平和中表现出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憧憬。他所作的《桃花源记》即属于这类文章。
《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若有若无、似真似幻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人间仙境,一个与现实环境截然相反的民风淳朴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桃花源记》用笔清丽,语气平稳,像平时与人说话一样娓娓道来,清新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旁注]
士大夫 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是我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出现于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是知识分子与官吏相结合的产物,是两者的结合体。
牍 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也是一种乐器,牍以木牍为多。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
祭酒 古代学官名。晋武帝时期设置,以后历代多沿用。为最高教育机构和最高教育学府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可分为博士祭酒、师友祭酒、讲书祭酒、军师祭酒等。清代光绪时期,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祭文 古代一种文体。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祭文由古时祭祀祖先的祝文演变而来。
[阅读链接]
在陶渊明心中有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就是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桃花源外是一片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续纷”,环境十分优美,引人入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小山口进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那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田地肥沃,池塘清澈,桑竹茂盛。田间道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村舍中鸡鸣犬吠不绝于耳;男男女女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老人和小孩在一边怡然自乐。整个桃花源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陶渊明十分渴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生活,但是现实使他的这个理想破灭,他只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述说自己的这个美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