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教会文学

中世纪的意大利的全部文化都由基督教会控制着,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雕刻、音乐或是建筑,都受到宗教的巨大影响。

在城邦时代,宗教信仰仍然是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中心。拉丁文写的教诲诗、圣歌、赞美诗及宗教故事广泛流传。神学大师阿奎那的著作《神学大全》,把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中的唯心主义与基督教神学揉和起来, 建立了完整的神学理论体系。

公元 13 世纪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异端运动兴起。在基督教内部形成了两个新的组织,即由圣·方济各作为奠基人的方济各修会和由西班牙修士多明我创导的多明我修会。两个修道会的信徒越来越多,他们既参与政治生活, 又掌握一部分文化大权,法国巴黎大学和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就由他们主管着,吸引着欧洲各国的学子们。

方济各是公元 13 世纪意大利教会诗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曾经过着放荡不羁、骄奢淫逸的生活。后来在一次战争中被俘入狱。在狱中,方济各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深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后悔莫及,其宗教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狱后,他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生活,而遗世独立、离群索居,并倾其所有接济劳苦群众。经教皇批准, 他创立了方济各修道会,其宗旨是:标榜清贫、苦修,主张仁爱、善行,以示同奢侈的僧侣相对立。方济各的宗教活动及其文学活动都在意大利的历史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起过重要的作用。他的无数信徒在广大的民间下层传播着博爱仁义精神,这在无形之中为人民掌握文化及推广通俗的民间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方济各一生也创作了不少带有宗教民主色彩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用方言写成的《万物颂》,这是意大利早期文学的重要典范。他运用抒情笔调,通过对水、火、死亡等的赞美,颂扬创造万物的上帝的至高无上威德以及人与人之间兄弟般的友情。这一宗教诗篇结构简明、比喻通俗、韵味浓郁,被称为“温柔的祈祷颂”;作者采用的是自由体,语言通俗而富于音乐性,具有民间诗歌的特点,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的丰碑。方济各的坎坷一生也为许多教会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围绕着他的身世出现过带有强烈宗教民主色彩的传奇文学热潮,不少作品为这一人物的头上套上了神秘而奇异的光环。

意大利教会文学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是雅科波尼。这位诗人一生历尽坎坷,他在爱妻去世后,弃家出走,决心从此摒弃世俗浮华的生活,他将财产施舍给穷人,笃信以贫困赎罪的教义,他经常当众鞭挞自己,以超度灵魂。后因方济各修道会内部纷争,使他入狱,出狱后抑郁而死。他的诗篇有许多是供教堂忏悔时所唱的赞美诗,诗中交织着对上帝的赤诚之爱和自我内心的悲愤,即既歌颂上帝的神灵又认为要获得上帝的永恒的恩泽是不可实现的幻想,人们即使和天主在一起,也只能获得一时的欢乐,没有永久的精神上的愉悦,诗中充满着悲观厌世和神秘主义的情绪。他的《圣母的痛苦》是用俗

语写圣母诀别耶稣时的痛苦;《圣母的哀歌》是用拉丁文写圣母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旁的悲哀状。雅科波尼还有一些书信诗,显示出他的讽刺与批判锋芒,如致朋尼法斯八世的书信长诗,矛头直指教皇,历数他的劣迹。雅科波尼诗的风格较为隐晦,宗教题材在他的笔下显得神秘而难以捉摸。

中世纪的意大利,还有一批自称为淡泊明志的教会诗人,他们仅是为了抒发宗教感情而从事文学创作,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因而诗篇常不署名,如今已难以考证其作者。教会文学在当时的意大利有着广泛的政治和文化影响,文学甚至可以用来煽动人们的宗教感情进而愚弄人民。曾经有不少人听信一位教会人士的谣言,所谓世界末日将至,人们奉若神明,竟互相鞭挞赎罪,直至鲜血淋漓。由此可见,当时宗教信仰确实在主宰着人们的灵魂,其消极作用极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