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本文学1.概论

日本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海岛国家,由原始公社制社会发展到公元前1 世纪以后,逐渐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当时岛上有小

国一百多个,后经过不断征战,较强大的大和国家至公元 5 世纪逐渐统一国

土,公元 645 年的“大化革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从中国引进的,因此,日本的记载文学也是汉字传进之后才有的。直到公元 9 世纪末日本人发明“假名”之前,是借助汉字拼成日本音使用的。从汉语的表意文字作为日本的表音文字是较困难的,因此只能限于少数的贵族才能掌握,广大群众无法使用这种文字,所以日本在较长的时期,是口传文学与记载文学并存。

日本古代和中世纪文学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即奈良时代(公元 710—793 年)、平安时代(公元 794—1191 年)、镰仓室町时代(1192—1599 年)、江户时代(1600—1867 年)。

奈良时代是奴隶制走向衰落、封建制开始形成时期。当时的日本皇室采取了一系列文明开化政策,经济和文化都出现了繁荣。《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是日本用文字写成的最早的两部书,就出现在奈良初期。

《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和文学作品,是以汉字为日语注音的方法写成,编写于公元 712 年,编者为太安万侣。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分帝纪和本辞两部分。所谓帝纪就是记载历代天皇的历史,他们的姓名、住所、生平业绩、后妃子女等;本辞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由于《古事记》为天皇下令编辑的,其中的基本观点是对天皇和皇室的粉饰,因而作为史书的价值大打折扣。但是作为一部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来看,它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却极有价值。例如须佐之男命的故事十分传神;须佐之男命是天照大神的御弟,却不服从天朝的管束,在高天原常常惹是生非,且神通广大, 性格粗犷,他的姐姐天照大神也很难使他就范,他被诸神赶出高天原。他来到人间世界,落脚于日本的出云地方,成了一位除暴安良、济困扶危的英雄, 他智斩妖蛇,为民除害,受到人民的无上尊敬。《古事记》中还有海幸(渔猎能手)和山幸(狩猎能手)的故事、神武天皇(传说中的日本第一代天皇) 的故事等都写得优美动人,充满了浪漫奇特的幻想,反映出日本古代的某些历史和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书中还保存了大胆明快的情歌,如《八千矛神之歌》;慷慨激昂的战歌,如《久米歌》,散发着原始的风味。

《日本书记》是由舍人亲五率安大侣等人于公元 720 年编成的,也是采

用汉文记述,共 30 卷。这部书是国家的正史,体例模仿中国汉代的《史记》。书中记载的史料较为丰富,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缺乏《古事记》中那种富于形象性和感情色彩的描写,文学价值不太高,比较干巴枯燥。

奈良时代文学上的主要收获是诗歌,当时曾编集了一些个人或集体的诗歌集,而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和一部借用汉字音形记录下来的《万叶集》。《怀风藻》成书于公元 751 年,其中收入天皇、官吏、贵

族的诗歌 120 首,多为模仿中国的六朝诗体,内容主要是行幸、从驾、应诏和游山赏水一类的东西,表现上层统治者的思想情趣,显得空虚和爱玩弄词

藻,但比较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诗技巧,对和歌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元 794 年,天皇把都城从奈良迁到平安,开始了持续四百年的平安时

期。平安时代的社会历史较为复杂,天皇政治实权相当长的时间内掌握在大贵族手中,出现了“摄关政治”①,由豪门当权。这种政治局面给日本社会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对文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平安朝进入公元 10 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次高峰。当时政治局势平稳,而自从奈良时代就引进的中国唐代文化到此时开花结果,丰富了平安文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日本字母“假名”的发明运用,促进了文学的大发展。假名是日本民族自己的文字,平民群众都可以利用它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见,它通俗易懂,很受大众尤其是妇女的欢迎。假名的作用,首先在诗歌领域里表现出来,汉诗的正统地位逐渐动摇,和歌重新抬头。公元 905 年,第一部《古今和歌集》编成,全书 20 卷,收入自《万叶集》以后至当代的作品。不过,这些作品缺乏《万叶集》的那股勃勃生气, 过于追逐技巧,有矫揉造作之感。后又出现《后撰集》、《拾遗集》,与《古今集》合称“三代集”;以后又陆续编撰了“八代集”。从声势上看,和歌确实走入宫廷,坐上了正统文学的宝座;但实质上,和歌反而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掉入了日益腐朽的贵族的泥潭里。相反,民谣此时却获得了生命力, 它形式自由,风格泼辣,情趣浓郁,充满生机。

平安时期最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散文方面。这一时期物语、日记、随笔等新的散文文学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物语,相当于中国古代传奇,它是从神话传说、说话、童话等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后来又不断地从民间创作中吸取养份。物语开始形成时有两种形式:传奇物语,即富于传奇色彩的物语;歌物语,即以和歌为中心的物语。传奇物语的开山之作是《竹取物语》, 叙说的是一个以伐竹为业的老翁,在竹心里发现了一个美貌的女孩,女孩很快长成一个姿容绝色的佳人,五个贵族来求婚均被巧妙地回绝。后来皇帝想恃权强娶,也被她顶了回去。她本是月宫仙子,最后升天而去。歌物语的早期代表是《伊势物语》,共 125 个短篇,主要写没落贵族在原业平的颠沛流离、悲欢离合的一生。这两个流派的物语后来合流,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接近长篇小说的物语作品。公元 10 世纪末出现的《宇津保物语》,全书 20 卷,情节较复杂,首先写音乐家仲忠的成长过程,次写众人向美女贵宫求婚的故事,最后写立谁为太子的政治斗争。它成功地反映了分崩离析的贵族社会,但情节太芜杂,篇幅过长,不能算一部完整的作品。公元 11 世纪出现的女作家紫式部的巨著《源氏物语》是一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统一的成功作品,代表了物语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物语作品, 或是对《源氏物语》的模仿,或是片面追求离奇的情节,甚至热衷于庸俗的色情描写,再没有杰出之作。

日记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通称“日记文”,是把日常见到、听到、想到或经历到的事物,逐日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和事件一般都是真实的,因此很少有像小说中常见到的理想人物和典型事件。平安时期第一部用假名文字写成的日记文学作品是纪贯之的《土佐日记》,记述作者从土佐回京城的旅行生活,这部书的价值在于它为用假名记录日常生活开创了新路,而不在其有什么文学成就。平安朝的日记文学作家多为贵族女性,当时

① 即“摄政关白”,天皇年幼时由太政大臣掌权为摄政;天皇年长时由太政大臣掌权称关白。

也称这种文学为“女流日记”、“女房日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表现贵族妇女的生活状况,反映她们对男尊女卑观念和一夫多妻制度的不满,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蜻蛉日记》为最早的妇女日记,作者道纲母记录了自己二十一年的不幸生活,悲叹谴责丈夫的喜新厌旧,诉说自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写得真切感人,也流露出对人生的颓废厌倦情绪。《和泉式部日记》是女诗人和泉式部以第三人称写的叙事体日记文,日记中穿插有 144 首和歌,是诗与文的结合体。作者为一才貌双全、多愁善感的女诗人,生活比较放纵,日记记录了她与当时的敦道亲王的 5 年恋爱生活,写得委婉热情, 表达作者主张无拘无束发展妇女个性的思想,这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无疑是惊世骇俗的。《紫式部日记》为女文豪紫式部所作,记录她进宫作女官(皇后的近侍)的生活和见闻,尤其是记录皇宫贵族们的生活。由于她知识渊博, 头脑清晰,因此并非简单地记事,而是对人物、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以批判和评论的眼光进行分析,但文字较涩,不易读懂。《更级日记》作者为孝标之女。“更级”在《古今集》中有一首和歌描写境遇凄凉的和歌,谈到更级, 作者以此为名,暗示自己的凄凉身世。作者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沉浸于浪漫文学和幻想之中,然而最后却削发为尼,日记以回忆的方式记载自己怎样从青春少女醉心小说到厌倦现世生活、一心皈依佛门的心理过程,反映出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批判态度。

随笔也在平安时代出现,这种散文形式比较自由,文字不拘一格,以短小生动的笔调简练地记叙随时随地的见闻、情感。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随笔便是《枕草子》和后来的《方丈记》、《徒然草》。平安时代的女作家清少纳言可以说是随笔文体的创始人,她的《枕草子》也是日本第一部随笔体文学。清少纳言也是贵族之后,为一条天皇皇后的女官,《枕草子》共由长短不等的 300 篇文章组成,内容主要是对宫廷生活的记述,自然风景的描绘、人物的评论、对周围事物的感想,还有对宫廷豪华生活的宣扬及对皇后的赞美之词。它文辞优美,文笔简练,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写景状物, 议论抒怀都颇见才气。

当以天皇为首的古代国家迅速衰败下去,贵族摄关政治也无能为力时, 新兴的武士阶级代之而起,开始了镰仓、室町时期。在平安以前和平安时期, 表现皇家贵族生活、适应皇家贵族需要的贵族文学占据文学的主导地位,到了这一时期,则以表现武士生活的武士文学为主,同时,平民文学也逐渐兴起。

战记物语的兴起,是武士文学兴起的突出代表。镰仓、室町时期是在激烈的战乱中开始的,武士们通过激烈的战斗登上了政治舞台,所以反映这方面状况的战记物语繁荣起来,并取得较高的成就。最早出现的是《保元物语》和《平治物语》,反映的是两次战乱,都以悲剧结束。《平家物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者不详,曾流传十几种异本。它主要叙述保元、平治之乱后, 武士阶级的代表人物平氏一族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书中着重塑造了平清盛及其长子平重盛,他们分别代表着进步与保守两种势力,父亲清盛性格粗犷, 豪迈不羁,行动果断,决心与皇室与贵族势力彻底决裂,为建立巩固的武士政权,要扫除一切障碍;其子重盛等人已贵族化,蜕变成皇室和贵族的俘虏, 与旧势力同流合污了,最后平家终被推翻。《平家物语》的作者是站在同情皇室贵族的保守立场上来论述的,把平清盛的叛逆写成胡作非为,“为人不守法,失掉人伦天地心”,这显然是唯心史观。《平家物语》是一部艺术性

较强的文学作品,是中世纪日本战争小说的代表作,它各个章回既能独立, 又融为一体,语言简练,通达流畅,富有韵律感;在描写紧张的战争时又穿插许多日本的民间故事,使之有张有弛。这部物语对后世的文学影响巨大, 不但后来的物语受它的直接影响,就是谣曲、狂言、净瑠璃、近世小说也从中汲取材料。

戏剧文学的出现是这个时期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日本的初期戏剧称为“能”,是由歌舞、杂艺发展起来的。能的剧本分为两类:谣曲,是悲剧性的;狂言为喜剧性的。谣曲被视作正统,它气氛严肃,以上层社会的英雄美女为正面人物,使用文言,讲究词藻,专供上层人物欣赏。狂言一般在两个谣曲之间演出的,使观众换换口味,也有些类似插科打诨。其实,就思想意义而言,狂言的价值远在谣曲之上,它气氛诙谐轻松,出场人物往往受到讽刺挖苦,例如《两位侯爷》中的武士,腐化堕落,胆小怕死。平时耀武扬威, 一见对方拔刀在手,马上吓得面无人色,他们不学无术却附庸风雅,出尽洋相。还有《滑皮》剥去了僧侣的外衣,让他们原形毕露。《雷公》中的雷公从天上掉下来,居然摔坏了腰,被医生打针打得乱叫唤。狂言除了讽刺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外,还歌颂仆人和平民百姓,这些都具有民主性,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变革的心理。“狂言”一词含有幽默、滑稽之义,狂言剧的特点是讽刺性,它一般为短小精悍的独幕剧,以科、白为主,很少歌、舞场面。狂言使用的语言是大众化通俗的语言,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江户幕府创建,全国由分裂归于统一。由于城市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 町人(市民、商人)阶层大量出现及其经济力量不断壮大,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町人文学逐渐在诗歌、小说、戏剧方面取代了武士文学而成为主流。

俳谐,是诗坛的主要形式。它亦称为俳句,是继和歌、连歌之后出现的古典定型诗,每首由 5、7、5 三句 17 个字音组成,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之一。它的特点是形式简短自由,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诙谐活泼,深受町人欢迎。俳谐的代表作家是松尾芭蕉,他和他的门人们共同创作的《俳谐七部集》是俳谐创作的高峰。松尾芭蕉(1644—1694 年),早年从武,后走上文学道路, 当过江户的俳谐教师。他为了静心研究俳谐新路,迁入深川附近的草庵,过着清苦的生活,终于开创出独特的闲寂幽雅的诗风。例如:“深秋黄昏下, 枯树枝头寒鸦栖,孤寂两相依。”选取最富代表性的瞬间,表达深化的主旨, 是其典型风格。后期芭蕉与旅行结下不解之缘,并作了俳文旅行记(即俳谐与散文相结合体),《风餐露宿纪行》等。标志他俳谐高峰的是《猿蓑》集。他早年提倡俳谐要达到一种闲寂枯淡而含蓄的意境:

寂静古池塘,

蓦地青蛙跃水中,

但闻清水声诗人用听觉捕捉蛙入水中之声,更增周围的寂静,意境悠深。芭蕉追求艺术上的含蓄美,晚年更达到了平易的境界,在诗风上力求浅显易懂,通俗自然,达到俳谐的佳境——“高悟归俗”:

梅花散幽香,

旭日兀出惊人意, 山路染金辉。

写日出,淡而味浓,浅而有致,平易中见美。芭蕉对大自然尤为钟情,

借自然抒发胸臆是他许多诗作的特点,含蓄蕴藉,言近旨远。芭蕉创立了自己的诗风——蕉风,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其中最出色的被称为“蕉门十哲”,

但无人真正继承和发展蕉风,诗坛渐趋庸俗化了。芭蕉之后,只有农民出身的小林一茶(1763—1872)所写的俳谐独具异彩,他抒发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恨情绪。

浮世草子是小说方面的主要形式。“浮世”是世俗、当代之义,也带有些“财”、“色”成份;“草子”在随笔中含“书”、“册子”的意思,到了江户时代可理解为小说体裁,浮世草子即世俗小说。它是描绘町人生活的町人小说,代表作家为井原西鹤。井原西鹤(1642—1693 年)出身于町人家庭,他早年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40 岁开始写作,12 年里写了 20 余部著作, 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为町人故事和色情故事。町人小说占重要地位,它描写町人经商致富的奋斗历程,代表作品为《万年钱库》(日本永代藏)和《心中有数》(世间胸算用)。《万年钱库》又名《暴发户说》,共 6 章 30 回,主要内容是发财致富之道和仕途经济之诀窍,介绍一些经验与教训。作者认为, 町人唯一的目的是发财致富,“向钱看”就是他们的人生观。《心中有数》写年关的故事,即每一年最后一天为商人结帐的日子,债务者这一天是难关, 要还清所有的债,书中写了 20 篇以年关为主题的故事。假如说《万年钱库》的主题是生财有道,是人支配钱,是町人的喜剧;《心中有数》则为钱支配人,是町人的悲剧,书中道尽商人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尔虞我诈,造成种种悲剧。为了债务,有的卖儿鬻女,有的悬梁自尽,年关如同鬼门关。西鹤的小说当町人尚在封建桎梏下求发展的时期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对金钱带来的悲剧有较清醒的意识也是难能可贵的。但他还描写商人追求享受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这在他的色情小说中有露骨的描写。伴随着町人的发展,江户到处出现花街柳巷。当时的政治也压制商人的再生产,他们有钱无处花,青楼则成为他们的去处,因此,江户町人养成一种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气。西鹤的色情故事正是以町人的青楼生活为背景,大胆直率地描写町人的色情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肯定町人的旺盛生活欲望,它有戳破虚伪的封建伦常的一定意义。在《五个风流女》(好色五人女)中塑造五个热情奔放、追求自由恋爱的妇女的悲剧,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有的方面过多地渲染放荡的生活和色情,反映了作者对本阶级过多地抱肯定的态度,不大能看到它的腐朽性。西鹤以外,小说方面有名的还有泷泽马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式亭三马的《浮世理发店》和《浮世澡堂》等,但偏于色情描写和离奇的情节,已达不到西鹤的高度了。

江户时代的城市戏剧有净瑠璃(木偶剧)和歌舞伎。净瑠璃原为民间传说中下凡女子的名字,她与一大将结了一段夙缘,后搬上舞台,用木偶剧表演,故得名。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瑠璃剧本标志着当时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感强,且幽默,引用恰当的典故,并常用白话口语和方言土语,很为普通群众欢迎,在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他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大都描写他们的爱情悲剧。《曾根崎情死》写德兵卫一酱油店的二店主,与青楼女子阿初情投意合,不料遭叔父也即店主的反对, 几经周折,有情人最后双双自杀于曾根崎森林。作者对悲剧的制造者封建的社会势力予以了批判。近松的作品大都是描写出身低微而善良的青年男女的正当恋爱遭受戕害的悲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度。歌舞伎类似中国的京剧,既有演员的表演,也有念、唱和音乐伴奏,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上方”(京都一带)地区常演爱情为主题的“文戏”。而江户一带则主要是演粗线条的“武戏”,演员类似中国的绿林好汉,横眉厉目话不投机兵戎

相见,有武打和跃窜动作,内容是为君雪恨,为父复仇,很有特色。歌舞伎在日本很受群众欢迎,无论文戏还是武戏,都取材于大众所熟悉的题材,浅显易懂,至今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