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日本文学上的地位类似中国的《诗经》。它不但是日本文学宝库中光辉灿烂的名著之一, 而且也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枝奇葩。对它的研究已形成一种“万叶学”。

所谓“万叶”有三种看法,一是“万言叶”之意,日文中的“言叶”意为“语言”、“言辞”》,万言叶即多言、多歌;二是认为“叶”与“世” 字通,“万叶”即“万世相传”之意;第三种看法认为“叶”为草木之“叶”, “万叶”乃是大量和歌的借喻。虽至今无一定论,但一般较倾向第二种观点, 表示万世之意,意为生命力万古常新。《万叶集》收入诗歌 4500 余首,分为

二十卷。其中最早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前 4 世纪,最晚的作品则作于公元 759 年。本书的编者与确切的编辑年代缺乏资料,从各卷不同的体例来分析,可以确定并非经由一人之手编定,多数人认为大伴家持参加了此书的编辑。

《万叶集》的体例和分类很不一致,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相闻是相互闻问之意,表示男女相爱、长幼相亲、朋友相问的作品;挽歌为哀悼死者的作品;杂歌的内容较芜杂,述怀、叙景、羁旅、宴饮等都有,即凡不属于上述两类作品的都属于此类。从形式上看,分为短歌、长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四类,其中短歌占有压倒多数,约 4200 首,长歌约

260 首。短歌为五句,各句分别为 5、7、5、7、7 字,共 31 字,这种形式构成了后世和歌的基本体式。长歌句数不限,可以看作是许多短歌的复合,长歌后面一般附有反诗,用以概括长诗大意,或补充长诗未尽之意。旋头歌和佛足石歌与短歌相差不大,后世很少见。《万叶集》的作者十分广泛,上自天皇、贵族、官吏、僧侣、专业歌人,下至奴隶、农民、渔民、手工业者、士兵、妓女、乞丐及行吟艺人,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其中姓名可考者有 530 人,无名作品和民间歌谣占半数以上。

虽然《万叶集》中的作品上下经过了 400 余年,但其中多数产生于公元

7 世纪中叶至 8 世纪中叶的一百三十年间。这时,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已经建立,官贵充任各级官吏,全国划分为国、郡、里,经济上实行班田制,按年龄、性别分配土地、课以租、庸、调。这些政策在开始时对于生产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随着皇室贵族日益腐败、不断迁都、大兴土木及连年战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万叶集》多方面地表现了这一时代面貌。总的来说,《万叶集》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他们不仅受租、庸、调的沉重负担,还被迫服兵役,使得夫妻分离,儿女离散;同时也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悲欢离合的情感;歌咏自然,借景寄情也是一方面的内容,寄托了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深厚感情。《万叶集》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不论是在有名有姓的作者笔下,还是出自民谣,都涌现了极有价值的作品。

有名作家的创作划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万叶初期是指公元 7 世纪末以前的 300 年间,为日本古代抒情诗时期。虽然保存下来的作品为数不多,但颇有一些内容充实、气魄雄大、感情明朗、风格典雅而朴素的佳作。作者以舒明天皇、额田皇、中大兄皇子等为代表。日本第 64 代天皇舒明(公元 593—641 年)的诗端庄稳重,常借景抒情,如:

登香具山望国歌

大和多峻岭,首推香具山,

天外来此岳,雄浑复庄严。登临望八表,四周浮炊烟, 群鸥集海滨,翱翔自悠闲。佳美洵吾土,流连未忍还。

流露出作者面对国中平和宁静景象的喜悦之情,情景交融,且颇有气魄,

是早期和歌中较完美的作品。当统治者处于创业的上升时期,往往能显示出一定的艺术创造力。

万叶中期包括公元 7 世纪后期到 8 世纪初叶的 70 年间。这是一个作家辈出、名作迭起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诗歌也兴旺隆盛。这时期的诗歌富于浪漫色彩,题材多样,构思趋于成熟,表现手法也洗练,朝着抒情诗方向发展,从民间歌谣的范畴进入了文学的领域。优秀的作家有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山上忆良、山部赤人等。

柿本人麻吕,生卒年及经历不详,曾当过六品以下的小官,《万叶集》中收录他的长歌 20 首,短歌 70 首。他的诗歌庄严却不呆板,缠绵而不轻佻, 是《万叶集》中第一位抒情诗人。他在诗歌艺术上对词的运用和押韵方面都有贡献。

向晚湖波急,千鸟聚近江; 鸣声动古意,游子欲断肠。

这是诗人咏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之作。近江一带昔日繁华景象已为眼前

的荒凉所替代,更有哀鸣海鸟,格外悲凉。柿本人麻吕可以说是一个“挽歌诗人”,作品充满着悲剧色彩。他的艺术地位较高,技巧纯熟,格调畅达, 具有卓越的才能。

大伴旅人(公元 695—731 年)是奈良朝的武将和著名诗人,出身名门, 有很深的汉文化和佛学修养,虽一生荣华,因晚年丧妻又加宦途失意,因而诗中有老庄况味。但歌风明白晓畅,构思新颖,感情充沛:

还故乡抵家作歌三首

客中露宿无此苦,人去楼空心恻怆。

其二

庭园与妹共营建,林木挺矗已成荫。

其三

吾妹手植此梅树,每睹心酸涕泗流。

悼念亡妻,其情切切,触景更添悲情,回家不如逆旅。大伴旅人的《赞酒歌》因其构思与笔法的独特,而成名作。

山部赤人(公元?—736 年)被视为自然诗人,他以短歌叙景咏物,颇有造诣,他把对自然的情感化作诗句,充满温情,如歌咏富士山:

步入田儿浦,富士入明眼, 高峰成洁白,飞雪落纷纷。

自古咏富士山诗成千上万,此被赞为“千古绝唱”,最为出于自然而不

雕琢。他的自然诗大多清新淡雅,把满腔的热情蕴含在山川树木之中,耐人寻味。

万叶末期是指公元 8 世纪中叶的三十年间。这时期的万叶歌风已渐趋没落,内容大多模仿前人,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在形式上过份纤巧与雕琢, 出现某种颓废倾向。假如有什么可取的话,那就是抒情更为细腻,更遁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大伴家持(公元?—785 年)是大伴旅人之子,自幼受诗歌

熏陶,颇有诗才,《万叶集》中收他的诗最多,长歌 46 首,短歌 432 首。他的诗感伤纤巧有余,真情流露不足,是万叶末期的典型代表。只有为防人所作的诗比较有生气。万叶早期的朴素自然诗风发展到此,走入了矫饰做作的僻径,也是社会没落的结果。

山上忆良(公元 660—733 年),在这些有名诗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是《万叶集》中最具进步思想和积极意义的诗人。他曾随“遣唐使”到过中国。由于门第卑微,官职低下,一生坎坷不平,所以能够推己及人,了解社会矛盾,同情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艰难的作品。他诗歌的主题几乎都是老、贫、病、死,著名的有《思子歌》、《贫穷问答歌》等。

食瓜忆吾儿,嚼粟更增思。未知因何缘,生而为吾子。

眼前姿常在,岂有安眠时。此歌为山上忆良 69 岁所作,饮食常思亡儿, 难以下咽,不能安寝,表现了老年失子的孤苦心情。在《贫穷问答歌》中, 以一个贫穷的文士和一个更为贫穷的农民的相互问答的形式,诉说充满忧患的遭遇。这个农民虽年年辛勤耕作,但是住的是“东倒西歪的矮屋”,穿的是“褴褛不堪”的衣服,现在更是“灶里没烟冒,锅中结蛛网,饭该怎么做, 早已忘记了”,他孤苦无告地哀叹道:

都道天地广,无处可容身。都道日月明,不来照我影。

就是在这种饥寒交迫的状况下,里长手执“笞杖”又前来讨租派差,农

民发出“没法活啊这世界”的悲鸣。山上忆良以同情之心较真实地反映了受压迫剥削的农民的悲惨遭遇,在题材和思想方面开拓了万叶其他诗人未涉足的新境地,也达到新水平。

《万叶集》中的民谣占半数,是其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四卷的东歌是使用关东方言创作的,大部分是恋歌;第二十卷中收有 90 首左右的防人歌,还有数首散见于各卷,是被官府征募的农民守边防时所作的诗歌。这类作品数量多并代表了万叶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谣中一大部分属于爱情歌,用不加文饰的语言表达真率的感情为东歌的显著特征。

从此与妹别,分诀在今宵。

无由重相见,黯然俱魂消。用十分坦率的口吻直道离别时的恋恋不舍, 不加雕琢而感人至深。

材大运宫内,黎民无休息。

我情亦如此,恋君不少止。此诗比喻十分巧妙,用民伕川流不息地运木料进宫来比况自己不可或止的恋情,既表达了相恋之久长,也从侧面看到了统治者大兴土木给老百姓带来的繁重徭役。比兴,是民歌最常见的手法,他们常常以自己熟悉的劳动生产来作素材,表达真挚而质朴的心:

恋君情深如夏草,刈尽还向远处生。不管有什么艰难险阻,对爱人的忠贞如同烧不尽的野草,春风吹又生,比喻十分贴切。

多摩河,晾麻布, 麻布洁白悦人目, 姑娘美貌看不足。

把姑娘的美丽与日常劳动情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富于生活气息。这些

恋歌大多朴实真率,没有沾染贵族、文士的矫揉造作,它健康、奔放、纯朴,

意趣活泼,境界优美,具有浓烈的感染力。

防人歌大抵比较哀怨,诉说了远戍海疆的士兵背井离乡的痛苦以及防地的艰难生活,对连年劳师动众的统治阶级发生了控诉。

大君严命下,明日疆场行。

从此与妻别,露宿藉草茵。天皇一声令下,多少家庭从此妻离子散,民生凋蔽,田园荒芜。

两个上差官,一对大恶棍;

我正患疝病,拉来做防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野蛮的兵役制度的愤怒与仇恨。对沉重负担的苦恼,对骨肉亲人的思念构成了防人歌的主旋律,但这种别离之情又与文人笔下的别离不一样,它更直率纯朴,洋溢着浓重的泥土气息:

前途的风险,

我也只好作达观, 但是在家中,

要为孩子累瘦的, 我的妻有多可怜!

方式直接,语言粗白,然而一股浓浓的情思涌现出来,令人心动。

《万叶集》中的民谣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乞食者歌》两首很有特色,它表面上是颂歌,实际上是讽刺诗,表达饱受横征暴敛之苦的大众对统治者的嗟怨。诗中通过鹿和蟹两种动物被人打死砸碎供天皇享用,来暗示劳动人民受天皇专制政权的压榨与迫害。其中之一的《为鹿述痛》,写一只被猎取的麋鹿的诉苦:“也就在目前,我的死期要来到,把我这一身,供给天皇来享用”,作品详尽地写鹿身上的一切:角、耳、眼、爪、毛、皮、肉、心、肠胃、肝都要锯、割、挖、剁、拔、剥、砍、斩、切下奉献给天皇,最后用讽刺的语言写道:

恭请天皇赞赏!恭请天皇好评!这不正是为人民述痛?这不正是被榨尽血汗甚至被敲骨吸髓的奴隶们的呼声吗?民间创作自有其刚健的风格。

《万叶集》作为古代诗歌总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日本诗歌从口头创作发展到书面创作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万叶集》的一大特色,虽然不同地区、不同的作家风格有差异,但基本的格调是直率、清新、真挚、明快。民谣的基调是健康明朗,文人创作洗炼精致,而且人的创作几乎都与民间创作紧密联系,他们不断从民谣中吸取营养,获得新的生命,从《万叶集》的编辑样式本身也可得到证明。

《万叶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是研究日本中古时期社会的历史、风俗、习惯、思想等重要的资料,尤其为研究日本当时的语言和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对歌体、内容、歌调都有了明确的分类。但它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不在外表形式方面,而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精神方面,之后,每当新的抒情诗运动兴起时,《万叶集》往往成为推动力量,万叶诗风已成为日本文坛的优秀传统。

最后《万叶集》还是中日友好交往产生的硕果之一。这不只表现在它采用汉字作记录符号,编入部分汉诗,使用中国文学的题材,依照中国文学的分类法,受到儒、庄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还表现在它收入了一些反映日本出

使唐朝的“遣唐使”情况的作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