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寺历经劫难后风骨犹存

自从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广泛流传以后,寒山寺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寺院,时人都比较喜欢“寒山寺”这一名称,而不太适应普明禅院或枫桥寺的名称了。

于是,到了元代,这座古老的寺院又被重新定名为寒山寺。当时,元代名人顾仲瑛、汤仲友等在各自的诗中均题名为寒山寺。

然而,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寒山寺再一次毁于战火。劫后的寒山寺,一处萧索,几乎完全被毁掉。

1405年,大德高僧深谷昶禅师担任寒山寺的住持,深谷昶禅师很有戒行,为人老成持重,决心重建寺院。

当时的人力、物力极度匮乏,条件非常艰苦。深谷昶禅师却不辞辛苦,向众檀越化缘募捐,亲自带领寺僧,铲除寺中杂生的荆榛,用箕畚运走瓦砾,做好寺院重建后的清理工作。

深谷昶禅师精于佛理,娴于寺院规划,首先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寒山寺正殿,面宽5间,进深4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据角舒展。

宝殿露台中央设有一座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

这里还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呢。据说,有一次佛教僧人为了验证佛法的威力,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人们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铜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在殿宇门桅上高悬一块“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书法家赵朴初撰书的楹联:

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

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在大雄宝殿中央,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塑像,摩诃迦叶、阿难二位尊者陪侍两侧,再两侧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

大殿两厢,是形神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在佛、菩萨之前,是秉持香炉的梵天和帝释。梵天,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深谷昶禅师在大雄宝殿中立梵天像,隐含希望寒山寺法轮常转的意愿。

帝释,是忉利天的天主,俗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本是道教人物,他的形象出现在佛寺中,与宋元以后三教合流不无关系。

重建后的大殿内香烟缭绕,透过烟雾望去,金光一片,仿佛佛祖在灵山说法。

其次建方丈室、山门以及法堂、斋堂、库房等,凡是寺院应该有的,深谷昶禅师均一一规划,进行建设。这里特别应提到的是方丈室。深谷昶禅师在方丈室中设有寒山、拾得、丰干的塑像,这是现在已知的对寒山寺有寒山、拾得像的最早记载。

新修的寒山寺道场一新,规模可睹,从永乐三年受命来寺,到永乐十一年,短短8年,深谷昶禅师便使寒山寺重又屹立于枫江桥畔,继往开来,功不可没。

元代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寒山寺及后来重修的佛塔,一并毁于战火。在大明洪武年间,高僧昌崇又重新修建了寒山寺。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高僧本寂在寒山寺铸钟建楼,并重新铸造了一口寺钟。在当时,文人墨客曾为之作疏刻碑。唐伯虎作了一首《姑苏寒寺化钟疏》,诗中写道:

姑苏城外古禅房,

拟铸铜钟告四方;

试看脱台成器后,

一声敲下满天霜。

唐伯虎的这首诗,记载了高僧本寂化缘铸钟的始末。

遗憾的是,明代铸的钟不久后也莫名地失踪了。就这样,持续千年的“夜半钟声”从此沉寂下来。

明代末年,当地曾有豪民试图侵占寒山寺的寺基。寒山寺的住持请文肃公书石证明其事。并有黄山居士张延登、钱宗伯、姚学士三帖记事。

由于第一通诗碑不知去向,在重修寺院的时候,明朝书画家文徵明便为寒山寺书了第二通《枫桥夜泊》诗碑。但是,诗碑“玉成”不久,文徵明却身染重疾,在世间受尽病痛折磨,含恨辞世。

于是,民间传说,文徵明是遭受到唐武宗的神秘诅咒才离世的。然而,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争议。因为在当时的“吴门四家”中,文徵明是四人当中生活最有规律的人,他和唐伯虎同年,但比唐伯虎要长寿得多。

唐伯虎死于1523年,享年54岁,而文徵明活到了90岁。文徵明写《枫桥夜泊》诗碑,大约是在50岁前,也就是嘉靖元年前后。

因此,文徵明死于唐武宗诅咒的说法,只是后人的猜测,并无根据。

[旁注]

元代:由蒙古族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檀越: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信徒和大众。关于檀越与受施者之间,各佛经中多有提及。檀越施主应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小恩常不忘。

《金刚经》:佛教的重要经典。《金刚经》传入中国后,有6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摩诃迦叶:梵文中“摩诃”是大的意思,又名大迦叶、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道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年间,曾发生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洪武:我国明代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实行了较开明的经济政策,但政治较为严苛,除设立锦衣卫外,还强化科举制。

文肃公: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1535年的进士,授翰林编修。1567年,复起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卒后,谥号文肃,葬于四川省内江市。

唐伯虎: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他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绘画方面,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大雄宝殿 佛教寺院中的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大雄是佛的德号。因为释迦牟尼佛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官至翰林待诏。诗文上,“吴中四才子”之一。画史上“吴门四家”之一。

[阅读链接]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中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和徐祯卿等四人。他们是一群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

他们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作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要义,在当时来说,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徐祯卿的诗多是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仅擅长诗文,还擅长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