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普陀寺地处我们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景色宜人,历来都是我国南亚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普陀寺的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

在天王殿两侧,分列魁梧高大、英俊威武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全身金碧辉煌,散发着神圣的威严。天王殿的屋顶用的是剪瓷艺术,可见建筑师技术的精湛。

正中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始终笑容可掬。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弥勒佛在印度是一尊头戴王冠、身体不胖的坐像,而在我国则成了手拿布袋体貌肥壮的光头和尚。据说他云游各地,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人们怎么逗他,他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

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转逢和尚在1932年重新修建的,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琉璃石柱,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主要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东边是药师佛,西边是阿弥陀佛。

释迦佛两旁,还有两位尊者,东边是大弟子迦叶尊者,西边是堂弟阿难陀尊者,前面是千手千眼观音。

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普陀寺的大雄宝殿整体建筑,也充分体现了“闽南佛殿”几大特色。

墙壁上装饰“清影摇风”、“楚江秋吟”等山水花鸟画,和“神河沐浴”、“六年苦行”等释迦牟尼诞生故事的连环画。

屋脊是弯月起翘、紫燕凌空,构造精巧,技艺讲究。屋脊嵌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凤凰展翅”等图案,都是剪瓷镶嵌而成。建筑材料取材本地花岗岩、青斗石,所有梁、柱、础、斗拱、栏杆都独具特色。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就是大悲殿,大悲殿是普陀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由明朝惠安王益顺设计的。后来,在华侨的资助下又重修宝殿。

最初的建筑全是木质结构,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然而,由于年代已久,被白蚁侵蚀严重,厦门市政府才把木结构换成钢筋水泥结构,增加了一米高度,其余则保持原貌。

大悲殿是一座八角亭式建筑,顶部三重飞檐,由下向上逐层向内收缩,每层檐顶都是八角形,角上雕有龙尾。殿顶正中立一座葫芦宝塔,塔顶两边雕着龙头。整座建筑,如巨龙腾空,十分壮观。

在大悲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正中是一尊是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异,形神兼备。

藏经阁是两层文物楼,是后来增建。藏经阁下是法堂,就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

藏经楼里还藏有元朝时期的七佛宝塔、宋代的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近代木雕“五儿戏弥勒”、杨木如意,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藏经楼还有一座举世罕见的白瓷观音,是明代福建德化巧匠何朝宗塑造。自古以来德化就是中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产瓷器称“建白瓷”流传海外。

何朝宗是明代瓷雕名家,擅长雕刻观音像。他技艺高超又作风严谨,一生只雕成十八尊观音像,南普陀寺收藏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这尊观音造型别致,头发披肩,神态安然地半坐半躺在山石旁休息,生动逼真,线条流畅自然,是瓷塑艺术中的珍宝。

在藏经楼所藏佛经中,有影印的宋代《碛砂大藏经》、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13500余卷,日译明版仿宋木刻大藏经。还有明朝崇祯年间,性旭和尚等人血宝《妙法莲花经》、弘一法师亲书的《佛说阿弥陀经》等。

在藏经阁的后面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是我国罕见的石刻。

[旁注]

弥勒佛:弥勒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

岳林寺:位于浙江省奉化县,建于536年,当时称为崇福院,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绅书写匾额。后来岳林寺在841至846年间损毁,848年,改称岳林寺。

迦叶尊者:摩诃迦叶,意为饮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是禅宗第一代祖师。摩诃是大的意思,故摩诃迦叶也常称大迦叶。

大悲: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称为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为大悲,常与大慈连用。《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飞檐:我国传统建筑的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藏经阁:经指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藏经阁就是藏有佛经的阁楼。

《碛砂大藏经》:《碛砂藏》,因在苏州碛砂洲延圣寺开始雕刻而命名。全藏按《千字文》编册号,始“天”字,终“终”字。《碛砂藏》共591函,收录各种佛教典籍1532部,共计6362卷,是我国较早刊刻的大藏经的一种,更是现存已知大藏经中装有扉画较早的一种。

摩崖石刻:我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到隋、唐、宋、元以后发展起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三世尊佛 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何朝宗(1522年~1600年)又名何来,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瓷塑家,生于福建省德化县,祖籍是江西。

[阅读链接]

关于千手千眼观音,在我国民间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说呢:在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三个女儿。有一天,老人得了怪病,他听别人说想要治好这病,必须用人眼做药引子。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肯挖下自己的眼睛,而小女为了治好老人的病甘愿献出自己的眼睛。这件事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便创造了一个千手千眼观音来纪念她。

虽然只是传说,却体现出佛祖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表现了古人崇尚孝道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