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使古刹名扬海外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西游记》里的唐玄奘历尽磨难,到西天获取真经。然而,与玄奘西行方向恰恰相反的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的东渡。

鉴真大师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人。本姓淳于,江苏扬州人。他14岁出家,18岁由道岸禅师受“菩萨戒”,20岁去洛阳、长安游学,21岁在长安接受弘景禅师的“具足戒”。他还得到过大唐许多高僧的教诲,学习佛教艺术和医学知识。游学回来后,鉴真大师又回到了扬州大明寺。

601年,皇帝杨坚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下诏在全国建立30座塔来供养佛骨,大明寺中建有“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所以,大明寺又被称为“栖灵寺”。

743年,当时是唐代天宝年间,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开始筹划东渡日本。

然而,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鉴真东行曾五次被风浪所阻,而他年岁已高。鉴真大师历经磨难,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后鉴真大师又双目失明。然而,他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在753年到达日本,达到了弘扬佛法的目的。

鉴真的到来,受到了日本朝廷的极大重视。日本天皇派遣特使向鉴真大师宣读诏书,表示慰劳和欢迎,并授鉴真大师为传证大法师,请他在奈良著名的东大寺设坛传戒。

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先后登坛,请鉴真大师受戒。接着,鉴真又为440多名僧人受戒,还有80人舍弃旧戒,由鉴真大师重新受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由于鉴真的努力,日本才开始戒律一宗,而鉴真大师就成了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大师不但把我国的佛教带到日本,还带去了我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技艺,他的弟子中多数擅长汉诗。这些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鉴真大师在东渡之前,曾在大明寺宣讲佛法。从此后,大明寺更是名扬天下。

在大明寺里,比较著名的是九层高的栖灵塔。但是,843年栖灵塔却又一次遭遇劫难,被大火焚毁。845年,唐武宗诏令摧毁全国大寺4000多所、中小寺院40000多所,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大明寺也没能逃过此劫,遭到极大的毁坏。唐代末年,吴王杨行密兴修殿宇,把大明寺更名为“秤平”。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曾经登临大明寺,并留下了千古绝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栖灵塔自从845年被毁灭以后,大明寺就只剩下“栖灵遗址”,而没有栖灵宝塔了。直到后来才被重新兴建。

大明寺经历了几次劫难,也屡经修葺。1004年,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可是,这座宝塔却又在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人重建过栖灵塔。

在1004至1007年期间,僧人可政看到大明寺日渐衰败,心中非常难过。于是,他决定去化缘募集善款。经过他的辛苦奔波,终于集足资金,建成一座七级宝塔,定名为“多宝”。宋真宗御赐名为“普惠”。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人物经常光顾大明寺,他就是大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欧阳修在担任扬州太守期间,在大明寺内建立了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始建于1048年,因坐在堂内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栏相平,故名“平山堂”。欧阳修经常在这里饮酒、赏景、做诗。当时人们评价平山堂是“壮丽为淮阳第一”。

历史上人们习惯将这里的名胜古迹,包括唐大明寺遗址、西园、天下第五泉、谷林堂等统称平山堂。

1079年,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第三次来到了扬州。当时,他来到大明寺时见景生情,想起了欧阳修,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西江月·平山堂》词: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走过平山堂就是谷林堂。1092年,苏轼从颍州来到扬州。苏轼为了纪念他的恩师欧阳修,建立了谷林堂,取自己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林”二字作为堂名。到了宋代后期,谷林堂一度被荒废。

[旁注]

菩萨戒: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内容分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作为禁戒遵守。

荣睿:日本人,奈良兴福寺僧人。733年,随日本遣唐使入唐,在河南洛阳从大福先寺定宾和尚受戒。在我国留学3年。742年欲与普照同行归国,到扬州恳求鉴真和尚到日本传经。749年圆寂于鼎湖山龙兴寺。

佛骨:佛灭度以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称为佛骨,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佛骨在后世极受尊崇。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东大寺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化缘:佛教术语。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就是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西江月:词牌名,起初是唐代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此外还有《西江月慢》。

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汉族,陕西人。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我国成为盛世之国。杨坚是我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宋真宗(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名赵恒,宋太宗第三子。澶渊之盟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真宗后期,淫于封禅之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阅读链接]

733年,鉴真46岁。这时他已经学成名立,于是自长安回到扬州,先后10年间在江淮地区努力讲律传戒,声名远播,成为当时道岸之后独步江淮的律学大师。

《宋高僧传》说他有著名弟子35人,各自倡导一方,共弘师教。他同时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像,书写过三部大藏经,又兴办救济孤贫疾病等社会事业,并曾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

在长期从事这许多活动中,他掌握了当时许多方面的文化成就,积累了不少实际的领导经验,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有专门造诣的工技人才。这一切都为他后来东渡日本准备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