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帝复法后三教融合

北魏太武帝的孙子文成帝宣布复法后,道教的发展势头被遏制了,佛教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膨胀起来。这种膨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僧人不在寺庙念经,到处云游,结交村舍的地痞流氓,极大地干扰了当时的统治秩序。

这种状况的改变是从孝文帝开始的。孝文帝当政以后,坚持把儒学放在三教的首位,大力发展儒学。孝文帝设立很多学堂,以供学习儒家经典,并采取爵禄奖赏等办法,推动民众学习。不仅如此,孝文帝还亲自给臣僚阐释讲解儒家思想。

佛教在孝文帝当政时,不仅势力极度膨胀,还因它极度抽象玄妙的理论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面对这种情况,孝文帝一方面继续支持它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佛教加以控制,使佛教的发展不至于危害到政权的统治。

道教在孝文帝时期,势力已经大不如太武帝时期,但是它“始终站在儒学与王权一边”。道教“维护名教”的立场对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孝文帝当政以后,继续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资助,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维持它的存在。

通过孝文帝的努力,到了北魏后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效的调和,并形成了先儒后佛,辅以道教的发展格局。

我国山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华夏文化融合的先驱。在这个地方建造悬空寺,自然是把兼容并蓄发挥到了极致。悬空寺的最高处主殿,也就是三教殿是最能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一特点的地方。

主殿内正中端坐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慈善安详,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宗主老子,清高豁达。

释迦牟尼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的确,佛陀一生历劫成道,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实属功德巍巍。与孔子同样屈居次位的老子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幅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

三教殿内的儒释道在友好的气氛中和平共处,这不仅体现了儒家的“和为贵”、“仁者爱人”、“智者见智”的思想,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的追求,同时还体现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慈悲心肠。

三教思想的融合和升华,为指点人世化解矛盾纷争做出了榜样。这样一座世间罕见的释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的情况,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

我国历代的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是这三种宗教,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空寺都能迎合不同统治者的需要,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无法比拟的。即使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悬空寺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历朝历代还加以维修、完善,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其实这种“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流行着谈黄老、谈庄子、谈周易的“三玄”之风;而在民间,流行着道教与佛教。

从汉代末年开始,我国经历了将近四百年的社会大动乱。关于国人的信仰,历来就有“盛世信皇帝,乱世信神仙”的说法。

从北魏到辽金年间,北方地区各民族开始不断地融合,宗教信仰也相互渗透,从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

在三晋人士中,最早主张三教兼容的是东晋的高僧慧远。慧远视佛教为内道,儒教为外道,按照他的说法“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矣”。也就是说,把儒学和道学渗入佛学,更能弘扬佛法。三教兼容在山西寺庙中的反映最为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悬空寺这座千年古刹。1957年,悬空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悬空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旁注]

云游:指行踪飘忽不定,多用于僧道出家人。云游就是去参破大千世界,无处可去,无处不可去。按照寺院的规矩,成为比丘僧以后就可以开示苦行,有所得者,回寺后可再受菩萨戒,之后在监院领取度牒,就可以四处云游募化了。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我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佛陀:简称为佛,意为“觉悟者”。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相传古印度的王子悉达多出家修道后功德圆满,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众生:又译成有情、含识、含生、含情等。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载,无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于世,故称众生。

恒山:人称北岳,也叫太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海拔2000多米。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是《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慧远:慧远大师,俗姓贾,我国东晋人。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是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勤思敏学,精通儒学,旁通老庄。21岁时,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发心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孝文帝(467年~499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后改姓元。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阅读链接]

恒山悬空寺的三教殿中,供奉着老子、释迦牟尼、孔子的塑像。高平县上董峰村圣姑庙中的三教殿,也有三教创始人的塑像。娄烦县的三教寺,不仅大雄宝殿内供奉三教创始人,寺内还有道家的文昌庙、儒家的孔庙。稷山县青龙寺壁画,更是三教人物济济一堂。

看来三晋人士并不赞成三教之间的互相攻击,力求从三教圆融中汲取精神力量。而在山西众多三教兼容的寺庙中,最具代表性的仍是恒山的悬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