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名寺——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千米,东距庐山牯岭街50千米,因位于西林寺的东侧,因此称为东林寺。由一代高僧慧远于384年的东晋时期建立,是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东林寺是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很大。又是古代南方佛教活动的一个重要中心。

尤其在我国东晋和南朝时期,以东林寺为中心的佛教研究和佛教活动曾与北地以长安为中心的佛学相抗衡。东林寺因此成为我国佛教史上闻名遐迩的古寺。

净土宗的始祖和白莲社

江西东林寺建于386年,当时是我国东晋太元十一年,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南方佛教中心。隋代以后,东林寺就成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东林寺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声望和地位,与慧远大师和他创建的白莲社是密不可分的。

慧远是我国东晋著名的佛学家,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县人。他自幼好学,聪明灵秀。13岁随舅父游学洛阳一带,又博览群书,精通《易经》、《老子》、《庄子》。

355年,慧远来到太行山和恒山,跟随当时著名的僧人道安学习。慧远的领悟能力非常高,理解佛法大意总要比别人要快很多。

24岁时,他就开始讲经,有的徒众不大明白佛经的玄旨奥文,他便引证庄子哲学中有关“虚无”的思想加以发挥,这样,多数人很快就明白了佛法要旨。

慧远的具有非常出色的口才,他讲解佛法总是浅显易懂,不离其宗。为此,道安特许他借助佛经以外的“俗书”来讲解佛经的道理。当年由于战乱,慧远滞留在庐山,从此以后将他的后半生全部奉献给庐山的佛学研究和佛教活动中。

慧远隐居庐山从事佛教事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慧远在研读佛教经典的过程中,感到佛典不全,疑难众多,特派弟子法净、法领等来到广东普宁,远求众经,取得《方等》新经200多部,并加以传译。

僧伽提婆南游庐山,慧远请译《阿毗昙心经》和《三法度论》,并作序提倡,由此开南方毗昙学的端绪。

慧远又给昙摩流支写信,请求他补译《十诵律》,使佛典律类著作有了比较完备的译本,进而推动了南方禅法的流行。

鸠摩罗什所在的长安和慧远所在的庐山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两大佛教中心,慧远法师不仅派出弟子向鸠摩罗什学习,而且派人送书信问候鸠摩罗什,询问佛经疑义数十条,罗什都一一作答。罗什翻译《百卷大智度》,并作序文,加强了南北佛教的交流,推动了般若学的广泛传播。

慧远的弟子有很多,他们为佛教的广泛传布和发展做出了功德事业。慧远曾经扶植、资助师兄弟和门人弟子在庐山兴建几十座寺院。慧远还结交当时社会名士和达官显要,这些都使他的佛教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思想上,慧远以涅槃为永恒不变的法性,将终极的涅槃与我国传统的神不灭论联系起来,撰写《神不灭论》,并在这本书中阐述他的思想。

慧远还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一书中提出释儒并行不悖,互相潜在的影响和补充,表现了他儒佛融合的思想倾向。

慧远大师是将印度佛教转化成我国佛教的关键人物,后来我国佛教思想及哲学的发展变化和慧远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402年,慧远年近67岁,这在我国古代算是高龄的人。他在庐山般若台的阿弥陀佛像前,与当时著名僧人刘遗民等123人结社,立了西方往生的誓愿,祈祷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生。因为在山的东边和西边的池塘都种有白莲,这个结社就被称为白莲社。

慧远是净土宗的创始者,也是初祖,但他兼备禅净两宗的修为。对于他们修行的念佛三昧,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的序文里规定,“三昧是把念头集中到一处而变为寂静的行为。”

而且,“有很多种类的三昧,名称也很多,其中具有很高的功德而容易实行的是念佛(三昧)第一”,慧远是般舟三昧,他说“功德高,容易修行的是念佛第一”。

慧远曾经翻译《无量寿经》6次,在《般舟三昧经》等的序言中推崇阿弥陀佛。白莲社的成员根据《般舟三昧经》的教说,用严格的持戒和卓越的冥想在心里念着阿弥陀佛,实际上或者在梦里见到阿弥陀佛,终归愿意离开因果轮回的世界而居住到西方净土。

为了得到念佛三昧,慧远在般若台每天都要念佛六个小时,并向西方净土礼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慧远修行念佛是多么的恳切挚诚。

白莲社的信徒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千遍,做48拜;每天礼佛,白天3回,晚上3回,从来都不懈怠,非常虔诚。

后来,白莲社渗透到了一般的平民男女之间。在东林佛教寺院,每年从8月1日到7日举行称为白莲会的盛大的法事,当时社会普遍受到了慧远净土思想的影响。

到了元、明时代,白莲社的信仰作为全社会的信仰流传下来,开了我国净土教的先河。这个净土教团体从一方面来讲是佛教教团发展的一个形体,直到后来也常常有慧远的遗风。

净土宗的念佛,把念佛和禅的一致当做宗旨,和昙鸾、道绰、善导等大师倡导的净土教有些不同,但是作为中国净土教的创始者,慧远对后世净土教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旁注]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因此叫净土宗。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派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

道安: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河北省冀州境内的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家。道安聪明好学,15岁时学习佛法,18岁出家。

长安: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有21个王朝在长安建都,长安是世界历史及我国历史上的一座著名都城。它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数量最多的都城。列我国四大古都之首,与雅典、罗马和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般若学:关于佛教义理的一门学问,它主要依据《般若经》而成立的。因此在论述般若学时,不能脱离《般若经》的主要内容。“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这与俗称的智慧不同,般若智慧是“究竟的、完满的”,佛教通常把它称为中道觉慧。

般若台:位于南京栖霞山珍珠泉东南,原名般若堂,是智旷禅师在明代初年建立的。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亲自为般若台书写匾额,并四次题诗吟咏。般若台后来被废弃。

刘遗民:晋代著名的佛教居士,名程之,字仲思,江苏铜山县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最初担任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引荐他高升其官职,他都坚决推辞了。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也称《大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都可以在这本经书中找到理论依据。

法事: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各大寺院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以自我忏悔的方式进行,如忏摩;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的是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等。有些寺院要举行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等多次法事,方便大众参与和修持。

慧远大师(334年~416年)俗姓贾,山西人。由于他昼夜研习般若经典,对佛教大乘般若思想深有心得,因此深得道安大师的赏识和器重。他的净土思想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是一代杰出佛教领袖。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千米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我国的四大避暑胜地。

[阅读链接]

在明代万历年间,僧人慧光来到栖霞山般若台,自建茅屋住了下来。他的同乡吴一恭知道后,主动出资为他在般若台的遗址建了一庵。慧光的好友王寅觉得庵小,就倡议众人捐资复建般若堂,堂中建说经台。般若堂建成后,慧光到处寻找遗经善本,在四面石板上刻下《四十二章经》、《金刚经》、《遗教经》等三种经文。

般若台在明朝时期名气很大。当时的兵部侍郎新都汪道昆专门写了《栖霞般若堂记》,记载般若台建筑的始末。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南巡在栖霞歇息时,亲自为般若台书写匾额,并四次题诗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