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名刹——普陀寺

在我国,普陀寺一般指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寺院,是厦门的著名古刹,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明初复建更名为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把普照寺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朝康熙年间,靖海候施琅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逐渐成为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闽南五老峰下的佛教圣地

南普陀寺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市区的五老峰下。五老峰终年白云缭绕,丛林葱郁,远远望去就像是五位须发皆白、历尽沧桑的老人,翘首遥望着茫茫大海。

如果从普陀寺藏经阁后面登上石阶,迎面就能看见巨石上刻着高4米多,宽3米多的特大“佛”字,笔画丰满有力,粗犷豪放。这个巨大“佛”字是振慧和尚于1905年书写的。

南普陀寺自古以来就是厦门著名古刹,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朝末年毁于兵火。1684年,靖海侯施琅将军重建寺院,因寺院是奉观音菩萨为主,又位于我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的浙江舟山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上记载,南普陀寺最初是由五代时期的僧人清浩建立的,当时名叫普照院。

到了北宋时期,在1064年至1067年间,僧人文翠在普照院修行,把普照院改称无尽岩。

在1264年至1294年间,无尽岩被逐渐废弃。1385年,明朝洪武年间僧人觉光又重新修建了普照院。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普照院的耕田也全部被豪右兼并了。普照院的钱粮每年的收入还不够供给寺院的香灯,更别说缴纳朝廷的税收了。

到了明朝崇祯年间,由于连年饥荒和连年大旱,百姓的生活境遇非常悲惨。处于饥荒年月的普照院的日子也更加艰难了。寺院的住持了蕴僧人面对朝不保夕的困境,束手无策,几次想弃寺而去。

当时,泉州开元寺有个著名的诗僧明光来到厦门。他的到来给普照院带来了新的生机。

明光与当时的名士阮旻锡、叶名高等关系很好,往来非常频繁,因此,普明寺得到了当时各大名士的支持。乡绅太常寺卿林宗把他们家族购买的寺院田地全都归还给寺院,使普照寺的香灯不灭,振作中兴。此后,普照寺的殿堂初具规模。

然而,在明末清初,普照寺却再次在兵乱中损毁。

1683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守厦门,就在普照寺旧址重新修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又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

此后,经过历代的住持僧人如:如渊、景峰、省己、真衷、喜参等,以及兴泉永道道尹胡世铨等地方官员,多次募资新修扩建。

1895年,普陀寺已经建成了“三殿七堂”,具备了中等禅寺的规模,在厦门岛上各大佛寺中位居首位。

普陀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从南到北主轴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四座。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

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另外还有左右庑廊,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等。所有这些建筑依傍山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

后来,又在天王殿南面建有放生池、两座新建的万寿塔和两个凉亭以及荷花池等,在两池之间有七座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的七佛塔,万寿塔高11层。这些极富南亚佛教建筑风格的建筑,使南普陀寺的风景更加美丽。

[旁注]

舟山:浙江省地级市,由1300多个岛屿组成。群岛之中,以舟山岛最大,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舟山是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基地,自古就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称。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他们因占有大量的田产,在乡里横行霸道。东汉建立时,豪右势力纷纷拥众起兵,帮助刘秀建立并稳固了政权。所以,东汉建立以后,豪右势力进一步扩张,发展成为东汉时的豪强地主,并成为此后门阀士族的雏形?。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大师。义玄大师跟随黄蘖禅寺里的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建立临济院,后世称为“临济宗”,而黄蘖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慧日法师:俗姓贾,号东溟,浙江省天台县人。生于元末明初,祖上是南宋丞相贾似道。当贾似道受命率军与元军作战时,慧日还是少年,但却执著一念,坚决要求出家。于是,慧日来到广严寺,削发剃度,跟随平山和尚诵佛念经。

永乐(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年间的重大史事有: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被清军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

[阅读链接]

慧日少年时就开始出家,跟随平山和尚修行。他22岁时,听说柏子庭法师在赤城,即今浙江省天台县北设坛讲授天台宗,他就跋山涉水,来到赤城,听柏子庭法师说法。很快,慧日就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掌握了天台宗教义的要点。

柏子庭法师曾经感慨地说:“即使是从陡峭的山坡上滚石头的速度,也不足以形容慧日心机的畅达啊!看来,我的学说要靠他来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啊!”

事实不出柏子庭法师的预料,慧日和尚的名声越来越大,在天台宗地位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