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古刹——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风景秀丽的枫桥镇,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活动中心。寺院建于502至519年,就是六朝时期的梁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寒山寺古称枫桥寺,旧名“妙利普明塔院”。传说因唐代名僧寒山和拾得来寺院当住持,后来寺院名称被改为寒山寺。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枫桥时,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使得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

寒山寺曾多次毁于战火,所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建国后又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花篮楼于寺中,恢复了“枫江第一楼”的旧额。寺后超过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是整个寺区的标志性建筑。

和合二仙留下动人传说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古城西阊门外的古运河畔,邻近枫桥,曾被称为枫桥寺。它坐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古驿道,附近就是枫桥和铁岭关,往北几千米是有名的浒墅关。如画的景致,散发着悠悠古韵。

寒山寺相传始建于502到519年之间,就是梁武帝在位时期,当时的寺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由唐代高僧希迁定名为“寒山寺”。

千百年来,有关“寒山寺”名称由来的传说广为流传。民间主要有四种说法。

传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对非常要好的年轻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寒山的父母曾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姑娘家住青山湾。然而,姑娘却早已和拾得互生爱慕之情。

在一个偶然机会,寒山知道事情真相后,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准备离开家乡,遁入空门,独自去修行。寒山来到苏州的妙利普明塔院开始出家修行。

半月时光一闪即过,拾得未见寒山,便来到寒山家中。拾得抬头便见门上插有一封寒山留给他的书信。他把书信拆开,方才得知,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成婚,并衷心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读罢书信,拾得这才明白寒山出走的真正原因,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离开姑娘,前往苏州寻觅寒山,决意皈依佛门。

拾得打点行装,第二天就动身前往苏州。时值盛夏,路旁的池塘正盛开着鲜艳的荷花,拾得顿觉心旷神怡,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他顺手摘了一支荷花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寒山,他手中的那支荷花却依然鲜艳芬芳。

寒山见拾得不期而至,心中大为惊喜。他急忙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出门迎接拾得。久别重逢,俩人都十分开心。

从此之后,两人一起修行。后来,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之像就是寒山和拾得,拾得手持荷花,寒山手捧篦盒。当然,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讲究。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意为“和谐合好”。

寒山和拾得这两位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在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后唐代高僧希迁便将“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就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的地方,因此,后来在寒拾殿中就一直供奉着寒山和拾得的精美木雕金身雕像。

在我国民间,人们十分珍视“和合二仙”情同手足的情意,便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

还有说寒山本是唐代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他多次投考落榜,才被迫出家。寒山30岁后隐居在浙东的天台山,享寿100多岁。

还有说寒山是隋代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受朝廷官员的妒忌与排挤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而遁入空门,便隐于天台山寒岩。

后来,寒山来到了寒山寺的前身普明塔院任住持。不久,拾得也来到寒岩修行,寒山与拾得便成为了好朋友。

话说在寒山寺建寺之始,便铸有一口大钟。钟声高亢洪亮,当夜深人静时,几千米外的苏州城内也隐约可闻。

有一年夏天,洪水泛滥,把寒山寺的大钟冲到了河边,拾得到河边搬运大钟时,被水冲向了远方。后来,他连同那口钟一起漂到了日本,他便在日本创建了拾得寺。

寒山因思念拾得,又重新铸了一口大钟,悬挂在寒山寺的钟亭。据《寒山寺志》记载,寒山所铸造的这口大钟:

冶炼超精,云雷奇石,波磔飞动,扪之有棱。

寒山和拾得因为长期在普明塔院修行,因此他们在佛学和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们时常在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

寒山被后人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而拾得被后人认为是普贤菩萨转世。寒山和拾得这两位被赋予神话的高僧,他们的诗多带有禅意,外人很少知晓。但有首《忍耐歌》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是一首以对答形式来记录两人思想的诗。

终日被人欺,

神明天地知。

若还存心忍,

步步得便宜。

身穿破衲袄,

淡饭随时饱。

涕唾在脸上,

不弃自干了。

有人来骂我,

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

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

我也无烦恼。

这个波罗蜜,

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

一生过到老。

寒山和拾得两人曾经有一段经典的谈话,在佛教界和民间流传甚广,影响颇为深远: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在世人眼里,寒山和拾得的诗以及言谈中也许包含某些消极成分,但从佛家观点来看,却充满了禅意,却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更包含了引而不发和以待时机的大智慧。

寒山不仅是大德高僧,而且是一位著名诗人,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直到后来,他的诗才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

过了数年,寒山寺又来了一位旷世高僧,名叫希迁。他被人们称为寒山寺的开山祖师。

希迁是唐代人,俗姓陈,端州高要人,是六祖慧能青原系下的一世弟子。希迁初侍慧能,慧能逝世后,他禀承师命又拜行思为师,行思对他有“众角虽多,一麟足矣”的赞赏。

希迁不但全心钻研佛学,而且精通医术,经常造福于四方百姓。他在替百姓治疗疾病时,经常晓谕大家说:凡想齐家、治国、学道、修身之人,先必须服我十味妙药。这就是他写的《心药方》。他的医方寓含佛教理义,明白晓畅地劝化世人为善,以此教化众生。

希迁曾被行思举荐到南岳弘法,就是湖南的衡山,当时住在南台寺。后来,他发现南台寺东边有一块平坦的巨石,他就在巨石上建了一个庵,从此就住在此庵中,因此当时人们称他叫“石头和尚”。

希迁在南岳生活了50余年,由于他行医济世,佛法度人,大大地弘扬了佛法。他在晚年修行之际,还把他后半生将近半个世纪的草庵生活,用十分明快的语言记述下来,这便是广泛流传的《草庵歌》。

作为一代大德高僧,希迁与寒山寺有着很深的渊源。后来明初的高僧姚广孝在《寒山寺重兴记》一文中记载:“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

因为这个记载,后人认为高僧希迁实在不愧是寒山寺的开山祖师。只是那时寒山寺的规模并不大,影响也很有限。后来因为往来人员比较多,特别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流传以后,寒山寺就天下闻名了。

[旁注]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一,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大唐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空门: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作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佛教认为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所以称为“空”。

修行:佛教上讲,修行就是为了自身实现佛陀体验的境界,从而专心精研修养,并发展成为详细的戒律条文、生活规范的修养方法。佛教也将修行的人叫做行者。

皈依:是佛教徒进入佛教的第一步,内道和外道的差别就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是皈投或依靠的意思,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是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住持:佛教僧职。又称方丈、住职。原来是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并没有住持称呼,直到唐代才开始制定住持制度,维持寺院秩序。

佛学:是对释迦牟尼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有时等同于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的佛教传统研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

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身边修行最高的菩萨。

天台山:位于浙江,“台”字读“胎”,天台山是我国名山,多悬岩、峭壁和瀑布。570年,南朝梁代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是我国著名寺院之一。

佛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创立,他姓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佛,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惠能: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是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为大鉴禅师。惠能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000多米。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南台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的三生塔南面,号称“天下法源”。南朝梁代年间创建,唐代天宝年间禅宗七祖弟子希迁将它定名为南台寺。南台寺名声很大,海内外的佛教徒对它都非常崇拜。

文殊菩萨 音译为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杨瓒(549年~591年)字恒生,一名慧。我国隋朝皇族,是隋文帝同母兄弟。杨瓒在北周时因为其父杨忠的军功而得封竟陵郡公,后进封邵国公。隋文帝继位后封杨瓒为滕王,后拜杨瓒为雍州牧。

梁武帝(464年~549年)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他是梁王朝的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称梁武帝。他不好酒色,提倡节俭,始终以正人君子的标准约束自己。

希迁(700年~790年)唐代禅僧,世人称他为石头希迁禅师,俗姓陈,端州高要人。他是佛教南宗两大系中青原系的重要人物。

姑苏城 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父亲命令伍子胥建造阖闾城,作为吴国的都城。589年,隋朝始称苏州。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和高僧。1352年,他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是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

[阅读链接]

在我国民间,还有一则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说和合二仙都是唐代僧人,寒山是诗僧怪僧,曾隐居天台山。拾得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在荒郊,幸亏被正在化缘的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看到,就把他带到寺中抚养成人,并起名拾得。

就这样,丰干和尚在天台山国清寺将拾得受戒为僧。拾得受戒以后,被派到厨房干杂活。在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为僧时,拾得常将一些饭菜送给寒山。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与拾得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