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沧桑的两尊石狮

饱经风霜的大明寺,在历史上可谓命运多舛,尤其是平山堂在元代曾经一度被荒废,只剩下断壁残垣。直到明代万历年间,平山堂才被重新修葺。

大明寺在建寺之始并没有牌楼,直到明代才建了用上等香料木材建筑而成的牌楼。牌楼下面铺有华丽的白玉石。在大明寺牌楼上方的正中,有一块用篆书书写的“栖灵遗址”四字匾额,由此可见,这座寺院就是古栖灵塔、古栖灵寺的旧址。

在大明寺山门两旁的门枕石上蹲坐着两只石狮子,是用青石雕刻而成,整体显得温顺端庄。两只石狮鬃毛披挂,线条流畅,浑身焕发着灵气和活力。

左边的狮子是雄狮,用右爪戏着绣球,象征着权威;右边的狮子是雌狮,可惜由于年代变迁,这只雌狮的前肢已有缺失,按照狮子一般的造型规则,右边狮子的左爪应该是在抚摸一小狮,象征着代代相传。

石狮子的残缺无疑是岁月留下的累累伤痕,但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与石狮相关的美丽传说呢。

据传,古时候在小刘庄有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主人发现:前一天做好的豆腐,过一个晚上总会无缘无故地少很多。

于是,他就在晚上蹲守在作坊观察动静。半夜时,他突然发现一对狮子溜进作坊来偷吃豆腐,他一气之下,顺手拿起通煤火的“火通”追赶狮子,结果一直追到大明寺门前。

他一“火通”扎了下去,狮子受了伤就再也没能逃走。从此以后,蹲坐在山门两侧的石狮子成了人们心目中高贵尊严的灵兽。

我国自古就有用石狮子守门、避邪驱恶的说法。实际上,狮子本来就是佛教比较推崇的祥瑞之兽,佛典中有关狮子的说法有很多。

据《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到了汉代,狮子才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狮子的形象也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当时,人们感于狮子的威猛,还特意给它起了名字,叫“天禄”和“辟邪”、麒麟等,用来象征神圣、尊贵和威严。

我们民间更是把狮子看做是吉祥的动物,认为它可以驱除邪恶,并和龙凤一起,成为威震八方、唯我独尊的权威与胜利的化身。

也有人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把狮子放到门前,不仅可以驱邪避恶,也可以提醒人们警钟长鸣、励勤励志。所以,人们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时,总喜欢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大明寺门前的石狮子已经在此默默蹲守了500多年,见证历史的兴衰。两尊石狮历经风雨,保存得基本完好,形态依然逼真传神,是我国古代石狮子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旁注]

牌楼:又名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其建筑布局细腻,结构紧凑,形式多样,远看巍峨壮观,近看玲珑剔透,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牌楼象征着威严、荣誉、表彰。

篆书:又称篆文、篆体,是我国一种书法样式。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被认为在周宣王期间以籀文的形式系统化,当时是以垂直规则出现的瘦长字体描绘。

匾额: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它是我国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大致可分为石刻匾额、木刻匾额和灰制匾额。

灵兽:区别于普通兽类的动物。一般认为是与众不同,能力特殊,具备灵性的兽类。我国著名的灵兽是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汉代: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国号为“汉”。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称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后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公元25年,刘秀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麒麟:也称“骐麟”,简称“麟”,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被称为圣兽王。

万历(1573年~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龙凤 龙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兼备各种动物的优点。凤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鸟叫凤,雌鸟叫凰。

[阅读链接]

四象也作四相,是指火水风土。两仪生四象,两仪指的是阴阳,阴阳又衍生出地水火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风,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28星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气象,分别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中国传统四象方位是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与五行学东南西北等四个方位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