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诗篇使古刹名扬天下

唐代开元年间,著名诗人张继进京应试落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为了躲避战乱,张继乘船来到了苏州,把船停在城外寒山寺旁的枫桥下。

当天夜里,秋风四起,渔火点点。想起考场的失意,孤身的愁绪,以及动荡的世事,张继无法入睡。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来,无限忧愁伴着伤感,张继便随即吟出千古绝唱,这就是《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以独特的手法,利用“钟声”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将静与动、虚与实、远与近巧妙地融合,并将国家的安危和个人乡愁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境界。

张继诗中所描述的夜半钟声指的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张继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753年的进士。曾经任佐镇戎军幕府,又任盐铁判官。大历年末,进入皇宫,身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在洪州分管财赋,后来,张继夫妇都在此地去世。

张继流传后世的作品很少,他的诗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全唐诗收录一卷,有《新唐书艺文志》传于后世。然而仅仅《枫桥夜泊》一首,足以使他名垂千古了,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千年古刹。

张继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也不例外。但是,他并没有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深,两人经常来往。

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不仅意境优美,又因寒山这所古刹,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是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给人一种古朴庄严之感了。

有了寒山寺“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的神韵才得以完美体现。“夜半钟”的习俗,早在纪传体史著《南史》中就有记载。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无人能及张继的水平。

据说,寒山寺的钟声能驱魔镇妖、驱除人们心中的烦恼。佛教认为,人生多苦多烦恼,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之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生取蕴苦等八苦。人有六根即眼、鼻、舌、耳、意、身,每根有六种烦恼,六根就有三十六种烦恼,三十年为一世,三世便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据《增一阿念经》说,钟声可以“降伏魔力怨”因此钟声被誉为“妙响音”,百八钟声可以“醒百八烦恼”。而寒山寺的钟声更以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享誉中外。

另外,寒山寺的钟声与别的寺院钟声不同。它必须在20分钟内均匀地敲完108下,且最后一下必须在午夜与凌晨相交的那一瞬间完成。当钟声响起,全体僧人就会齐诵《击钟仪》:

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远成佛、度众生。

传说,大诗人张继正是听了寒山寺的钟声才荡去“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千百年来,我国景物因为文章而出名的例子有很多,寒山寺就是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了。

除了著名诗人张继,“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中唐诗人韦应物,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牧的朋友、年少时在苏州生活过的著名诗人张祜,著名进士郭附等都曾为寒山寺留下优美的诗篇。

唐代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温庭筠在他的诗中写道:“悠悠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可见,寒山寺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旁注]

判官:官名,隋代开始设置判官。唐代大臣可以自已挑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五代的州府也设置判官,宋元时期沿置。明府州有通州,清代改为州判。

员外郎: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代以后有员外散骑侍郎,是皇帝近侍官之一。隋代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也称高级史外郎,简称员外。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大夫出现在战国,是一个特殊集团,他们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南史》: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撰写,我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170年的史事。《南史》与《北史》合称姊妹篇。

菩提:来源于菩提树,因为佛祖曾经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菩提一词是古印度语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也就是达到涅槃的无上境界。

地狱:是宗教传说中阴间地府的一部分。佛教认为地狱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是最苦的境界;一般用来比喻受苦受难的地方,与天堂相反。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曾任中书舍人,人称杜紫微。为了区别杜甫,人称“小杜”;又因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枫桥 位于苏州,是一座横卧在古运河的单孔石拱桥,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相呼应。枫桥自古以来就是声名远扬。诗人张继曾泊船枫桥边的古运河上,写下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张继 字懿孙,唐代诗人,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张继为人清廉正直,曾任盐铁判官,在洪州分掌财赋。

温庭筠(812年~870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阅读链接]

我国江南水乡名城苏州,大约有300多座桥,而被文人墨客吟诵最多的就是枫桥。因而,明朝诗人高启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旧称封桥。位于苏州西北七里小镇枫桥镇,横跨于运河支流之上。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唐代。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过这里,就封锁河道,因此称为“封桥”。与枫桥相邻的就是著名的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