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

在明末清初,云南出了个诗书画三方面造诣都很深、且风格自成一家的担当和尚。

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籍浙江淳安县,明代初年从戎于云南,遂落籍。

1593年,唐泰出生于晋宁县晋城上东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由于受其曾祖、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自幼便长于写诗。

1605年,唐泰13岁,补博士弟子员,随父亲北上应选,诗赋文章,已崭露头角。

1625年,33岁的唐泰赴北京应礼部试,以明经入对大廷,为士林所艳称。未中,从此便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寻良师访挚友。时董其昌自南京礼部尚书致仕,担当执贽于董门下,从习书画。

由于他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广采博纳,很早就显示出艺术才华,取得突出的成就。后又谒诗人李维桢,执弟子礼。

1626年,唐泰与苍雪法师结识,二人同游虎丘。同年,苍雪法师有《丙寅白门送唐大来明经应试》诗道:

如君才思自风流,山色江南已尽游。

痛饮几回当白月,好诗多半在红楼。

不禁桃叶频催渡,暂借芦花一系舟。

走马长安春雪遍,到时应换黑貂裘。

1628年,唐泰欲从南京回滇,值黔省安奢之乱,道阻不能归,便绕道岭右,赴空山拜访陈继儒,道:“友天下士,方自此始。”是年,由湖北、湖南、贵州辗转回滇。

1630年,至浙江会稽,参云门湛然禅师于显圣寺,受戒律,法名通荷,号担当。此为担当皈依佛教之始,但未发。后经浙、鄂、湘、黔诸省,间道返滇,家居奉母。

回滇后,乡人以担当学行兼优,荐为选贡,担当辞不受选,缴还荐书,抛弃科举功名,诗、书、画日益精进,成为滇南名士,一时学者、官吏都纷纷与他交往。

1638年,徐霞客来游鸡足山。事先,陈眉公致信担当说:“良友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今来访鸡足并大来先生,此无求于平原君者,幸善视之。”

担当接信后,天天盼望,并派人到昆访问。农历十月初,徐霞客抵昆明后,即被延请赴晋宁,两人见面十分欣慰,共道仰慕之情。

担当殷勤款待,欢聚20日,互以诗文唱和,成为知交。分手时,担当除分函沿途各地友人关照外,还赠送了旅费。

此时,正当徐霞客旅费用尽,担当的资助,解决了前进的困难,得继续西上鸡足山。担当家庭并非富裕,对友人如此慷慨,徐霞客也觉得出于望外,深受感动。

担当49岁,居昆明。担当50寿辰时作《壬午五十生日》诗道:

人生宁有几春秋,忽过半百不自由。

从此日月但西坠,何处江海非东流。

诗书凭谁可尚论,子孙于我无后忧。

窃喜腕与年俱老,独让右军岂一筹。

1647年,担当56岁,决意出家。原拟赴中原受衣钵于高僧,因间关险阻难以成行,乃往水目山宝华寺参无住洪如禅师,受戒律,取法名普荷,法号担当,意谓能担荷佛家之重任。

后住鸡足山宝莲庵建“罔措斋”养静参禅,更名通荷,自道:“前普荷从戒,师无住,遵戒而不嗣法。今名通荷,从先师云门嗣法。”

虽出家为僧,担当并不坐禅,不上堂说法,唯以诗词书画自娱,绝口不谈世事,一时名士如陈翼叔、何彬元等与之往来唱酬。

担当在此时期创作了不少的诗文楹联。楹联如:

枝头流水有渊源,万古七人,前当证祖,后当证祖;

洞口清风透消息,千僧一喝,老也传宗,少也传宗。

鼎足中原,只这鹿苑家风,与天目相为伯仲;

侧身上界,此去鸡足咫尺,较华首更觉孤高。

有诗道:

山似莲开不染尘,一灯祖意万年新。

借风投足嗖嗖冷,以水传心滴滴真。

过去四元无别路,未来之外属何人。

劝僧莫学金钩系,切恐头颅误此身。

担当和尚对水目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在宾川鸡足山,还是在大理感通寺,担当和尚以他在水目寺受到的激情,融入他的诗画当中。

特别是担当和尚所作的《山茶花》诗,表现了水目山宝华寺里的那棵九蕊十八瓣的山茶花的气势:

冷艳争春喜灿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担当和尚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诗画表现心迹,70岁时他作诗道:

春来无日不狂游,笑折名花插满头。

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

把茅及僧徒建担当灵塔于点苍山佛顶峰下,担当友人天台冯甦作《担当禅师塔铭》

1673年,担当卒于感通寺,世寿八十有一。卒前说偈道:“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并嘱把茅道:“吾死之后,吾之墓表得题‘明遗僧普荷之墓’足矣。”

[旁注]

礼部试 唐代的进士考试本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后因考功员外郎李昂与进士李权语言冲突。朝廷以郎官地位较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亦称省试。历代沿袭,科举遂为礼部专职。会试因而称礼部试,亦称礼闱。明、清会试在春季举行,又称为“春试”、“春闱”。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陈继儒(1558年~1639年),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水目山 是我国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813年,南诏国国王劝龙晟下旨,由禅宗第九代传人普济庆光禅师到水目山开山建寺。此后,历代出佛产祖,高僧云集,万众皈依,鼎盛时达3000和尚800尼姑。

楹联 又称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孙髯翁(1685年~1774年),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

[阅读链接]

担当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画家。担当的画在接受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把受泰州学派影响铸出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泼洒在书画中,显得笔恣墨纵、自由豪放、不拘一格。

“画似形似觅,未免学儿童,墨烂毫枯后,方才见古风”的诗句,便是他鄙视一味求形似不求神似,而主张写意传神的高度概括。他擅长山水画,其代表作《一筑万里》长卷,气势深厚,韵味潇洒。

此外,担当的书法,有唐怀素之风貌。他善草书,运笔清挺,奔放豪逸,风高骨洁,笔古神清,有师承而又独树一帜。孙髯翁在《吊担当上人》中道:“儒生而墨者,酒客亦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