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建水古寺

建水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达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其中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有文庙、指林寺、朝阳楼等。

文庙亦称孔庙,坐落在建水县城北门附近。该庙始建于1325年,后经明、清两代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纵深达625米,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殿、一阁、二庑、三堂、三亭、五门、六祠、八坊等共37处。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各殿宇之间相互对称,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

文庙大门为“太和之气”坊,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他文庙的石雕特色之一。

“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

过学海,有“礼门”、“义路”、“洙泗渊源”、“九龙壁”、“凤凰壁”等石牌坊,再进为棂星门、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景贤祠、明伦堂、尊经阁等。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而得名。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

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前檐左右两棵辅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

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5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6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我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100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

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8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代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

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代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

两通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罕见的满汉文碑。

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10多她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为滇南最古老的碑刻遗存。

文庙以西,便是被誉为“临安首寺”的指林寺。民间素有“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的说法。

据载,在宋代大理国统治此地时期,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常见一只鹿出没其间。

一天,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知去向,只有一异人前来,指着森林对众人说:“鹿居此久矣,汝辈为何取它?”

言毕,亦复不见。众人皆惊诧,以为遇到神人仙鹿,便立小庙,绘塑神像以祀。许愿求神者认为灵验,香火日盛。

到了元代元贞年间,郡人何昌明于此大兴土木,请来中原工匠,改建为一殿二塔,绘塑佛、菩萨、大士之像,栖住持,每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成为参禅拜佛之所;并取前述异人事,书“指林寺”匾悬于门楣。

明清时期,指林寺内又增建了天王殿、地藏殿、藏经阁、准提阁、环翠亭等,“幡幢杂沓,鼓钟振扬,为一郡瞻依之所”,“有十方大禅刹之风”,而成为滇南的著名禅寺。

明代学者、状元杨慎谪滇期间,曾应建水归里进士叶瑞之邀,寓居小桂湖泮,并“游颜洞,栖指林”,作有《指林寺》诗一首:

梵音妙音海潮音,前心后心皆此心。

试询禅伯元无语,白水青岑环指林。

后来,仅存指林寺正殿和指林寺牌坊。正殿内保存有两幅佛教工笔白描壁画,为明代永乐年间成画。一幅为释迦牟尼讲经图,一幅为孔雀明王法会图。正殿丹墀前有指林寺牌坊“第一山”,相传为建文帝光顾指林寺所题。

[旁注]

孔庙 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石雕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始于汉,成熟于魏晋,在唐朝流行开来。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王文治(1730年~1802年),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工书法,以风韵胜。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知府 古代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

木雕 是一种民间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

皇帝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立“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嬴政成为我国第一位“皇帝”,史称“始皇帝”。

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

进士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阅读链接]

朝阳楼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建水县城东端,原名叫迎晖门,亦称东门楼,始建于1389年,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有“小天安门”之称,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

朝阳楼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阁又起于两丈多高用砖石镶砌的门洞之上,为三重檐歇山顶。檐角挂有铜铃。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细、奇丽华贵、人物形象生动、透雕三层,堪称精品。

朝阳楼正面的顶层檐下,东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笔力刚劲,极有气魄。西面悬摹唐朝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笔法龙飞凤舞,潇洒飘逸。楼上悬一明代大钟,高两米多,重3.4千斤,击之可声闻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