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民族特色的天文历法

云南诸多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天象,许多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历法系统,滇云25个少数民族中,傣族、彝族、藏族等12个民族,历史上曾制定和实施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历法,并有特殊的天文知识,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

如傣族的“傣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藏族的“藏历”等都反映出少数民族有别于汉民族的历法系统和宇宙观。

傣历是通行于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傣族地区的一种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为一年,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月,由于回归年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每年要比12个月多出11天多,于是隔两三年设置一个闰月。

傣历尽管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一样是阴阳合历,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为一个月,但固定双月29天,单月30天,大小月相间。

除八月隔数年有一次“八月满月”,即傣历八月一般是29天,隔数年有一次30天,其余各月日数不变。闰月固定在九月,19年7闰,闰九月30天,置闰年与汉族农历有一年之差。

傣历年是太阳年,即以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为一周年。岁首没有固定日子,每年后推约11天。其元旦是以太阳运行位置来定,与月亮圆缺变化毫无关系。

傣历中又包括纪元纪时法与干支纪时法两部分,两种方法在傣历中相辅并用。傣历干支纪时法所将10天干和12地支相互搭配得60个数,以这60个数来纪年和纪日,同时还单用12地支纪月。

傣历干支日和汉族农历干支日是完全相同的。傣历1322年的五月一日为农历正月初一,纪日干支都是己卯,干支年也一样。因而两种历法首尾有两个多月的差数,因此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一,在傣历还是庚子年。傣历到清明过完年后,才与农历干支一致。

汉族干支在夏代就已使用,傣历来源于汉历。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由傣族先民建立的掸国,其国王雍由调曾奉国宝朝贺,被赐封为“汉大都尉”。

南诏开南节度所辖的茫乃道,即西双版纳景洪地区。少数民族要同中央建立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奉正朔”,即接受封建中央的历法,因而傣族很有可能在汉代就吸收了汉族干支纪时法。

傣历纪元纪时法以傣历建元之日起数,顺序往后累计年数,与公历的纪时法相似。除了按年为单位顺序累计之外,又单纯按月和按日进行累计,这种累计数分别称为“纪元积月数”和“纪元积日数”。

这三项年月日的累计数,在傣历中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对天文学、数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纪元纪时法中的许多专用名词译自梵文,傣历重推算的特点也与印度古代天文历法属同类型,而且傣历的重要节日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同时是宗教节日。

傣历的推算与颁布权属于佛寺。因而傣历纪元纪时法是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布而使用开来的。在小乘佛教传入以前,傣族一直使用的是干支纪时法。

傣历是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的,《历法星卜要略》、《苏定》等是尚存的傣族天文历法文献,是研究傣历的重要资料。

傣历体系是傣族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根置于傣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又是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科学知识的结晶,具有科学性。

傣族用傣文撰写了许多天文历法著作,《胡腊》、《多底桑》是算术、天文、历法知识的综述;《拉马痕》讲述27星宿;《蒙腊》等书讲述日食、月食的道理和计算方法;《苏定》、《苏力牙》、《西坦》讲述傣历计算方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内容是:以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轮回纪日,不用序数或干支纪日。

由于用十二属相纪日,一个属相周为12日,每轮回3个属相周为一个月,每月36天。30个属相周为1年,即360天。

每年10个月,便不用十二属相纪月。计算岁数,每过10个月便算一岁。一年终了之后,另加5天置于岁末,既不计在上年末月之内,也不计在下年首月之内,作为过年日,又称为“过十月年”,全年共计365天,每4年再加一天“过年日”,是为闰年366天,每年平均365.25天。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22天相当近似,具有一定科学性。

彝族历法以十二属相纪日,有其规律性。若上年元日为虎日,因每月为3个属相周即36日;若过年日是5天,则下年元日为羊日;若过年日是6天,则下年元日为猴日。若下年元日为羊日或猴日,则该年每月的首日恒为羊日或猴日。

这样,同年10个月的首日及所有对应日的属相相同。下一年元日的属相只需在上一年纪日的基础上推后5个或6个属相即可。

“十月历”的五月末为火把节,“过年日”为春节,与北斗星指向正南和正北的两个“星回节”相当,为彝族的两个传统重大节日。

火把节的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春节的时间在农历除夕前后,一为大暑,一为大寒,季节相当准确。彝族十月太阳历也把一年分为10个“时段”,它用土、铜、水、木、火5种要素。

分别配以公、母来表示: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这5种要素的排列顺序为:夏土、秋铜、冬水、春木,春夏之交为火,此与汉族的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相当。

彝族历法按5种要素区分公母,于是一年分为5个季节,每个季节包括同一要素中的公母两个月,合计72天。这5季实际上就代表了太阳在天球上所经过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

这里一年10个月,双月为雌,单月为雄,其雌雄便是阴阳;一年分5季,每季分别以土、铜、水、木、火5要素为代表,这便是五行,由此可见彝族十月太阳历已蕴含着阴阳五行思想。

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和《宇宙人文论》以及许多毕摩的《毕摩经》中都记载了彝族的天文学知识。

[旁注]

闰月 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古时曾采用:3年闰一个月,5年闰两个月,19年闰7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干支纪时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时法,以纪年、纪月为基本。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此六十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泼水节 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

[阅读链接]

藏历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历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季节的关系。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

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