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时代性

审美意识是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它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之中,给美感也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例如对人类自身形体美的追求,各个时代是不同的。在我国,《诗经》的首篇《关睢》里唱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窈窕”就是苗条幽娴的意思。楚国文学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描述他乡里的一位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其中“腰如束素”的意思,就是腰像一束绢那样柔细。可见,在先秦时期, 人们是以苗条作为对女子体形审美标准的。

然而,到了唐朝,人们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很大改变,“所尚以丰肥为美” 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唐人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面上的女子,无不是“曲眉丰颊”,“丰肌肥腴”。可见,唐人的审美标准与前人的审美标准已经完全不同。按照我们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体形孱弱如“豆芽菜”不好,过于“发福”如“冬瓜”也不好,而应当骨骼匀称,肌肉丰满,自然和谐,才称得上健美,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美感的时代性同样是由一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各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要求,于是就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鉴赏。米洛岛的维纳斯的遭遇就是一例。这座希腊雕像,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典雅大方的容貌,丰腴饱满的躯体,体现着女性的温柔、秀雅、青春和健美,集中地表现了 2000 多年前希腊奴隶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然而,在封建的中世纪,她却遭到基督教徒和修道院的猛烈攻击,被称之为“女妖”。这是因为他们的审美理想,与维纳斯所展现的审美理想是根本对立的。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的萌芽和形成,这古代的“女妖”才又“重见天日”。今天,维纳斯已为更多的人们所喜爱了。

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由于受着特定的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及制约,总是按照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去从事美的创造,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而各个历史时代的艺术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特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各个朝代人们的审美趣味是极不相同的。同是建筑中的塔,开封市的掯国寺塔,系北宋时代所建,高 55 米,8 角 13 层,塔身外用 28 种不同形状的褐色琉璃砖砌成,故称铁塔,砖面上塑有栩栩如生的飞天、坐佛、麒麟、立僧、宝相等花纹和图案,反映了北宋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而西安市的大雁塔, 是唐代的建筑,高达 64 米,7 层,平面为正方形,塔型为角锥状,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展现了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是雕塑,北魏、北齐时期的形象飘逸自得,秀骨清相;唐朝则和蔼慈祥,丰满肥腴;到了宋朝却毫无生气,顿失光彩。同是诗歌,齐梁体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唐朝则骨气端翔而音情顿挫;到了宋朝便形式华丽而内容空乏。于是诗歌衰而辞赋兴。可见, 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会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归根到底,人们的美感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懂得用动物皮毛、脚爪、牙齿来装饰自己,也不知鲜花的美,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的人化进程不断地得到开拓, 人们的美感也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相继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乃

至出现了奴隶社会灿烂的商、周文化。在漫长的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从骊山脚下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的寝陵——始皇陵,到明、清两代兴建的宏伟庞大、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的故宫,在建筑、雕刻、绘画、文学、音乐等等各个方面创造了无比辉煌璀璨的艺术成就。美的进程无不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反映出各个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因此,我们在欣赏不同时代的艺术时,一定要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掌握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这样才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才能对它们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随着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青少年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进程,从小就应当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健康的审美趣味,以适应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应当理解时代精神,明确当代人的审美心理,继承历史遗留下来的、符合今天时代要求的积极的审美观念,扬弃那些与时代要求不符的东西,才能创造出高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