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审美之趣
《韩非子》一书中说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矛,说它锋利无比,无论是多么硬的东西都可以刺穿。随后,又夸他的盾,说它坚实无比, 无论用什么锋利的东西也戳不进它。这时旁边一位顾客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卖矛和盾的人无话可说了。
这则故事有幽默的讽刺意味,令人发笑。人们在笑中又受到不少启发: 说话、做事都不能太绝对化了,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违反了辩证观点,难免要碰钉子的。
笑是人精神愉悦的一种情绪反应,“笑一笑,十年少”,笑对人的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人们听到一个笑话或看到一个喜剧会引起发笑,这是情绪上暂时外露的心理过程,在笑中引起思考,则具有更深的教育意义,会加强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笑又是喜剧的美感特征,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仅是指戏剧,而是指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戏剧性的审美对象。喜剧常常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落后现象或生活中的丑角,使人在笑声中分辨是非,判明美丑。鲁迅先生说: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是说喜剧中的笑是对丑的否定,是对人的本质力量间接肯定形式。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主人公,那个警官奥楚涅洛夫,第一次听到狗咬了首饰匠很严厉地说了一番照法令办事的话,要好好罚罚那些放狗乱跑的老爷“那个混蛋”。当人群中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马上浑身冒汗,要把大衣脱下来,态度转了 180 度。后来又随着对狗主人不同身分的推测改变态度,其丑态令人作呕,而周围的人,却十分麻木,发出对首饰匠的嘲笑。文章对警官的讽刺,对社会的鞭挞,都是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领悟。这笑声中有着很强的美感。我国清代吴敬梓写了一部《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在范进没中举时,把范进骂得狗血喷头,说范进长相也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去乡试是“找天鹅屁吃”。待到范进中举了,胡屠户却一口一个贤婿,说范进“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范进前面走,胡屠户在后面追,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深刻刻画出这个势利小人的神态。而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更是精彩绝妙,披着发,光着脚,浑身泥水,一面走一面高喊“中了⋯⋯”,入木三分地描写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里喜剧的美,体现在辛辣的讽刺,幽默诙谐的描述上,在典型人物刻画中以夸张的嘲弄,来唤起人们的憎与爱,从中起到鞭挞丑恶的作用, 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是美的感染所引起的美感效应。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喜剧仍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为人们所喜爱的。粉碎“四人帮”之后,出现的相声《如此照相》,深刻而尖锐地嘲弄了“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种种丑态,这在当时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但现在人们冷静反思,就会感到那时的举动多么愚昧和可笑,剃秃的女红卫兵, 当时是革命小将,事后看来那却是发疯。当时认为是美,事后看来奇丑无比。人们在听相声之余,对这些历史进行反思,从中会总结出许多惨痛的教训。这相声引起的笑,是带泪的笑,是在嘲弄丑类,唤起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思维,从而涌起美的感受。不少喜剧电影如《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
《满意不满意》等等都在幽默的讽刺中歌颂了社会的新风尚。
还有一种小幽默,虽无深意,但余味不尽,也很有情趣,有这么一则对
话:
化学家求婚:“我是氧原子 O,你是氢原子 H,我们的结合就像水(H2O) 一样稳定。”
女友:“另外一个 H 在哪里?”
俏皮的回答,留有不少思考的余地,令人玩索不尽。笑中有思考,才是喜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