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创造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那么他的生活就会盲目纷乱,暗淡无光了。美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美, 艺术美,道德美,情操美等等,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中,他对生活的经验感知,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评价,都会与发现美或丑、评价美或丑有直接的关系。每个人的心理机制不同,爱好兴趣各异,但都会从记忆的表象中进行比较与鉴别,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对人生、对世界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憧憬, 在心中编织着如梦如诗般的幻景,他们对美的感知与理解、对美的评价与创造也在不断加强,从衣饰打扮到艺术创作都不断追求新潮。提高对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就会使生活更加美好;更富有朝气,更充满情趣。
首先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这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广泛的知识,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春雨,冬雪,秋叶,夏云,无不幻化出各种美景;山水田园,晨雾夕阳,都有真正的诗意在;文物古迹,艺术珍品,是人类文明瑰宝;崇高的品德,纯朴的心灵,是人的内在美。这些都有待发现。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发现真正的美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得了一幅古画,画面是一丛牡丹,牡丹下面蹲着一只猫。欧阳修知道是珍品,却看不出门道来,于是去请教丞相吴育。吴育一看,连称好画,并指出“这是画的正午牡丹”。欧阳修很奇怪,因为画面上没画出太阳。吴育解释:画中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恰是正午的形色;猫的眼睛,瞳孔已缩成一线,也恰是正午的神态,可见这幅古画画的正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很佩服吴育的鉴赏能力。像欧阳修这样的学者,尚有不少知识漏洞,也须不断提高鉴赏能力, 何况一般人呢?因此善于发现美,特别是艺术美,是应该不断提高文明修养和知识水平的。在西欧不少国家的人民音乐鉴赏水平很高,演奏能力也强, 奥地利的中学,都有很高水平的管弦乐队,标志了他们音乐教育水平。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其次要培养自己善于创造美的个性。世界是人类以劳动创造的,美也是人们的智慧、才华和辛勤劳动的结晶。这里下功夫是重要的一步。著名画家齐白石画的虾,笔法简洁,栩栩如生,堪称一绝,无论是文化修养高的,还是低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喜欢它。这高超的技艺是画家苦练的结果。齐白石从少年时起就对虾的形体、外貌、生活习性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他家门口有一池塘,塘里多虾,他常常到塘边钓虾。他在一首画虾诗中写道:
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以,不厌声名到老低。
齐白石画虾的神似,正是平日观察分析、研究记忆的结果,这些紧张思维活动,使他对虾烂熟于心,然后才能一挥而就,创作出似虾又不似虾的妙品。音乐家聂耳创作的《开路先锋》、《大路歌》等歌曲,塑造了工人阶级的音乐形象,据说,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他与朋友在黄浦江码头漫步,突然, 聂耳说:“别说话,听!”那位朋友听了一会儿说:“我没有听见什么呀!”
“不,你还没有注意到,你看那边。”聂耳指着在码头的石阶上来回搬运货物的工人说。朋友明白了,原来是码头工人吭唷吭唷的声音。聂耳接着说: “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多么壮美,旋律多么有力啊!这简单的不断的吭唷吭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聂耳说完就进行了构思。聂耳的音乐灵感是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是对周围事物的悉心研究,他从捕捉生活的美中,上升到艺术创作的美了。灵感,本身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是人们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有人说创造的愉快是人生最大的愉快,创造美的是世界上美中之美。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创造潜力,都可以充分地发挥。杨柳青的年画,四海有名;潍坊的风筝,世人喜爱;民间艺术之花,争奇斗艳,是无数不见经传的艺术家的杰作。至于知名度很高的诗人作家、歌唱家、作曲家、美术家等等, 更无不具有推陈出新、脱俗拔萃的才华。这样众多的美的创作者,把艺术、文学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使人类的文明如长江大河一样向前发展, 奔流不息。
创造的秘密是因为创造想象的参与,所谓创造想象是改造已有表象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都很鲜明。《水浒》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引人入胜,这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宋代民间说书人演说的武松、宋江等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想象的结果,创造出大大高于前者的不朽作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小说创造界的春蕾。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是受了他熟识的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影响,决定以其为模特,同时又受到俄国作家果戈里《狂人日记》的启发,但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从思想深度、艺术发现,都大大超过了果戈里的作品,其忧愤要深广得多,这也是创造想象的结果。
生活是多彩的,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也是无止境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后人总要超过前一代人,对于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的艺术的之外,还有道德的,情感的美,心灵的美,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塑造自身的完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都达到和谐统一,是使生活唤发出光泽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人人都应成为勇于开拓的创新者。
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外在美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美;内在美指人的心灵、性格、情操、智慧、情感等方面的美。内在美是外在美的内化,并通过外在美呈现出来,而外在美则是内在美的外化,并受内在美的制约和规范。所以说,人的美正是外在美的内化与内在美的外化的辩证统一。
外在美是形式,而内在美才是本质。内,之以所胜于外,这是因为决定人美不美的不仅仅只是外表美,而取决于内在的心灵美。一个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尽管外表不美,但他精神上的美却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促使由不美转化为美;反之,一个灵魂肮脏、道德败坏的人,即使外表再美,然而因他情操的卑劣,美的外表也定然会黯然失色,由美转化为丑了。类似《巴黎圣母院》中弗罗洛与喀西莫多的例子不胜枚举。俗话说;“好看的花不一定香,香的花不一定好看。”因此,我们绝不可以貌取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而实质却很糟糕。这一成语出自于明朝刘基的《卖柑者言》,讲的是元朝末年,杭州有个水果商最会保存柑子,经寒冬酷暑都不腐烂,第 2 年拿出来,仍很新鲜,皮层犹如
玉石般洁润,颜色像黄金般晶亮,但是破开后,其中间却干枯得如同破旧的棉絮。买者问他:“为什么用柑子好看的外表来欺骗愚昧无知的人呢?”他笑着回答道:“如今世上弄虚作假的人还少吗?那些坐在高大的厅堂上,骑在高头大马上,痛饮美酒,饱吃鱼肉的人,哪一个不是外表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气势显赫而令人羡慕呢?外表溜光,里面却是一包谷糠。这些人你不责备,倒责备我的柑子来了。”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告诉我们看人待事绝对不能只看华丽的外表,而必须看他的实质,不要被表面东西所迷惑;其二,不应只猎取外表的美,而应当追求内在的美,表里皆美才是名副其实的美。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道德上的象征。”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道德观念的不同,对于心灵美自然会有不同的要求,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今天,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树立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道德观念,对心灵美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追求、健美的思想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学识才能等等心灵意识及情感因素。总括起来就是“四有”、“五爱”,即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因此, 我们青少年必须端正审美态度,真正弄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辩证关系,努力净化、美化自己的心灵,去追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趣味,培养高尚的美德、最佳的智能结构、健美的体魄,成为富有共产主义审美理想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