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化学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点

教学大纲指出:可以结合物质的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首先是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居然在某些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相当猖獗,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一代。对此,我们每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只有大力宣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使青少年具有抵御唯心主义肆虐的能力。因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通过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渗透唯物论观点,是可以起到其他学科难以起到的教育功效的。

尽管我们做的实验和观察的现象都是宏观物体的变化,但溯本求源、揭示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近年来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首次能在常温、大气条件下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原子,甚至能移动单个原子和分子。这在过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不仅如此,还可用新的科学仪器研究表面催化的机理,观察到在溶液中单个分子的反应等。所有这些成就,对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运动、变化的真实性都是有力的支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扎实而深刻的。

第二是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从物质的组成看,如阴、阳离子是对立的、相排斥的,但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从物质的结构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是对立的,同样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从物质的变化讲例子就更多了,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中和与水解等都是;更普遍的是在化学平衡(包括电离平衡)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是相互对立的两方,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但却是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以上诸例也可以充分反映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这一根本观点。

第三是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不仅元素周期律这一自然规律是鲜明地体现了原子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递增组成不同性质元素的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事实,从物质的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内容无不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从组成上说,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因相同元素原子数目的不同形成性质上迥异的化合物;一元酸、二元酸以及多元酸是酸分类的一种重要现实,其根据亦是含氢离子数量上的差异。从结构上说事例更多,如单键、双键、三键构成的分子在性质上(不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至于随条件变化化学反应产物不同的现象更为普遍,不仅熔点、沸点、着火点等反映了温度这一条件数量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更典型的如加热乙醇不同温度产物各异的现象,不是很有说服力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精彩事例吗?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应该说是随处可见的,只要在教学中重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是可以收到显著效果的,也是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

第四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又一普遍规律。

关于这一观点我们进行化学实验是一刻也不容忽视的,有的反应在常温即可进行而有的则必须加热,说明了外因的重要性。但外因终究是条件,如不含氧的物质是怎样也不能分解出氧气来的。在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中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更是明显。不论外因还是内因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就会偏离事物本身实际的规律陷入谬误。如近年来在自然科学界出现“水变油”,“低温核聚变”等引起沸沸扬扬的争论,不是很令人深思的吗?

当然结合化学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更深层次地挖掘,以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