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保证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起着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1. 教师应具备的主要心理素质。

在情感方面,教师应具有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具有对所授学科的热爱,具有深刻而正确的道德感。在意志方面,教师应具有完成教育任务的明显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定性,在教学中应能做到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毅。在兴趣方面,教师应具有广泛的求知兴趣,具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所授学科和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在能力方面,教师应具有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善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必备基础。

  1.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这不仅仅是指教师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讲授,还包括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措施,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采用有效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等等。使学生在积极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在心理素质方面也不断得到提高。

  1. 充分发挥师生间的积极情感作用。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师生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相互影响,相互强化。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明显的感染作用。教师要始终怀着对全体学生的热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而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心态对教师的情绪也起着鼓励、振奋的作用。师生间的这种积极的情感作用,不仅有利于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培养走向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盲目追求个人权威,一味要求学生听从,而要努力营造健康的教学民主气氛。

  1. 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心理差异,他们的心理素质总是不会处于同一水平上,因此,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也需要因材施教。为此,需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一方面,

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缺陷,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弥补,力求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以健全;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心理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以个别指导,有效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