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对于大纲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分两部分来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体系组块编排的无机物知识。对这部分内容,化学Ⅰ与中学Ⅱ的差别不大。例如,对于卤族、氧族、碱金属、金属的通性等,化学Ⅰ与化学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基本都相同。对于氮族,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化学Ⅰ对磷没有作要求,而化学Ⅱ则要求了解磷。对于碳族,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化学Ⅰ对 C60 等及其应用没有作教学要求,而化学Ⅱ则要求常识性介绍。对于镁,化学Ⅰ只是从元素周期律的角度,从介绍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角度涉及镁的性质,没有要求专题介绍镁。对相关的硬水及其软化的知识,也只是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作常识性介绍。而化学Ⅱ则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镁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并了解硬水及其软化的知识,如记住硬水及其软化的化学原理要点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对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化学Ⅰ与化学Ⅱ的主要差别在于化学Ⅱ要求学生了解利用茜素检验 Al3+,而化学Ⅰ不作要求。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化学Ⅰ主要限于单质铁,即只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掌握铁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对铁的化合物的知识没有作专题要求。而化学Ⅱ,不仅要求常识性介绍过渡元素,还要求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掌握 Fe3+的检验。因此,可以说化学Ⅰ对铁有关知识的教学,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提高,而化学Ⅱ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则主要是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基础上的提高。对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化学Ⅰ与化学Ⅱ的主要差别是化学Ⅰ不要求Cu2+的检验,而化学Ⅱ要求。由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稀土金属资源,因此,

从国情教育出发,化学Ⅰ和化学Ⅱ都编入了稀土金属及其用途的知识,但教学要求都不高,都只为“常识性介绍”,能给学生留下大致的印象即可,因此不宜作过多的考试要求。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以外,化学Ⅰ与化学Ⅱ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的最大差别在于化学Ⅱ新编入了三个专题型研究课题:硫酸工业的生产工艺、物质的检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与以往大纲不同,除了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要求简介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外,高中化学大纲尤其是化学Ⅰ的教学内容中,没有过多地涉及诸如硫酸、硝酸、合成氨、氯碱工业等内容,而只是综合性地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就是作为侧重理科学习的化学Ⅱ,也没有过多地要求介绍工业生产流程和细节,而是意在选择一些适宜的专题型研究课题,更多地侧重于以这些专题为例,探讨学习物质工业生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按照这些设想,化学Ⅱ中除了要求综合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以及氯碱工业外,还着重选择了硫酸工业的生产工艺。从硫酸工业生产时主要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如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及从原料、水源、运输、产品的需求及发展前景,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工业生产工艺的思路和方法,这比单纯从知识的角度学习几种物质的生产流程的意义要大得多。当然由于这部分知识和观点等都是比较新的,而学生的基础和有关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又有限,因此,大纲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定得并不高,大多为常识性介绍。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单纯的知识的教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思路、方法、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不应忽视。

对于物质的检验专题,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即在各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并要求学生掌握 K+、Na+、NH4+、Cu2+、Fe3+、Al3+等常见阳离子,以及 Cl-、

Br - 、I-、SO2-、CO2- 等常见阴离于检验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大纲中还编入

4 3

了明矾的检验、几组未知物的检验等学生实验,以使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并通过亲自实验来确定物质中所含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成分,进而能根据实验事实推断某未知物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离子或物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则更多地侧重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即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还重点要求学生了解性质实验和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胃舒乎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以及以废铁屑和废硫酸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等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指定的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以及通过实验来分析实验方案设计的优缺点和提出改进意见,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是以官能团为体系组块编排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对这部分知识,化学Ⅰ与化学Ⅱ的一个主要差别是化学Ⅰ侧重于对链烃及其衍生物的介绍,而化学Ⅱ还要求介绍芳香烃的衍生物。例如,化学Ⅰ只要求常识性介绍苯的结构,掌握苯的性质,而化学Ⅱ除要求了解苯的结构和掌握苯的性质外, 还要求常识性介绍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并了解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又如,对羟基化合物,化学Ⅰ只要求介绍乙醇,而化学Ⅱ除要求介绍

乙醇外,还要求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苯酚的用途。对于有机化合物,化学Ⅰ与化学Ⅱ的另一个主要差别是化学Ⅰ不要求介绍卤代烃, 而化学Ⅱ则要求介绍以溴乙烷为代表的卤代烃。即要求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常识性介绍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等。在有机结构理论方面,在化学Ⅰ的基础上,化学Ⅱ还要求了解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以及以乙醇为例,了解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常识性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此外,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化学Ⅱ的教学要求都由化学Ⅰ的“了解”提高到“理解”,即在对这些反应涵义的领会,以及运用这些反应来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问题上,化学Ⅱ都要高于化学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