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备课的第一项任务是搞清教材的内容和体系,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并在对这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之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备课的第二项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方法, 并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
为了搞清教材的内容和体系,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首先要通读大纲和教材,深刻领会大纲的精神和教材的编辑意图,并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限选课和活动课这三部分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本章或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好能画出知识网络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纲规定的学科教学目的和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订出本章或本节明细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备课中要探索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认识规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像由感知到理解,由已知到未知,从个别到一般与从一般到个别的结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从模仿到创造等,都是重要的认识规律。这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地起作用,而是综合地起作用。
教师备课还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在同一年段虽然基本相同,但仍有一定的差异。教师不仅要摸清本年级、本班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而且还要摸清个别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智能缺陷,以保证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对教材的体系进行加工改造(譬如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为某知识点的呈现铺路搭桥,对某些内容加宽加细,或者予以删繁就简,等等),最后得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并将它落实到教案上。教师教案上教材组织得是否合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
教师备课的另一重点是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甚多,但各种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物质条件等综合考虑,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譬如,讲授元素化合物教材,一般应选用演示法、实验法、讲述法或讲解法;讲授理论教材,一般应选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又如学生水平高,班风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爱提问、爱发表意见,就可以选用谈话法、讨论法;如果学生基础差,班风又沉闷,学生不爱发言,就只好暂时少用讨论法,而采用其他方法。再如学校化学实验室设备完善,化学仪器药品充足, 就可以多用实验法,还可以适当采用实验探究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只好改用演示法或其他教学方法,等等。
一堂课往往不止一个教学任务,因此常常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组合使用。所以,课堂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否得当。据此人们总结出一条经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贵在优选”。实际上,教师优选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可以看做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