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点和发展措施
(一)种植结构
英国种植业主要由谷类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饲料作物(包括栽培牧草)组成。近 20 年来,在作物种植总面积随耕地缩减而下降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起了变化。
谷类作物以大麦、小麦为主,其次为燕麦,还有少量黑麦和玉米。1984 年谷类作物合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58.1%,占种植业产值的 49.4%,占农业总产值的 19.7%以上。大部分谷类作物集中在英格兰中部和东南部,少数作物(燕麦)因其耐凉耐湿的生物特性,主要分布在英国西北部,并成了一些地区的优势谷类作物。1978 年英国实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以来,由于价格和销售条件有利,英国的谷类作物发展较快,仅七年时间,就增加面积 33.1 万公顷,在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也有明显提高。
表 41 英国的种植结构
1967 年 |
1970 年 |
1977 年 |
1984 年 |
|||||
---|---|---|---|---|---|---|---|---|
面积(万公顷) |
% |
面积(万 % 公顷) |
面积(万公顷) |
% |
面积(万公顷) |
% |
||
谷类作物 | 382.1 | 51.5 |
371.3 |
51.6 |
370.6 |
53.0 | 403.8 | 58.1 |
经济作物 | 58.7 | 7.9 | 57.5 |
8.0 |
57.8 |
8.3 | 67.7 | 9.7 |
园艺作物 | 27.2 | 3.7 | 30.3 |
4.2 |
30.2 |
4.3 | 21.9 | 3.1 |
饲料作物 | 31.8 | 4.3 | 30.1 |
4.2 |
27.6 |
4.0 | 22.3 | 3.2 |
栽培牧草 | 241.6 | 32.6 |
230.7 |
32.0 |
212.3 |
30.4 | 179.4 | 25.9 |
(不足五年) | 741.4 | 100.0 |
719.9 |
100.0 |
698.5 |
100.0 | 695.1 | 100.0 |
合计 |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3
经济作物有甜菜、油菜、马铃薯和忽布(制啤酒的原料)。1984 年合计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9.7%左右。经济作物中除马铃薯分布较广外,其他均集中在英格兰东南部。近十年来,其合计种植面积和在种植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同时各种经济作物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下文将对此专门述及。
园艺作物在英国农业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包括蔬菜、果树、花卉三大类, 并有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两种生产形式。1984 年合计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1%,却占种植业产值的 25.9%,占农业总产值的 10.3%。园艺作物高度集中于英格兰中南部,沃什湾至默西河一线是重要界
3
线,此线以南通常占全国园艺作物产量的 4 以上。实施欧洲共同体
的共同农业政策以来,英国园艺业明显减产,主要原因是在同其他共同体成员国的竞争中,英国的蔬菜、果树生产不及法国、意大利等,英国的花卉栽培也不及荷兰等,以致丧失了一部分国内市场。
英国种植的饲料作物有饲用块根(芜菁、甜菜、萝卜等)、叶菜类(油菜、甘蓝)、豆类和青贮玉米等,1984 年合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3.2%。此外还有 179.4 万公顷的栽培牧草黑麦草、苜蓿、三叶草等,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30%左右。从表 41 可见,近二十年来,英国的饲料作物和栽培牧草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牧草面积减少约 62 万公顷。压缩下来的面积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改种谷类作物,这不仅是种植业日益集约化的体现,也反映了英国轮作制度和饲料生产的变化趋势。对此,下文将进一步分析。英国的饲料作物和栽培牧草分布很广,尤其是芜菁、饲用油菜,因其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刻,可在光热条件和土地条件不利的西北部高地带普遍种植。
(二)主要特点
从整体看,英国种植业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 以生产饲料为主
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牲畜家禽数量多,对饲料的需要量大。如根据蛋白质的吸收量来衡量,全国畜禽的消耗量要比全国人口的消耗量大 4.4
倍。目前,英国虽有约 511 万公顷的永久性草地和 614 万公顷的粗放放牧场, 但所能提供的饲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远不足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其余部分需由种植业生产。英国有将近 30%的耕地用于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谷物也以生产精饲料为主,包括几乎全部燕麦,绝大部分大麦和相当一部分小麦,此外经济作物的副产品,如甜菜渣、菜籽饼等也都是牲畜的饲料。
- 普遍实行草田轮作
从 18 世纪初诺福克轮作制传入起,英国普遍实行草田轮作,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典型的诺福克轮作制是四年中有一年种植牧草,它曾广泛实行于东南部主要谷物产区,在西北部的阴凉潮湿区域,牧草种植的年限则要长些,相应有五田、六田轮作,还有七田、九田轮作等。到了苏格兰高地,气候条件不利谷物生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为突出,甚至有连续 8~12 年栽培牧草(或种植饲料作物)后再种 1~2 年谷类作物的情况。应该承认,在英国土壤以肥力不高的灰化土和棕色森林土为主的条件下,实行草田轮作对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大意义,也是保证种植业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但是,正如上文指出,近二十多年来,英国的栽培牧草面积大大减少,
多用于改种谷类作物,这意味着长期实行的草田轮作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日益推广使用,降低了栽培牧草在轮作中的地位,主观的因素是英国农场主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对利润的追求。这种追求从近期看似乎还未产生什么问题,因为作物单产还在提高,但长期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这是当前英国农业领域存在意见分歧的问题之一。
- 生产水平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种植业在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表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无论在主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英国均已位居世界前列。值得提出的是英国从 1961 年起开始试验和推广“免耕法”。它主要得力于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和药效的提高,因此可以用它们控制行间杂草。免耕法大大减少机
器作业次数,防止土壤结构破坏,同时还减少农业机械和动力燃料的开支,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据估计,实行免耕法可以比传统的耕作方法减少一半费用。迄今,英国已有约 50 万公顷耕地采用这种耕作技术。
- 布局集中
英国各地自然条件非常不同,城市、工矿业分布也很不平衡,造成极为明显的农业地域差异。在西北高地带内,仅有一些带状或片状的种植区域散布各处,形成局部的种植业基地。粗略估计它们合计不超过全国种植业产值的 15%。在这里所种植的作物中,唯有燕麦和饲用油菜等少数几种居全国重要地位。
英国的种植业高度集中在东南低地带,包括全部甜菜、油菜忽布,绝大部分小麦、大麦、蔬菜、果树、花圃、马铃薯。在低地带内除大麦、小麦、马铃薯分布较广外,其他作物也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地。由于各类作物分布的集中性,使整个种植业在低地带内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除各种单项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外,还形成了一些综合性种植业基地,最突出的是芬地和东安格利亚白垩坡地。
- 产供销一体化
英国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农业部门、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甜菜种植和加工的联系即为一例,在现有 17 家糖厂中,除两家外,全都位于东部主要甜菜产区。甜菜种植面积则处于以糖厂为中心的 55 公里半径范围之内,由糖厂与农场挂钩,产、销、加工都得
以保证。早在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一些农场主同批发商或工业公司就缔结有
关谷物和其他农产品的供货协议,如 1972 年种植豌豆的农场和最大的蔬菜罐头公司“别尔德扎伊”签订豌豆播种面积的协议,这样就密切了工农之间、产地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它们比较协调的发展。对农场来说,可以减少出售产品的后顾之忧。对于工厂来说,既有了可靠的原料来源,又因为减少中间环节和多次倒运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原料费用和流通费用。
(三)发展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种植业得以较迅速的发展,除去政府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措施和财政支持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 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由于积极利用本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科学技术,英国种植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并开始从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转变。
目前主要作物如谷类、马铃薯、甜菜、牧草等的耕种,田间管理、加工、贮藏、运输都已实现全盘机械化,许多农场还有谷物和饲料烘干设备,并有种子、农药、化肥等专用仓库。一些园艺农场还设有速冻、制罐等设施。在电气化方面,到 1973 年农业用电即达 39 亿度,平均每公顷耕地用电 36 度, 到 1976 年农业电气化水平已达到 90%。除广泛施用化肥、农药外,还把农业化学化推广到其他方面,如通过激素的应用来控制果树生产,研制成用来保存青贮饲料的多种有机酸等等。近年来,遥感技术和电子技术也逐步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设备选种、育种,既可提高工作速度,又可促进种子发芽、刺激生长、提高产量。在用 X 射线育种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用 X 射线使小麦
人工诱变,对提高小麦品质、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等效果显著。
-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针对降水量大、低湿地多的特点,英国历来重视农田排水工作,保证农业高产稳产。根据英国政府于 30 年代制定、后经年修订的“土地排水法”,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 34 个河流局和 305 个内陆排水局;每个河流局负责一条主要河流,包括维修和改善河道、构筑海堤和设立抽水站,以保护城市和农田免遭洪水威胁;内陆排水局则负责把管辖地区内低洼农田的积水排泄出去。1974 年英国又将原先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河流局改组为 10 个地区局。以后又投资 5 000 万英镑在芬地修建一个大型排水工程,改善低洼地 40 万公顷,保证了这一富饶农业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苏格兰,政府提供部分开支,农田排水则由农民自行负责。在北爱尔兰,则由农业部统一管理排水事宜。英国现代灌溉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 年通过了“水利法”并设立水
利委员会,1955 年又改组为中央水利咨询委员会。它负责对需要灌溉的面积和需水量进行估计,对于农业用水成本提出建议。英国虽然降水充沛,但在其东南部主要种植区内,夏季的蒸发量超过降水量,一些作物在此时期仍需人工补充水分,估计其面积约为 60 万公顷。英国没有大型灌溉工程,主要采用喷灌和滴灌。1983 年灌溉面积 15 万公顷,主要灌溉果园、菜地和甜菜、马铃薯等作物。据 1975 年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调查,这几种作物占当年喷灌
2
面积的 3 以上。滴溉主要用于温室栽培的灌溉和施肥,目前在果园和
一些经济作物种植地上也正在试验、推广。3.重视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
英国作物品种工作比较先进。国家和各专业公司都设有专业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机构,重视品种资源的征集,进行良种培育。英国气候温和湿润,病虫害的传播率较高,因此要求培育抗病品种。60 年代以来,育成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抗病能力较强的“马里斯·威得若”品种。经过杂交又育成“马里斯·任杰”、“马里斯·尼姆罗德”、“马里斯·汉茨曼”等品种。它们对于促进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园艺作物中,东茂林果树研究所培育的矮化砧木,以及苹果、梨、李、樱桃等果树苗木,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远销许多国家。这些矮化砧木能使树冠紧凑、结果早、品质好、产量高,便于采收,适合密植和机械化管理。
英国还建有若干座品种资源库,以长期贮藏大量品种资源。在-1℃、-10
℃和-15℃的低温条件下,各类作物品种可贮藏 10~50 年。附属于国家农作物研究所的国家种子实验站,设有发芽实验室和人工气候室。实验室采用电子显微镜作为检验手段,可以准确迅速地检验出种子的成活率和损伤情况。目前品种资源的分类、分级精选、干燥处理、种子检验、贮藏,都已达到机械化、标准化和自动化。英国的作物育种工作在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产品品质和满足生产需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 重视培养地力和植物保护
英国土壤的自然肥力不高,长期以来实行草田轮作对恢复和提高土壤的生产性能起了良好的作用。随着栽培牧草的减少,增加施用化肥量和发展复合肥料、浓缩肥料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近年来,日益注意有机肥源的应用,开始把一向听任从下水道冲走的猪禽粪肥收集起来沤制成廐肥,还注意秸杆还田以改良贫瘠土壤。
英国的植物检疫、病虫害和草害防治,以及新农药的研制工作卓有成效。各类作物的主要产区都设有检疫机构,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在防治虫害中,注意对自然天敌的保护。例如,正在推广使用的辟蚜雾,对各类蚜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蚜虫的天敌——瓢虫、草蛉却不致引起伤害,可使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很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