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起,它的农业经历了发展——衰退——发展的曲折过程。本世纪三十年代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推动下,英国政府对农业采取干预、支持的政策,促使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改变了半个多世纪前那种农村衰落、田园荒芜的景象。尽管英国农业至今在世界上还不占显著地位, 在国内也还是次要经济部门,但是在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比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推广、教育体系的支持下,已发展起相当现代化的生产,并在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居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
研究英国农业地理,一方面是为了正确认识当代英国农业,并从一个侧面了解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趋向和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从中吸取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众所周知,英国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不算优越,农业原有基础也不甚好。它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明显地改变农业面貌,逐步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这里有着多种原因。其中包括按照本国和国内各地区的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实际可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结构,组织地域劳动分工等。比较系统地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农业布局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不无可资参考之处。
本书写作努力试图围绕上述研究目的。在体系结构上,采取总论为主的写法,以绝大部分篇幅用于分析英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 以及在这些条件综合影响下英国土地利用和农业各部门的特点。作这样的处理并不等于不重视农业分布和地区特点的分析,因为除有专门一章集中论述各农业区和区内的农业基地外,在有关土地利用和农业各部门的章节里都用不少篇幅叙述地区差异、地理分布、组合类型等。
本书是在广泛利用国内外文献,以及主要编著者本人在英国访问期间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由曾尊固担任主编并负责修改、统稿。各章中,除第六章由陆诚执笔、第七章由庄仁兴执笔外,其余皆由曾尊固执笔。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央和地方一些业务和研究机构的图书、情报单位的协助,承蒙提供不少资料。虞宝翠同志曾参加资料搜集工作。鲍觉民教授、蔡太源副教授、周舜武副编审仔细审阅文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书中附图由范信、李玉琛同志清绘。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1986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