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绝对”

一副对联,使用某些技巧,使人觉得巧妙新奇,谓之“巧对”。若巧对出得极难对出,而对句又无与伦比,就是“绝对”了。

据说乾隆年间有一次科举考试,有两个考生名列前茅,连主考官也分不出他们的高下。时值乾隆驾幸杭州,考官将考卷呈皇帝定夺。乾隆说:“明日我出一对,续者为状元。”次日晨,乾隆游罢西湖,面对美景拟出上联: “烟锁池塘柳”。二考生前来应对,甲考生一看转身便走,乙考生苦思一番也怏怏离开。结果,钦点甲为本科状元。有人不解,乾隆得意道:“联乃绝对,谁人能续?谁能在瞬间断定,才华必高也!”原来这上联,初看简单, 细看却深奥,它凝练地写出了西湖晨景,最难对的是偏旁里内涵“金木水火土”五行,要续此对,当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

乾隆此联不仅当世风传,而且后世还吸引万千文人墨客来续对,其中不乏应对的佳品,如以偏旁五行为对的“烽销漠塞榆”,等等,但都对得表巧了,却少气魄。记得一本联书上用“炮镇海城楼”续对,气魄够了,平仄上还有点欠缺。但句毕竟有了点“柳暗花明”的希望。

“绝对”一般有两个特点,一、它是民间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出,有的还未对出。二、它的难度最高,凡享有“绝对”荣誉的,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条件限制。

请欣赏至今仍未对出的“绝对”吧。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当官时,曾和一些文人同船游西湖。一位歌女给苏轼斟酒,不慎将锡壶掉入湖中。有个文人有感发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此出联,连说“西、锡、惜”,“湖、壶”,弄得大文豪苏轼也没有对出,至今仍是形单影只。江西南昌有个南唐时建的钟鼓楼,上有联句:“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钟、中、终”和“撞”字又是同音又是近音,联句至今也未得佳偶。

绝对,也常常有“柳暗花明”的时候。相传有位进京赶考的举子,向一位酒家女求婚,酒家女才华出众,出联考举子:“水冷酒:一点水,二点水, 三点水。”举子绞尽脑汁不得其对,相思成疾,终至丧命。坟上长出的是丁香花。有人说举子死后终于对出了“绝对”:“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又传一位相国小组出联选婿:“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要对此联甚难,因“寺”和“诗”都用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月”则用“明”字折开:“明月”句又是一句唐诗。有位姓林的书生终于对出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对句也算很“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