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作者是谁

该曲谱最早见于 1818 年所刊印的华秋苹《琵琶谱》,谱中既无作者姓名, 又无产生年代,只在“跋”中称它为“古典”。而在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 年刊印)中,《十面埋伏》改名为《淮阴平楚》, 并标上了“隋·秦汉子作”。但是,秦汉子并非人名,而是唐人对秦汉时期流传的一种弹拨乐器的俗称。

有人根据明末清初文人王犹定(1598——1662)《四照堂集》中的《汤琵琶传》一文,认为《十里埋伏》的作者是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汤琵琶, 约 1585——1652)。有人将《十里埋伏》首段的旋律与北疆维吾尔族的《古典歌曲》第七套第五曲作了比较,发现两者的调式骨干音、终止式和音乐气质十分相似,因而认为《十面埋伏》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音调。而据史记载,在当时的音乐家中,只有汤应曾在成为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之后,曾被征戍,随军到过嘉峪关、张掖、酒泉等西北战场,以音乐鼓舞士气,振奋军威。这就使汤应曾不仅亲历战场,领略过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情景,而且能有机会学习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为他以后人创作《十面埋伏》提供了生活依据和音乐素材。

但是,王犹定在《四照堂集》中却没有写明汤应曾创作了《十面埋伏》, 而称《十面埋伏》为“古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