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咏竹诗

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写竹、画竹。他写的咏竹诗意境隽永,蕴涵着很强的哲理性,在古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他在一首题画诗中这样写道: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写竹、画竹凡四十年,体味不可谓不深,技艺不可谓不精。“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正是诗人积 40 年诗、画创作之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哲理。

他在另一首题画诗中写道: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

另有一首诗云:

新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

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郑板桥一生坎坷,50 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 12 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如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诗人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定、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正如他在《竹

石》一诗中所写的那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弃官之后,晚年落拓扬州,以卖画为生,生活潦倒,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妥协,请看他在晚年写的两首诗:

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崚赠竹更直。乃知老人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这两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人老志坚、面对恶势力无所畏惧的凛然气概, 于今读之,仍令人感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