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今体诗

今体诗是在唐代兴起和定型的,具有一定格律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这种诗体的形成,要追到隋唐以前。六朝进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汉语四声(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四声和歌曲的节奏有密切关系, 于是一些熟谙音律的诗人,就在诗歌遣词造句上讲究平仄变化。平指平声, 上、去、放三声短促而有升降变化,叫仄声。在诗句中平仄交替使用,音调抑扬顿挫,形成优美的节律,就显得悦耳动听,齐梁时候,又是骈文盛行的时代,注重对仗的文风也影响到文人诗作。这样就形成了以沈约、谢眺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永明”是齐武帝年号)。发展到了唐代,就成为格律严谨的今体诗。唐代实行科举取士,诗赋成为考试项目,对于推进诗歌发展, 格律趋向严细,也起了一定作用。

今体诗的格律,可以归纳如下:① .句数固定,五律、七律每首都是八句。超过八句的叫长律或排律、五绝、七绝每首都是四句。② .句式单一,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③.押韵严格。隔句押韵,又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如王维《相思》首句不入韵,李商隐《晚晴》首句胜韵;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只用平声韵,用仄声韵是极个别的。④.讲平仄,(如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开头二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戒”, 其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 .要求对仗,律计中间两联必须使用对偶句式,如陆游《村居初夏》;“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其中“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

穿花似茧黄”是对偶句式,“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也是对偶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