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息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当今的时代正以急速的步伐进入新的信息时代。在此,信息领域包括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如通信、广播、电缆与光纤、微波与卫星、有线与无线、固定与移动、存储、数据库、微电子与光子、计算机、产品制造与维修,为用户提供销售与服务等等。这些领域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科学领域的高、中级人才。

有效地培养信息领域的人才,势必依靠国内高等教育系统。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理工科大学和综合性学院来培养的。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电子信息学院,分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理论三个系,即所谓 3C :(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 其中电子工程系有“通信与电子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学科。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在发展信息学院和电子与通信学科方面作出了很大成就。例如,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邮电部等所属研究院所近年来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各大院及研究院所近年来在通信领域,如数据通信、通视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广播;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语言识别与合成;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激光;传感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时代的发展赋予三 C 以新的含义(Communication, Com- puter , Content),其中Content 专指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提供服务的情报学

(国内部分学者建议称为信息管理学)。三 C 正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

有关 Content 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 1887 年杜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建的第一所图书馆学院。图书馆学的本质是对存贮在图书馆中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方法的科学。只是用“图书馆”这一机构来命名这一学科, 使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始终受“馆”的束缚,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

在 50 年代,出现了利用计算技术对科学技术情报进行管理的专门情报机构。人们将专门研究科学情报交流的技术与规律的学科称之情报学。70 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了适应以上这些变化, 图书馆学的课程结构中,增加了有关计算机类课程并与情报学联合,成立图书馆情报学系或图书情报学院,其办学模式大多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分设

专业。

进入 90 年代之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第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网络空间,

它的出现使人类在网络的任一终端都可以方便地存储、加工、传输和查询全球信息资源。信息检索的人机界面已发展到如此地步——人们无需特殊培训就可以自由检索,甚至无需人们检索,网络将用户所需信息会自动“推”

( Push)到终端上。总之,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学或情报学或信息管理学有关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当然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人类信息需求的学科本质仍没有变化,但所用的手段却已有了本质的不同。

第二,人类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从图书情报机构中的图书馆员, 情报工作者扩展为社会各领域中,从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的人才。

第三,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也从单纯的信息加工处理人员拓展为数据库生产者与经营者,网络信息系统的创建与运行维护人员、信息分析与研究人员、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人才、信息商品开发、营销人员等等。

因此,该领域的高等教育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教育手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本书就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高教系统必须加大信息科学领域各类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2. 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情报学正日益叉渗透,逐步形成多学科的信息科学群体。应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对全国各类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相应的协调与调整。

  3. 信息科学领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发展演变极为迅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促使教学科研内容和方向能不断参照最新动向不断更新。

  4. 尽管国际上对于教育、科研、工业等相结合的观点还未统一,但 21 世

纪产、学、研更紧密的结合是毫无异议的。比如,从 80 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教育部,美国工程师学会等部门的支持下,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其一个重要的动向是所谓回归工程,即 90 年代,许多著名大学提出的工程教育要从工程科学回归到工程实际。以美国哈维·马德学院为例,在学生学习期间,安排为期一年的毕业设计,设计项目完全是直接公司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教学科研也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信息及其设备的制造、运营和服务等社会信息活动紧密合作,始终贯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