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与权贵者为伍的雪莱

1812 年,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活跃着一对从英国来的青年男女。男的身材瘦长,留着蓬松的鬈发,两眼炯炯有神。他衣袋里装满了自己写的小册子《告爱尔兰人民》。毫不畏惧地在大街上散发着。这本小册子鼓动爱尔兰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和奴役。这对年轻人就是雪莱夫妇。

波希·比希·雪莱, 1792 年 8 月出生在英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自幼聪颖,但经常感到束缚和苦闷。12 岁时,雪莱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预备学校伊顿中学。由于不满学校中残酷的体罚和宗教愚昧教育,进校不久, 就被宣布是一个“违法者”。他特别喜欢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葛德文的著作, 认真揣摸其中的无神论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1810 年,18 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他学习刻苦,喜欢静静地思考问题。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卢梭和葛德文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和导师。作为家中长子,雪莱本应继承爵位和遗产,但他决心抛弃奢华富贵, 把一生献给争取人民自由的事业。他发誓:“不与自私者、权势者为伍共谋祸人之事。”“誓必将我整个生命贡献于美的崇拜。”

1811 年,雪莱因编写和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一书,被学校当局开除。身为国会议员的父亲大发雷霆,坚持无神论主张的雪莱被推出家门,他与表妹的婚约也被解除。从此,雪莱成为被英国上层社会遗弃的流浪儿,但他却日益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战士。

在困难处境里,雪莱结识了妹妹的同学哈丽特,便经常向她讲解无神论思想。雪莱的话使哈丽特感到十分新鲜和有道理。她崇拜雪莱,并爱上了他。为了支援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下的斗争,新婚后的雪莱夫妇前往爱尔兰,在都柏林大街上散发宣传品。当雪莱的行为受到官方恐吓时,他坚定地表示;“不是高贵的成功,就是最光荣的殉道!”

1812 年至 1818 年,雪莱经历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经济拮据,生活飘零,住所无定。小店主家庭出身的哈丽特日益迷恋金钱,贪图享乐,使得夫妻关系迅速破裂。哈丽特弃家出走后,雪莱孤身一人,饱尝寂寞和惆怅, 就在这时,雪莱在伦敦第一次会见了他所崇拜的葛德文,并很快与葛德文一家有了密切的交往。

1813 年,雪莱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哲理诗《麦布女王》。在这部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宪章运动的“圣经”中,雪莱借麦布女王之口,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专横无道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英国统治阶级气急败坏地发动了对雪莱的攻击、诽谤和迫害。1817 年,伦敦地方法院给雪莱扣上了信仰无神论、践踏婚姻和败坏道德的罪名,剥夺了他对前妻子女的抚养权。

对此,雪莱满腔愤怒地写下了《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等诗回敬他们,并创作了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借喻东方人民反抗强暴的斗争, 揭露欧洲社会的封建反动势力。

这时,雪莱已和葛德文的女儿玛丽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为了避免英国当局借子女教育权做文章,1818 年 3 月,雪莱被迫永远地离开英国,带着妻儿前往意大利定居。

在意大利的四年,是雪莱创作最旺盛、最灿烂的时期。他写下了优美动人、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云》、《西风颂》、《云雀颂》等,同时还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钦契》等。

在雪莱离开英国的第二年,英国曼彻斯特 8 万名工人为争取合法权利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当局竟突然开枪屠杀,15 名工人被打死,400 多人受伤, 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彼得卢血案”。雪莱闻讯后异常愤怒,奋笔而作长诗《专制魔王的化装游行》,对英国统治集团进行控诉。

随后,雪莱又在《给英国人民之歌》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民群众遭受的剥削和痛苦。

正如马克思所赞誉的,雪莱“本质上是一位革命家,他会永远是社会主义先锋队的一员。”

雪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诗人,还是一个勤奋的翻译家和诗歌理论家。在意大利的四年中,他先后从希腊文、意大利文和德文作品中,翻译大量的诗作,把荷马、但丁、歌德等优秀诗人的作品,介绍给英国人民。

1822 年 7 月 8 日,雪莱同朋友乘帆船出海,途中遭遇风暴,溺死海中。八天后,诗人的遗体在意大利的海滩上焚化。他的朋友拜伦为他送别。雪莱

的心脏和骨灰安葬在罗马新教徒墓地。墓碑上刻有:“波西·比希·雪莱—

—众心之心”的字样,这位 19 世纪初期英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从此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