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18 世纪 60 年代的一天,法国一个邮政局在分拣邮件时,发现了一封奇怪的邮件。只见信封上写道:

寄给诗人之王、人比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者、风雅事物的最高鉴赏家、艺术的保护者、惜才的善人、天才的知己、一切迫害的谴责者、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

这封没有标明收信人具体地址和姓名的信件,应该投递给谁呢? “一定是他!只有他才配得上这些尊贵的称号。”经手的邮务员毫不迟

疑地说。于是,他把这封信送到了著名的诗人和哲学家伏尔泰手中,果然送对了。

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1694 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公证人家庭,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学毕业后就走上了漫长而坎坷的人生之路。他时而被贵族和宫廷捧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时而因抨击朝政而被关进阴森的巴士底监狱。伏尔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他的作品和演说,一向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而著称。

即使在巴士底监狱被监禁期间,他仍完成了悲剧《欧第伯》的创作。当

这出戏在巴黎上演时,被人们认为是对奥尔良公爵丑闻的讽刺,因而深受观众欢迎,使他在法国文坛上名声大振。

1726 年,在第二次从巴士底监狱放出后,伏尔泰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前往英国居住了 3 年。他详细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研究了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形成了拥护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观点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伏尔泰深深体会到,与法国的封建制度相比,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确实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伏尔泰于 1729 年回到巴黎后,根据他在英国的感受,完成了《哲学通讯》一书。这本书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1734 年刚出版,马上引起法国专制王朝、封建贵族和教会的震怒,随即被扣上反对宗教的罪名而被查禁,所有存书被付之一炬。伏尔泰被迫再次离开巴黎,到洛林附近的西雷城堡隐居 15 年。在那里,他潜心于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创作,完成了《恺撤之死》、《穆罕默德》、《奥尔良的少女》以及历史名著《路易十四时代》。为了使这些作品发表,伏尔泰使用过上百个笔名。1745 年法国国内政治气氛稍有缓和,路易十五任命伏尔泰为法兰西史官,其后他又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但不久即因他的文章触犯了国王的宠臣,被迫离开巴黎,再次回到西雷城堡。

1750 年,伏尔泰抱着实现“开明君主制”的幻想,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的邀请,履行国王教师的使命。但是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久即同普鲁士王朝发生冲突,不得不前往瑞士定居,一直生活到 1778 年。

在瑞上居住期间,是伏尔泰一生著述最丰富的时期,也是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最激烈的时期。他被称为是“一切宗教和政治暴政的敌人。”他虽已在暮年,但斗志仍异常旺盛,不仅写出了大量文学、哲学和政论著作,同时还以自己巨大的声望和丰富的经验,领导着蓬勃兴起的法国启蒙运动,向教会势力和专制制度发起猛烈的进攻。

1762 年,法国图卢兹教会当局制造了一起震惊欧洲的宗教迫害案,新教徒卡拉遭车裂处死,伏尔泰闻讯,怒不可遏。在接到卡拉家属请求,并经过详细调查后,他向欧洲各国控诉了这桩残暴罪行。在欧洲舆论的压力下,法国政府被迫撤销原判,恢复了卡拉的名誉。伏尔泰因此被人誉为“卡拉的恩人”。

作为 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有力的鼓舞者和领导者,伏尔泰享有极高的声望。人们尊称他为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和“思想界之王”。他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各地的信件,经常有人前来拜访求教。法国启蒙运动的另一位杰出代表卢梭在给伏尔泰的信中写道:“为了成为一个不愧是你的观点的人,我已经努力了 15 年。”

1778 年初有,法国人民再也按捺不住对伏尔泰敬爱的激情,把这位 84岁高龄的老人迎回了巴黎。人民给伏尔泰的礼遇,远远超过了一国的君主。无数的民众在沿途向他热烈地欢呼,孩子们高叫着:“卡拉的恩人来啦!”巴黎剧院为了迎接这位伟人,特地上演了他的新作《伊兰纳》。伏尔泰

亲自到剧场观看演出。当舞台上的演员们缓缓抬出伏尔泰的大理石半身像并挂上桂冠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风烛残年,享受了无上的荣誉。

1778 年 5 月 30 日,84 岁的伏尔泰与于世长辞。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早期代表人物,伏尔泰的主要功绩,就在于他以哲

学著作和文艺作品做为武器,为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思想廓清了道路,从而成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正如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所说的: “所有高尚的天才都跟随着伏尔泰。沉思的卢梭自称是他的学生;热情的狄德罗是他的信徒中最热诚的一个。”

伏尔泰虽然没有能够看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但是伏尔泰毕生的精力, 实际都投入了为这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思想准备的伟大事业之中。正因为如此,在伏尔泰去世后,法国的王室还是那样恨他、怕他,下令不准把他的遗体安葬在巴黎,并利用议会的决议,禁止伏尔游的全集在法国出版。

但是,法国人民不会忘记伏尔泰。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根据立宪会议的决定,法国人民于 1791 年将伏尔泰的骨灰隆重地运回了巴黎,并把它安葬在了法国名人公墓。在运送伏尔泰骨灰的柩车上,写着这样的题词:“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