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

1748 年,一部有关法学的专著在巴黎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赞赏不已。 巴黎大学和主教会议则一致要求把它列为禁书,耶稣会教士更发起了对它的围攻。就在社会舆论对此扫争论不体的同时,这部作者用了 22 年的心血所写成的巨著,

在读者的一再要求下,在两年内恰好发行了 22 版,创下了一个纪录。

这部书名为《论法的精神》,作者孟德斯鸠,原名夏尔·特·塞孔达。1689 年 1 月 18 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贵族世家,祖父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孟德斯鸠从小读书用功,倾向进步。1714 年,25 岁的孟德斯鸠出任波尔多法院顾问。两年后,他继承了伯父的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务,获得了孟德斯鸠男爵的称号,孟德斯鸠的名字由此而来。

孟德斯鸠的生活,经历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两个朝代,这正是法回封建专制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他虽出身于贵族,但在法院供职的 12 年中,目睹了封建制度的专横、残暴和腐朽,他心中愤愤不平,对法院院长的职务感到厌恶。于是,他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科学研究和从事著述方面,以寻找革新之路。

1721 年,他使用化名出版了第一部讽刺性的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扎》, 以两个波斯人通信的方式,通过他们在欧洲和巴黎旅行的见闻,对法国封建君主和上层社会的种种暴政和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剌和鞭笞,借用书中人物之口,指出封建专制的法国,是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社会。“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 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此书问世后,风行一时,连出四版。

1726 年,孟德斯鸠卖掉世袭的法院院长职位,离开仕途,然后迁居巴黎, 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久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728 年,他开始周游欧洲, 先后去了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荷兰、瑞士和英国,考察了各国的政治、法律、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状况。他特别在伦敦居住了两年,详细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立法、宪法和议会,听取两党在议会中的辩论,探讨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哲学思想。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年的旅欧考察,开阔了孟德斯鸠的眼界,获得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材料。1732 年年同国后,他住在故乡拉布雷特庄,园,闭门整理搜集到的大量资料,潜心从事著书立说。1734 年,他完成了历史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的写作,此书运用翔实的资料,打破长期占统治地位的陈腐的宗教观历史学,

论证了国家的兴衰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风俗的善恶所决定的。这本书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后,立即轰动了欧洲学术界。

孟德斯鸠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1748 年,

他发表了用 22 年心血写成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他在书中采用资产阶级的革命观点,阐述了国家的本质和起源。他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并提出了各种政体的不同原则:“共和国需要品德,君主国需要荣誉,而全制政体则带要恐怖。”孟德斯鸠还具体论证了各种政体的目的: 共和政体是“德行”,但做不到;专制政体是“恐怖”的,必须坚决反对; 只有君主政体是一种最理想的政体,只要有法可循,君主依法行事就可以达到“政治自由”。他得出结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最理想的制度。

孟德斯鸠认为,要实现君主立宪政体就必须做到“三权分立”。即把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开,使其相互平衡、相互牵制,只有这样公民的自由才有保证,才能防止君主滥用权力。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权, 使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参预政权。因而这一学说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许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法的精神》一书问世后,引起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恐惧与仇恨。为了回答敌人的攻击,孟德斯鸠始终紧握着他那支战斗的笔。1750 年, 他发表了《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一文。1754 年,又发表了他为《波斯人信扎》一书增补的 11 封信。同年, 65 岁的孟德斯鸠在旅行途中患病。

1755 年 2 月 10 日病逝于巴黎。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之一和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巨大作用,同时对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确立,都具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