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术战争谋略的思维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引渡人们到达成功彼岸的舟船,是辅助人们飞向理想高度的羽翼。思维方法是运用思维形式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工具。在战争中,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军事指挥员制定正确谋略的思维桥梁和工具。这座桥, 将在战场获得的各种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与制定谋略联结了起来。思维方法正确与否,能否与高技术战争的特点相适应,决定着能否制定出克敌制胜的奇谋妙策。高技术战争的一系列新特点,决定着军事思维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剧裂的观念更新过程,进而要求军事思维方法也必须更新。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方法的更新,是军事思维领域里同一更新过程的不同层次, 谋略和决策所赖以进行的思维方法的更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明确思维的目标

明确思维的目标是任何思维的前提,也是进行谋略思维的前提。没有明确的思维目标,盲人骑瞎马,走到哪算哪,打到哪算哪,只能是一个鲁莽的军事家,注定要吃败仗的。如果说在过去的战争中指挥员由于受环境、敌情等各种情况的影响,思维目标常常受到干扰的话,那么,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指挥员明确思维的目标就常常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明确思维的目标也更加重要。高技术战争中,战斗的突然性增强,火力空前提高,当部队正在集结或休息时,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如同天外来客,突然而降;炸弹强大的冲击波,震耳欲聋的轰响,战友们的尸体,等等这一切,会使人无所适从, 一时辨不明东西南北,思维受到很大的干扰。由于各种干扰方法的广泛运用, 会使雷达等侦察器材失灵,飞行员、雷达操作员会觉得突然失去了目标,无法捉摸,因而形成思维的盲区。现代战争采用了高技术的通信指挥系统,但也成为对方重点破坏的目标,一旦通信失灵,联络不畅,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报,低级指挥官会因得不到上级的明确指示而不知如何是好,失去

思维的目标,无法对当前和下一步的行动设谋定计,进而失去行动的方向; 高级指挥官会因得不到整个战局发展变化的情报而失去思维的目标,难以正确的运筹谋划,驾驭战争的全局,实施有效的指挥。所以,在高技术战争中, 无论是各级指挥员,还是普通的战斗员,要想进行正确的谋略,首先就要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当情况突变时,应及时判明情况,根据上级总的意图和当前的战场态势进行思维,迅速作出新的判断,定出制胜的计谋,确定新的行动方案,这样才能避免陷于被动。

高技术战争谋略的思维方法

战争本来就是充满了概然性,不确实性的领域。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 把战争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战略伪装还是战役战术伪装常常会做得天衣无缝,作战双方都力图隐真示假,出其不意。战争的概然性、不确实性更加明显。战斗人员要想判明敌情,作出正确的决策,实施有效的指挥更加困难,过去人们习惯的单一的顺向的思维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要求人们不断拓宽思维的方法,进行多向的思维。在英阿马岛之战的后期阶段,天气骤变、寒冷异常,英军战场指挥官由此联想到守岛阿军已被围数日,棉衣和食品、弹药无法从本土送到岛上,现在岛上阿军可能正处于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境地,即改变原作战方案,决定对守岛阿军进行迫降, 以现代化的兵器示形于阿军,以喊话方式向阿军讲明他们的处境,劝他们投降。阿军在走投无路、冻馁交加的情况下只得走出掩体,放下武器,英军不战而胜,占领了马岛。英军之所以顺利占领马岛,是与战场指挥官的联想思维分不开的,如若战场指挥官仍按原思路顺向思维,采取作战形式进攻马岛, 即使能够攻下,自己也必得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在思维方法上,除了顺向思维及上述所讲联想思维方法外,还有立体思维法、突破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与高技术战争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法。平常认真掌握,注意锻炼思维方法,就会为战时及时判明敌情,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好准备。

立体思维法。近斯的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一体的立体战争。在茫茫太空,不停运转的军事侦察卫星,在为敌我双方提供着各种大信息量的军事情报;在天上,敌人的各种战斗飞机随时会出现于己方上空,而已方的飞机也可去打击敌人;在海上,敌我双方的军舰、潜艇除在海上交战外,还可打击陆上目标;在地面,敌我双方的坦克在互相逐鹿大战,炮兵在延伸射击。这些,使战争空前的复杂化、立体化,战斗样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进行正确的谋略,就必须学会立体思维的方法,养成立体思维的习惯。在进行军事谋略时,全面考虑敌我双方陆海空天的军事布署情况,扩大视界,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自己的思维驰骋于大空、天空;陆上、地下;海上、海下。

突破思维法。所谓突破思维法,就是在军事谋略思维中突破常规惯例, 突破陈腐的观念、陈旧的观点,突破旧的军事体制和作战方式的禁锢和束缚, 进而得出新颖的思维成果。恩格斯曾针对 19 世纪末欧洲军队中的保守思想指出:“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让这些保守的偏见在军队中占统治地位,是没有好处的。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在高新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武器装备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武器装备的变化, 必然要引起作战方式和方法的变革。这就要求思维方式能够随着作战方式方

法的变革而变革,随着作战方式方法的突破而突破。在高技术战争中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破例,不拘一格,创新突破,标新立异,创造出新的、与高技术战争相适应的用兵韬略。

直觉思维法。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比较迅速直接的综合性认识和敏锐的选择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一种突发性的、飞跃式的直接理解。由某一思维原点开始,直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思维的终点,一下子就导出了新的结论。这种思维方法看似省略了许多思维步骤, 严格来讲并未省略,它如同一道闪电,虽然发出了耀眼的思维之光,但由于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人们不易察觉而已。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先天的产物, 而是后天长期锻炼,不断积累知识与信息的结果。其思维机制主要在于思维主体在某一方面具备了十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经过在大脑中储存、积累和强化,建立起了许多间接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一旦遇到某种情况和信息的刺激时,就会互相贯通和组合,直接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直觉思维法的特点是其迅捷性。在战争中许多指挥员作出谋略决策,常常靠的是直觉思维。高技术战争的突发性,战场情况变化快的特点, 使指挥员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其谋略和决策进行充分的论证。使直觉思维这种当机立断的思维方式更加适合于高技术战争中的谋略决策。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指挥员在平时就熟知敌情我情,积累有大量的敌情信息,对敌人的作战理论和战怯有深刻全面的了解。长时期地思考着克敌制胜的方法。只有这样,在战场上才能正确运用直觉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制定出合乎实际或较为合乎实际的谋略决策。如果平时对敌情我情不甚了了,在战时就无法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去进行谋略,如果硬要运用,则十之八九要失败。

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亦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分散思维或开放式思维等等。它是指思维主题为实现进行正确的军事决策的目的,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求多种不同的谋略方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如同自行车的轮子一样,以车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使用发散思维法进行思维,要求具有多视角、变通性、流畅性。所谓多视角,就是说在思维过程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视角地进行思考,不要囿于某一个方面,某种情况。变通性是说在思维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已有谋略方法、谋略思想的束缚、局限,善于提出新的谋略方法和谋略思想。思维在切住主题的前提下,思维发散的维度越多、范围越大,思维的变通性能越好。流畅性要求在思维过程中反应灵敏迅速,思路畅通无阻,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散思维的特点,为高技术战争中的谋略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方法。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情况空前复杂,且变幻莫测。给军事指挥员进行军事谋略和决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发散思维法能帮助军事指挥员在较快、较短的时间里寻找出较佳的谋略方法,以正确地进行决策,把战争引向胜利。

收束思维法。收束思维法,是指把发散思维所产生的众多方案和结果, 集中于某一主攻方向,从而找到一种相对最佳的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方法。收束思维法具有单向性和最佳性的特点。所谓单向性,是指收束思维的过程是集中同一的,是为了解决同一个军事斗争问题。如果思维的过程不能将发散的思维收拢起来,聚焦到同一个问题上,仍然犹如一盘散沙,就无法形成一个谋略方法,进行军事决策。最佳性是指收束思维的结果,与在发散思维过程中所产生的众多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相比,是最优的。在战争中,就是能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一般说来,收束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择优而定。在高技术战争中,不但要求发散思维要快,而且要求收束思维也要很快, 能在很快的时间内优选出最佳的谋略方法和决策方案。否则,战场情况已经变化,时过境迁,再好的谋略也已无用。有些“外科手术式”的武装冲突, 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手术”就已进行完毕,发散思维和收束思维所能允许的时间过程都十分短暂,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使用这两种思维方法时, 快速性是一个必须把握、必须做到的核心点。

在高技术战争中,无论使用何种思维方法,加快思维的节奏,则是带有共性的要求。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失,要求参战人员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出适应新情况的计策,捕捉着战机, 这就需要加快思维的节奏。如若思维节奏慢,战机已过,即使是再好的谋略和决策,也只能是令人惋惜的马后炮,成为事后诸葛亮,于战事无补。

加快思维的节奏,及时做出决策,对于防御的一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然袭击是现代战争的特色,80 年代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进攻者一方或者不宣而战,或者虽则宣战,但对具体开战时间却严守机密,以达成战役战斗的突然性。无论是美军空袭利比亚、入侵已拿马,还是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袭击巴解总部,莫不如此,常常是对方还未反应过来,战争目的已经达成。海湾战争中美军轰炸伊拉克的具体时间,虽然世界舆论界的报道纷纷扬扬、各种猜测无所不有。但美军始终捂着盒子不开宝,为的也是达成轰炸的突然性。在美空军 1 月 17 日突袭巴格达时,由于伊拉克统帅部方面思维

节奏慢,待敌空袭 40 分钟后才进行灯火管制,为美军准确地轰炸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没有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变谋略,蒙受了重大损失。所以,处于防御状态的一方,在敌人突然袭击面前一定要加快思维的节奏,有时即使谋略不甚正确,但也比由于犹柔寡断、犹豫傍惶而丧失机会,使敌人达成战争目的后远走高飞强得多。处于进攻态势的一方,由于战前已对作战方案进行了精心策划,战斗开始后多是按照预定谋略行事,对指挥员的思维压力会有所减轻。但战争是作战双方的活力对抗,战争进程并不总是按照发起者一方的计划进行,对方出其不意的迎击,天候的突然变化、联络的突然中断、武器装备发生故障等等意想不到的情况的突然发生,都需要参战人员拿出办法及时处理。当与敌人相接时,敌情可能会比原来的设想发生很大变化,要使“智者不能谋,参者不及怒”,也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制定出最好的谋略,做出恰当的决策。所以,进攻者的一方也要时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提高戒备之心,当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能以很快的思维节奏,判明情况, 做出决策。两军遭遇之时,思维节奏的快慢对战斗胜负的影响最为明显,往往谁的思维节奏快,先筹划出方策,定下决心,展开部队,占领有利地形, 谁就能赢得胜利,而这种先后差别表现在时间上,可能只有几分钟、几秒钟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