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快速机动中的谋略

机动是军队的生命。克劳塞维茨认为:对机动来说,任何方法、任何一般原则都不能决定这一行动的价值。可见机动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则说:依靠出色的成功的机动,甚至使暂时的失败也成为有助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行动。把机动作为转败为胜的条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机动是军队的生命。进攻中的机动,可以打敌于不意之中;退却中的机动,可以迅速摆脱敌人;快速灵活的机动,可以捕捉着战机;适时的机动, 可以牵着敌人的牛鼻子。不能保持机动自由的军队,就如同丧失了生命一样。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部队已普遍装甲化,直升机、大型运输机越来越多地装备部队,参与部队机动,使远在千里之遥的重兵集团,数小时后即能兵临城下。军队的机动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利用机动能力所采取的军事谋略,也有了许多与过去不同的新特点。

关门捉贼,快速机动断巴军后路

1989 年 12 月 20 日凌晨 1 时,随着美军的 F—117A“隐型”轰炸机对巴拿马奥阿托高炮阵的阵阵轰炸,揭开了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序幕。接着,美参战的陆、海、空三军部队共 2.7 万人,兵分五路,分乘快速直升飞机和地面快速运输车辆,扑向预定目标。这五路部队,有三路是按照关门捉贼的谋略, 断其退路,各个击破。

第一路,是由美军南方司令部的特种作战部队和一个突击队营组成的“红色特遣队”,利用“隐形”战斗轰炸饥的轰炸效果,进行低空伞降,从 150 米的高空跳下,以扇形包抄巴拿马军第 6、第 7 连的兵营,很快瓦解了这两个连的抵抗,俘虏 250 人,顺利占领了托里霍斯国际机场,封锁了帕科拉河大桥,切断了巴拿马城巴军的陆,空退路,为大部队歼灭城中的巴军创造了条件。第二路美军是由第 6 机械化营、1 个轻型坦克排、第 5 步兵营和海军“海豹”分队组成的“尖刀特遣分队“。该路美军运用快速的地面输送机械, 在占领巴军司令部大楼和歼灭了驻扎在附近的巴军第 5 连的同时,袭击了巴拿马总统诺列加的私人小型机场,炸毁了诺列加的座机:偷袭了运河岸边守卫诺列加专用船只的卫兵,炸沉了船只。这样,就切断了诺列加空中和海上的逃路。第三路,是由 82 空降师 1 个旅(欠 1 个营)和别动部队组成的“太平洋特遣队”,任务是增援帕科拉河大桥的美军别动部队,阻止巴军的“2000 年营”和其他巴军进城增援。该路美军经过激烈战斗,挫败了“2000 年营” 的增援计划,确保了对巴拿马城已军的聚歼。

美军利用快速机动的有利条件,经过采取关起门来打的谋略,仅用 8 个

小时,就击溃了巴军有组织的抵抗;用 15 个小时,就摧毁了巴军的主要军事设施,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权。

48 小时内,结束了主要战斗。共打死打伤巴军 437 人,俘虏巴军近 3000 名,并将诺列加困在了城中。美军入侵巴拿马虽属侵略性质的不义之战,但

在谋略运用上却有可取之处。

关门捉贼,是三十六计混战计之一计,其解语为:“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意思是说,对于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小股敌人, 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而宜先断其退路,聚而歼之。这一计谋的按语中又说,捉贼关门,是怕让他跑出去让别人所得,或跑了迫不上,让贼再施“诱兵之计”。这里所谓的“门”,主要是指敌人的退路和出路。

过去的用兵实践中,关门捉贼之计,常是正兵进攻,奇兵关门。美军进攻巴拿马,利用快速机动能力,其关门捉贼之计有许多新的特色。一是根据巴拿马国土狭小,四面临海的特点,利用快速的机动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 一举深入巴国腹地,占领机场、桥梁、港口,首先把门关死。二是大部分兵力用来关门,待将门关死后再深入进去打。三是针对巴方各路军队的不同情况,分别关门。如对城中巴军的关门,是占领机场和出城必经的帕科拉河大桥;对巴拿马总统诺列加的关门是袭击其私人小型机场、炸毁其座机,并炸沉了其专用船只。四是将天上地上的门同时关死,使巴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部队的机动能力将越来越高,将为在今后的战争中实施关门捉贼之计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如何破坏敌人的关门捉贼之计,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暗渡陈仓,大批机动打伊军不防

海湾战争中美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战役发起前,为隐蔽战役企图,运用强大快速的机动能力,实施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为使伊军对美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美军先将主要兵力、兵器布置在沙科边境以南地区,井频频组织地面进攻和两栖登陆演习,使伊军错误判断美军将在科威特南部地区实施主攻,因而在科威特南部地区集结了大部分兵力,并一直将注意力放在该方向上。战役发起前一天,美军利用强大的快速机动能力,用飞机和地面运输工具将第 7 军、第 18 空降军主力从沙科边境突然西调,在伊、科、沙边境交汇点以西 200 多公里的腊夫哈一线建立起了进攻出发阵地,及至伊军发现美军企图后,为时已晚。

暗渡陈仓,为三十六计敌战计之一计。其解语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意思是说: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便偷偷地迂回到敌人的另外一边去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暗渡陈仓之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汉楚之争时,汉将韩信表面派人修复关中的栈道,装出要从栈道出击项羽封臣章邯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帅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胜利,占领了关中。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所采取的暗渡陈仓之计,已不是传统的一边派人修栈道,一边重兵渡陈仓,而是运用同一支部队,先修栈道,示形于敌,待将敌人主力吸引过来后,利用高技术提供的快速机动能力,再将这支部队短时间内暗渡到“陈仓”,以收出其不意、攻敌不备之效,是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的创造性运用。

美军这种运用同一支部队既修栈道、又渡陈仓的做法,其先决条件是高度的机动能力。美军在战斗中所使用的坦克,功率达 1500 马力,最大时速为

70 公里,越野速度为每小时 45 至 50 公里,坦克从起步至加速达到每小时 32

公里的速度,只需要 6 秒钟,坦克上装备有先进的电子仪器设备和地面导航设备,机动性能极好。陆军装备的全天侯“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最大时速达 305 公里,实用升限 2000 米,最大航程达 680 公里。其“黑鹰式”直升飞

机,是美空降师、步兵师装备中的多用途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 9194 公斤,

武器携带量达 3632 公斤,最大时速为 350 公里,最大续航力为 2.3 小时。这两种直升飞机,都既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又可以搭载士兵执行任务。这种高度的机动能力,就使得运用同一支部队既在“栈道”上示形于敌,又去暗渡“陈仓”成为可能。

擒贼擒王,占要害苏军得逞

1979 年 12 月底,苏联置国际公约于不顾,以 10 万之众,陆空互相配合,

对阿富汗实行了赤裸裸的武装入侵,仅 7 天时间就占领了阿富汗所有重要城市,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实际控制。

苏军之所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控制了阿富汗,除了阿富汗的武装力量抵抗不力外,还得力于其利用高度的机动能力,实施擒贼擒王之计,占领了阿富汗几乎所有的战略要点。

运用空中快速机动能力实施擒贼擒王之计。苏联侵阿,动用了 103、104、105 等 3 个空降师。首先,使用空降特遣部队于 12 月 24 日以 5 个小时夺占

了喀布尔郊外 19 公里处的国际机场,然后出动 280 余架次运输机用 2 天时间

将 103 空降师和 104 空降师一部分运往阿富汗首都的国际机场和其他地区。

12 月 27 日夜,第 105 空降师乘装甲车从机场出发,占领喀布尔战略要点, 夺占阿明政府军的军火库,使阿明政府的两个陆军师处于瘫痪状态。然后空降兵又分乘各型装甲车辆分头向市郊区重要目标发起攻击,夺占阿明住宅, 击毙阿明和阿富汗政府主要领导人,控制了阿富汗广播电台、政府和阿富汗军队的要害部分,破坏了阿富汗的指挥系统。为苏军的地面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夺取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之后,苏又派 103、104 空降师各一部从巴格拉姆空手基地出发,控制了从苏阿边境到喀布尔公路上的交通要点和萨朗隧道,保障集结在苏阿边境的苏军 6 个摩步师沿公路对阿富汗发动快速进攻。然后,苏军又进行了战役战术空降,先后对西部的赫拉特、南部的坎大哈、东部的阿萨达巴德等地实施空降,夺占重要地形,保障公路畅通,封锁边境,有效地配合了地面部队的进攻。

利用地面快速机动能力实施擒贼擒王之计。为了迅速占领阿富汗的战略要点和主要经济区,苏军采取了置阿富汗军队于不顾,利用高技术所提供的地面快速机动能,大踏步前进的办法。东路先头部队由希尔汗河港经喀布尔到土尔汗姆,全程 624 公里,花 5 天时间,平均每昼夜 125 公里;由捷尔姆

梅兹到坎大哈,全程 950 多公里,花六七天时间,平均每昼夜 136—160 公里。

西路由土尔甘迪到斯宾布尔达克(全长 790 公里),共行 7 天,平均每昼夜113 公里。苏军在山地进攻战役中,平均每昼夜进攻速度通常为 3O35 公里, 在平原每昼夜为 80—100 公里。入侵阿富汗的进攻速度相当于一般进攻战役

速度的 1.5 倍左右,相当干山地进攻战役速度的 4 倍左右。由于开进速度快, 苏军很快占领了阿富汗的几乎全部战略要点,达到了迅速控制阿富汗全境的目的。

擒贼擒王,是三十六计攻战计之一计。其解语为:“摧其坚,夺取魁, 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意思是说: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此计的基本思想是指在战争中要善于认识关于敌人全局的某些要害之点,首先摧毁或占领这些要点,就能为彻底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擒贼擒王, 语出自杜甫的名诗《出塞曲·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全诗对擒贼擒王的韬略思想进行了发挥。可见,社甫不仅是一代诗圣,对韬略还有很好的研究。

现代战争中,“王”的范围已不仅仅是首领或战略要地,除了这两点之外,对方的军火库、军工厂、导弹发射基地,重兵集团,通讯中心,广播电视设备,重要的经济目标如工厂、油井、大型水利设施,交通枢纽等,都具有“王”的意义,占领或摧毁这些要点,对军事斗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擒王的手段,从 80 年代以来高技术战争中擒王的战例来看,运用得最多的是空中突袭。因为具有“王”的意义的要点,也是对方全力保护之点,要收到出其不意予以摧毁或占领之效,运用空军的高度机动能力,加之利用电子干扰对方的雷达,是最好的办法。美军袭击利比亚的兵营、港口、机场, 以及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突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及其他战略要点、重要设施、重兵集结地,都是采取的空中突袭的办法。苏军入侵阿富汗,先是空中突袭,尔后根据阿富汗抵抗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运用地面的高度机动能力, 使用陆军进行战略开进,占领具有“王”的意义的战略要点,进而控制了全国。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大的战役或者战略行动中,地面部队也能实施擒贼擒王之计。

无中生有,超低飞以军成功

1976 年 7 月 3 日,以色列空军的 17 架飞机飞越数个反以国家,长途奔

袭 4000 公里,从乌干达恩培德机场抢救回 100 多名被劫待的人质,而自己仅阵亡一人。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震动,西方军界对这一行动的军事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对现代战争提出了新命题”。那么,以色列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1976 年 6 月 27 日,4 名巴勒斯坦人和西德人在雅典劫持了一架从待拉维

夫飞往巴黎的法航班飞机,劫持后飞抵距以色列 4000 公里的乌于达恩培德机

场。劫持者提出,要将飞机上的 242 名旅客作为人质(大部分是以色列人),

换取关押在以色列的 53 名巴勒斯坦人。否则,将杀死全部人质,“死线”定

在 7 月 1 日。

在几次中东战争中屡屡获胜的以色列,哪能咽下这口气。以色列首先通过欺骗手段,诱使劫持者同意将“死线”日期延缓至 7 月 4 日,争取到了营救人质的准备时间。与此同时,由以军总参谋长古尔将军亲自拟定的“乌干达慈航计划”,退派遣突击队突袭恩培德机场,营救人质的作战计划,经以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为首的“应急指挥部”讨论通过。拉宾任命薛姆龙将军担任总指挥,约尼·尼坦雅胡中校担任地面突击指挥官。他们根据空军的运输能力和恩培德机场的情况,经过电子计算机的精确计算,选定 166 人组成了突击队。

7 月 3 日上午,突击队火速来到一片荒凉的沙漠中,一座和恩培德机场比例完全一致、土木结构的机场梗型呈现在突击队的眼前,他们在这个机场样式的训练场反复进行了模拟突击演练。

当日傍晚,以色列的突击队从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机场秘密登机出发。3 架“大力士”运输机运送突击队员,两架波音 707 飞机分别作为空中指挥所和野战医院;8 架 F—4 鬼怪式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另有 3 架空中加油机和一架空中通讯机。

17 架飞机组成的庞大突袭机群,朝着一个狂热的反犹国家——乌于达飞

去。刚飞过蒂郎海峡飞机就降低了高度,在离地面 15 米以下的高度作超低空

飞行,因为 15 米以上就是雷达的王国。飞机所飞经的国家,有埃及、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都是以色列的宿敌,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永远抹掉。这些国家全都有一支国防军,有先进的雷达和其它侦察手段,以空袭机群一旦被发现,必将大祸临头。而 17 架飞机在 4000

公里之遥的距离上作距地面或海面只有 15 米的超低空飞行又谈何容易,稍高一点,就会被敌方雷达发现,低一点,就可能裁下大海或地面。

深夜 23 点,机舱里铃声大作。红灯一闪一闪发出刺目的光芒,在战斗警报声中突击队员们一跃而起,准备强行着陆。在同一时刻,以色列在乌干达的间谍切断了恩培德机场的一切对外联系;以色列前总参谋长巴列夫将军打电话给乌于达总统阿明,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当机场的航空管制塔发现机群时,以色列飞行员用事先编好的谎言回答:“这里是东非航空公司,我们从以色列运来了劫机者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顿时,管制塔里一片欢呼, 整个机场上一片欢呼:“以色列人第一次屈服了!”这时,第一架满载突击队员的飞机安全着陆。恰在这时,乌干达总统阿明坐着豪华轿车突然出现在机场,警卫机场的 20 多名士兵慌忙迎接,却被车内伸出的机枪打倒在地。原

来,这个总统是以色列间谍假扮的。突击队趁机消灭了 4 名劫机分子,烧毁了停在机场的十多架米格飞机,捣毁了机场设备,从突击队的飞机落地到返航的第一架飞机起飞,只用了 53 分钟。当真正的乌千达总统率领装甲部队驰进恩培德机场时,最后一架“大力士”飞机已腾空而飞了,以色列所有人质安全返抵以色列。

以色列人创造了奇迹,奇就奇在运用先进的导航设备和娴熟的飞行技术,实施了无中生有的计谋。

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敌战计之一计。其解语为“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意思是说,用假情况蒙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虚变实,以各种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无中生有一语,出自春秋时老聃的《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之计,在过去的战争中曾得到广泛地运用,以色列人运用这一计谋,除了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用外,高超的驾驶技术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营救人质的 17 架飞机贴海面或地面飞行,不能超过 15 米,往

返飞行 8000 公里,数个小时,谈何容易。然而,非如此又不能完成营救任务。这说明以色列空军平时训练是严格的,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是过硬的。由以色列人运用无中生有之计营救人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施谋定计,不但要求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指挥员要有充满智慧的头脑,还要求每一个战斗人员都要有运用手中武器装备的娴熟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使谋略更好地实现。试想以色列的 17 架飞机如果有一架超过 15 米的高度,被敌方的雷达发现,便立即会招来几十架、数百架飞机的围攻拦截,其无中生有之计还不泡汤吗?

声东击西,美军突袭格岛

1983 年 10 月 25 日,美国利用格林纳达内部发生政变之机纠集 7 个加勒

比海小国,对格林纳达突然进行了武装入侵,仅用 4 天时间就摧毁了格林纳达的军事抵抗,8 天内结束了战争。为达成战争的突然性,美国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入侵开始前 1 个月,五角大楼就放风说,

由于中东地区局势紧张,计划派 2 个航母战斗群开赴中东。随后 1 个两栖登陆战斗群、1 个多用途航母战斗群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沿宣布的航线向中东开进。但在航行数天之后,他们突然改变航线,在保持无线电静默的状态下驶向格林纳达,分别在距格岛以东 5 海里和西北 30 海里处集结待命,达到了隐蔽集结兵力的目的。24 日,美军运输机和直升机将部分陆军别动队员和军事装备运往距离格林纳达只有 250 多公里的巴巴多斯。当天,加勒比海 7 国的警察部队也在“演习”的名义下被调往巴巴多斯集结。这样,美共集结登陆部队 8000 多人,舰上人员 1 万人,各型舰船 15 艘,各种飞机 230 架,悄

悄地完成了对格林纳达的战争准备,于 10 月 25 日 5 时,分别从格林纳达附

近海域、巴巴多斯及国内 3 个待运点乘直升飞机、运输机神不知、鬼不觉地扑向格林纳达。

美军这次入侵格林纳达只所以成功,使格林纳达在事前没有任何察觉, 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充分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方法,达成了突然性。从这次美军声东击西谋略的运用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古老谋略方法在新的战争条件下放出的异彩。

声东击西是一种古老的谋略方法。早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兵略训》中就有“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之说,武经七书之一的《六韬》“兵道”一篇中也教人在战斗中要“欲其西,袭其东。”其后的兵家对声东击西之计都一直十分重视。唐朝的杜佑在《通典·兵典》中说“声方击东,其实击西”。

《百战其法·声战》中说“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

《历代名将事略下·误敌》中讲“欲东而形以西,欲西而形以东,欲进而形以退,欲退而形以进”。《三十六计》把“声东击西”作为战胜计之一计。毛泽东同志对声东击西之计也十分重视,他在《论持久战》中把声东击西作为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

由上述不难看出,所谓声东击西是故作态势,给人以假象,借以迷惑对方,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

古代及近代的作战中运用声东击西的方法,由于受装备条件的限制,多是一边喊着要打东,一边悄悄地调动部队去击西;或者用一支佯动部队去打东,而主力则是去击西。用同一支部队同时既声东又击西则往往难以办到。现代高技术条件为实施声东击西的谋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其得

以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由于快速机动能力的提高,同一支部队既能声东以示形,欺骗敌人,又能去执行真正击西的任务, 使声东击西这一谋略更具欺骗性。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入侵前美国放风说要派航母战斗群去中东应付紧张局势,在美国放出风的同时,这些航母战斗群

果真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地开出诺福克海军基地沿宣布的航线向中东开进。这样就使周围的国家放松了警惕,以为真的去了中东。由于现代化的军舰速度快,机动能力好,续航能力强,所以,虽在大海上航行了数天,已远离格岛而去,但当它掉转舰头,开足马力往回返时,又很快劈波斩浪,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不几日又回到了格岛附近,打格林纳达于不意之中。

声东击西为古今中外的兵家所熟知并反复运用,比较容易被对方识破而有所防备。特别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各种侦察手段日益先进,太空中的间谍卫星,空中的侦察飞机,地面上的电子侦察设备及特工间谍,无不在处处监视着敌性国家的情况,尤其对其军事力量的调动,更是严密注视, 小心防范。弄得不好,就会反为敌方所剩,被敌方将计就计,落入其圈套中去。所以,在实施这一计谋之前,要充分侦察清楚敌人的情况,看其对已是否早有戒备,其各种侦察能力是否能够侦知己方的意图,同时还要精心筹划, 使计谋实施得天衣无缝,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