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进行心理战

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进行心理战,是现代战争中心理战法的最显著特点。无论是阿以第四次中东战争,还是美伊海湾之战,都创造了许多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进行心理战的新战法,将心理战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试图不战屈人,美伊争显武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个古老的心理战方法,自从孙子提出此法之后, 历经千百年,其生命力被战争实践反复证明越来越强大,而巨常用常新。今天,它已成为利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一个被普遍遵循的法则。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及伊拉克都进行了显示武力的竞赛,一个试图以显示武力逼对方退出科威特,接受自己的条件,迫其就范;一个亦试图以显示武力逼对方退出海湾,达成自己的目的。当一轮显示武力达不到目的时,就又进行新的一轮的显示武力的竞赛。武力显示步步升级,煞是热闹。为了更清楚他说明美伊双方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示形,试图不战而屈人的情形,我们在这里用较多的笔墨作详细的介绍。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2 时,伊拉克挥兵入侵科威特。

4 日,巴格达电台便宣布,由 9 名军人组成的“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还决定成立“科威特人民军”。对此,美国立即作出了反应,8 月 7 日,美国总统即正式签署实施“沙漠盾牌”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确立阻止伊拉克入侵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的军事威慑力量;形成迫使伊拉克在政治上可能屈服的实力基础;形成在海空封锁、经济制裁和外交解决均无效的情况下摧毁伊拉克战争机器的强大军事能力。不难看出,美国首先则重于用重兵示形,形成巨大的威慑力量,以迫使伊拉克就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从科威特撤军,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只是一在用兵示形威慑失效时,才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根据“沙漠盾牌”计划,美为达成威慑目的,计划由美“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等 8 艘大中型舰船游弋于

地中海东部海域,“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彼得尔”号巡洋舰等 10 余艘

军舰也驶向海湾。几个军事基地的数百架飞机处于战备状态。美 82 空降师和

美 101 空降师一部也于 8 月 9 日前抵达沙特。与此同时,美国还动员了许多盟友加入对伊威慑的行列。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美、英、法等国也及时将海空部队部署于地中海、阿曼湾、波斯湾和沙特境内,初步对伊拉克海空形成了包围和威慑的军事态势。

对于美国的出兵,伊拉克似乎早有预料。8 月 2 日,伊拉克政府即进行了全国性战争动员,并发布第一道证召令,号召 22~29 岁的男性公民服现役。到 3 月 7 日,伊政府已招了 26 个师,动员了 55 万后备军。与此同时, 伊还源源不断地将部队继续派往科威特和伊沙边境,并开始修筑工事,布阵设防。

美、英、法的第一轮“示形”未能使伊军撤出科威特,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示形”威慑。从 8 月 9 日起,美为加强其威慑力,开始全面布置部队。首先,美国继续向海湾大规模集结兵力,对伊形成重兵压境之势,海上,美又调遣了“肯尼迪”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和数艘大型两栖舰以及 5 万海军陆战队:空中,美运送了大量作战部队,派遣了许多作战飞机。其次,英、法、加拿大、意大利等也大批向海湾派遣海军舰艇部队、空军部队和快速作战部队,其中包括法国的大型舰船“克来蒙梭”号航空母舰、“科尔贝尔”号巡洋舰和近百架“幻影—2000”战斗机以及英国空军最精锐的“旋风”F—3 型, GR—1 型战斗机中队等。再次,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林、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一方面扩充军备,广招兵员,迅速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一方面加入多国部队并同意西方国家在其国土上驻乓。至 10 月底,美在陆上有作战部队

21 万人,数百辆作战坦克与装甲车,空中有各种作战飞机 500 多架,海域内

有 4 艘航空母舰和 50 多艘性能各异的舰只。驻海湾其它各国的总兵力也超过

20 万,各种船只 50 多艘,坦克 1000 多辆,飞机近百架,伊拉克的一些周边和邻近国家如土耳其、叙利亚等作出保证,必要时将配合美军从沙特出击, 从而完全形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包围圈。

面对多国部队的强大军事压力,伊拉克方面也不示弱,在原来动员的基础上,伊政府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战争总动员,使其后备役力量增至 500 万。

伊拉克还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部署了 30 万大军。坦克 3500 辆,装甲车 2500

辆,大炮 2200 门,武装直升飞机 100 多架,导弹数百枚,并在科沙和伊沙边

境筑起了 240 公里长的防御工事,包括雷区,反坦克壕和用来阻止敌进攻的

喷油点火火墙等,另外伊拉克还在伊土边境部署了 8 个师,在伊叙边境部署

了 7 个师。

为了达到威慑的目的,美及多国部队在调兵遣将的同时,还故意向伊拉克展示装备精良的高技术兵器的巨大威力,“泄露”作战意图,描绘高技术兵器打击后的可怕后果。必要时还加以适当的渲染,以此作为向敌方发出警告的一种方式。如美空军参谋长杜根,据说是由于泄露了美军的作战行动计划被解除了职务。他泄露的军事机密是什么呢?原来,杜根将军称:伊拉克拥有庞大的陆军和坦克部队,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可能毁灭科威特的残酷的地面战争,使用空中力量是美国唯一能够采取的方案。而空袭的目标是巴格达市中心,萨达姆总统和他的家人以及高级指挥官是空袭的主要目标。杜根还说,除掉伊拉克的最高领导层,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共同结论。杜根被解除职务,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评论,多数认为这是美国有意泄露它的军事行动计划,以此向萨达姆发出警告,用威慑的手段暗示萨达姆趁早放弃顽固立

场,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以免遭灭顶之灾。

在整个“沙漠盾牌”行动过程中,美军还对伊拉克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示形威慑。其一是把部署的 F—15C、F—15D、F—16C、F—16D 战区制空战斗机;A———10A 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F—15E 空战与纵深攻击战斗机;F—lll 战斗轰炸机;F—4C 反雷达电子干扰机、B

—52 轰炸机,以及各种类型的航空母舰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向伊拉克公开,以展示其空中突袭能力和连续作战能力。其二是在公开宣布美军第82 空降师、第 101 空降突击师、第 3 陆战师、第 24 机械化步兵师等王牌部队进入了海湾地区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展示其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向伊拉克显示其陆地作战能力;其三是公开调人先进的、进攻和防护性能都很好的装备如 MIAI 坦克等,以向伊拉克显示美军具备了在化学战中的进攻能力。

在展示精良武器的同时,在沙漠地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中包括代号为“恐怖之夜”的大规模空袭演习,代号为“正义铁拳”的地面部队宽正面和大纵深突破演练,代号为“海湾风暴”的多兵种立体突袭演习, 代号为”迅雷”的多兵种协同配合下的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演习等,以向伊拉克显示其人员及武器装备均已适应了沙漠地区的作战特点,具有彻底打败伊拉克部队的能力。针对美军的威慑行动,伊拉克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威慑措施。美军进行空袭演习,伊军则进行反空袭演习;美海军陆战队进行登陆演习,伊军则进行反登陆演习;此外,还进行了反空降演习,以向美军显示其防御能力。

针对美军和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包围进攻态势,伊拉克主要采取的是化学威慑战略、伊拉克公开宣布:在其国内北部部署了发射化学武器的中程导弹,在西部地区部署了针对以色列的化学武器,在西部塞马瓦、纳西里亚地区部署了针对驻沙特的多国部队的化学武器。伊拉克的化学武器由于许多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留下来井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尽人皆知。而且种类多,储量大。对于这些,美国非常清楚,因此,这是伊拉克对美军及其盟军最大的威慑力量。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顾虑最大的也是伊拉克的化学武器。伊拉克用化学武器作进行威慑的有力手段,达成了一定的威慑目的,使美国推迟了进攻时间,为伊进行战争准备提供了时机。

不难看出,美伊双方都力图以炫耀高技术武器装备达成政治目的,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显示武力,作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威慑心理战法,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有了更能施展其作用的广阔舞台,可以演出更加威武雄壮的活剧。

不战而屈人,首出《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百战百胜,并非最上策;不战而胜,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的谋攻之法。为此,孙子进一步解释说:“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里的不战,不是放弃武装,而是指不与敌人直接交战,通过对兵力的调动示形等一系列威慑手段,造成敌人的恐惧心理,因怕被歼灭而作出让步,或投降、或退兵、或接受对方提出的各种条件,达成兵不血刃利可全,不动一兵而“全争于天下” 的目的。这是孙武对战争所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这一理想,智为历代多少谋略大家所倾倒,为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梦寐以求。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更为人们所重视,所追求。

将军可以夺心,美动武迫伊就范

为了迫伊就范,美国及多国部队在“以压促变”未达到目的之后,开始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运用高技术兵器,向伊拉克境内实施大规模战略空袭。为了收到良好的“攻心”效果,达到使伊拉克领导人在受到巨大心理震慑的情况不得不投降的目的,美军的空袭在两个方面颇下功夫。第一,在轰炸的目标上精心选择,主要袭击战略要害目标,如军事设施、导弹基地、机场要塞、通信枢纽、政府大楼,大型民用建筑和萨达姆的私人住宅等。“沙漠风暴”行动开始,美国在对伊拉克实施战略空袭阶段,首先选择首都巴格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中心。仅开 战第一天,就出动飞机 1300 架次,在 14 个小时里实施了 3 次大规模空袭,投掷的炸弹达 1.8 万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空投的原子弹爆炸当量的一倍半。空袭强度平均每日为 2600 余架次,大大超过了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日最

大出动 749 架次的水平。美国企图摧毁和破坏伊拉克的指挥通信中心。防空系统、石油设施、军事基地、核生比武器设施等一大批战略目标。第二,迟迟不发动地面进攻,一再延长空袭时间。在 42 天的战争中,空袭就长达 33 天。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方面“以炸促变”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美军经过 38 天的猛烈轰炸,给对方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伊拉克国内民心不稳,士气日趋低落,领导阶层思想开始动摇,表示愿意接受苏联提出的撤军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又开始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行动计划,使“咸慑战略”再次升级。在地面战斗中,美军以突然、机动、空地一体、大纵深迂回包围等,仅 100 小时就将伊军赶出科威特,迫使萨达姆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将军可以夺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战法。通过各种手段使敌方的将领心理受到震慑,甚至精神崩溃,就能使其屈服于自己所提出的条件,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夺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外交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炫耀武力方面的,也可以是武力打击方面的,武力打击常是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夺心的最后手段。

高技术武器装备巨大的破坏力、杀伤力,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给夺心带来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使夺心比过去容易实现了。海湾战争中美及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天上轰炸和地面进攻的实施证明:通过高强度、大规模的打击,彻底摧毁其经济基础设施和军事基础设施,使对方丧失再战的能力,让对方看到再战就会遭受更大损失或灭顶之灾,这样对方领导阶层的战争意志就有可能被动摇,进而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在今后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 当武器装备占优势的一方要迫使对方就范时,在使用其它手段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狂轰滥炸,彻底瘫痪对方的战争机器,摧垮对方的精神防线,迫其就范,将会是一种重要的谋略方法。

以儆效尤,美军空袭叙部队

以做效尤,是说当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的行为不满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使其及其他人或集团不敢再重复这种行为。在军事斗争中,当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不满时,或受到对方挑衅时,也常采取武力惩罚,预以警

告的方法,使其心理上受到震慑,不敢走得太远,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 或者屈服于武力,接受己方的条件。这也是通过武力进行心理战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达到制止对方得寸进尺、扩大事态的目的,也可以达到迫其接受己方的某种条件的目的。

美军于 1983 年 12 月 4 日对叙利亚驻黎巴嫩部队的空袭及其后用舰炮轰

击贝鲁特以东的叙军防空阵地,都是以做效尤心理战法的具体运用。自 1982

年 6 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后,苏大批新式武器和军事顾问进入叙利亚,提供了价值 20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萨姆防空导弹和 SS—21 地地导弹。苏在叙的军事专家顾问增至 7000 人。在苏联的支持下,叙军事力量大为增强, 对中东和黎巴嫩问题的态度越来越硬,坚决反对美炮制的以黎撤军协议,坚决不从黎撤出叙利亚军队。并凭借其驻黎的 4 万部队来左右黎局势,使黎全国和解、统一的谈判难以进展。10 月以后,黎国内连续发生爆炸事件,美驻贝鲁特的陆战队总部大楼遭到满载炸药的卡车撞击引起爆炸,美军死亡 200 余人。此事件发生后,美国朝野哗然,纷纷指责里根的中东政策,要求美军撤出黎巴嫩。里根则表示,美军“决不离开这一战略区”,“要进行报复”。美认为,爆炸事件显然得到叙的支持,其目的是把驻黎多国部队赶走,以利于叙全面控制局势。所以,美、以决定采取“以儆效尤”的谋略,加强“战略合作”,对叙采取军事行动,教训一下叙利亚,同时,也让苏联有所收敛。

在 1982 年 6 月以侵黎战争中,美默许以色列围剿巴解武装和袭击叙在黎贝卡各地的导弹基础,打击、削弱苏在中东的威信和势力,战争结束后,美与法国、意大利等组成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逼迫巴解武装力量撤离贝鲁特。帮助黎重建政府军。1982 年 9 月,美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里根方案,1983 年 5 月,促成以、黎达成撤军协议,企图以此迫使叙从黎撤军。苏、叙对上述活动则极力阻挠。1983 年 10 月以来,黎巴嫩发生多起爆炸事件后,以色列、法国即不断派出飞机轰炸贝卡谷地的叙军和穆斯林什叶派营地。美国则先后向黎附近海域集结了 30 余艘舰只,包括艾森豪威尔号、独立号和肯尼迪

号等 3 艘航母,关岛号、硫磺岛号两艘两栖攻击舰和新泽西号大型战列舰,

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300 架,2 个陆战营 3500 人。准备对黎境内的叙利亚、利比亚、伊朗部队以及左翼穆斯林武装,实施有限规模的打击。为配合美军行动,以色列曾于 11 月 9 日开始举行大规模征召预备役演习。1983 年 12 月

4 日,美国以其侦察机遭到叙军攻击为借口,从停泊在黎巴嫩沿海的航母上出动 28 架 A—6、A—7 型攻击机,在大批 F—14 型战斗机的掩护下,对黎中部舒夫山区的叙利亚防空部队实施空袭,摧毁了一个萨姆—9 地空导弹基地及其雷达设施和一个弹药库。叙军击落美机两架,毙、俘美飞行员各一名。12 月 13 日、14 日、18 日,美又用舰炮轰击了贝鲁特以东的叙防空阵地。美还声称,只要美机在黎境遭到攻击,美即进行报复性行动。美军空袭和炮击叙军之后,美军驻在黎巴嫩境内的部队果然比以前安全多了,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再遭到袭击。可见,美军以儆效尤的心理战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儆效尤的心理战法,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也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强大的毁伤力和高度的机动能力而大放异彩。过去的战争中,由于武器装备的毁伤力有限,要想给对方以教训式的打击,常常是打轻了,打不疼,给对方心理上造不成压力,使其难以接受教训。打狠了,自己就要大规模投入兵力, 会陷入战争的泥淖中去,不但自己原有的政治目的难以达到,而且会有冒旷日持久战争的危险。而高技术武器装备可以完全无此之虞,强大的毁伤力仅

只几颗炸弹就能足以使对方的心理受到震慑,更不要说核武器了;精确的制导几乎是指哪打哪,想打哪打哪,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的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与通信枢纽、军事基地、军队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等,形成严重的打击后果;电子干扰可以迷盲敌人的雷达,干扰敌人的通信设施,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可以做到我可以打到你,你却打不到我;快速的机动能力可以做到捞一把后就跑,不给对方以还手之机。这样,就能做到既能打得准、稳、狠, 又能快打快收,使对方无有还手之机,捞不到一点便宜,就能增强惩罚效果和威慑效果,收到以做效尤之效。美国空袭叙利亚军队及两次空袭利比亚, 时间都比较短。尤其是最后一次空袭利比亚,只持续了 12 分钟,就投弹 100

吨,炸毁利比亚 5 个重要军事目标、14 架飞机,炸死 100 余人,炸伤 600 余人,达成了足以震慑利比亚的作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