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战中的谋略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电子技术是高技术的核心,兵器越先进,对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子战的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的战争观念。现代战争不再仅仅是坦克、大炮、飞机、舰艇的对抗,而且是电子战能力的对抗、电子战能力已成为军力对比的重要因素,电子战的发展推动了战争理论和作战方法的发展。在人与人直接的真刀实枪的对峙与战斗发起之前,电子战就早已开始,谁在电子战中掌握了主动权,谁在战争之始就掌握了主动权。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仍多以突然袭击开始,而电子干扰与压制则是得以达成战争突然性的必要条件。电子战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只有首先夺取制电磁权,才有可能取得整个战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现代战争的普遍真理,已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实践所反复证明。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战实践的不断丰富,电子战领域里的谋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许多适应于电子战的谋略之法。

欲擒故纵,阿军秘密被截获

在整个英阿马岛之战中,马岛守军多次遭到英机和英军舰炮的轰炸,还受到英军派到岛上的特别行动小组的袭击,但是守岛驻军最高指挥梅嫩德斯将军的司令部却安然无羌,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守岛驻军全部投降之前, 从没有遇到英国人找来的麻烦。是英国人不知道其司令部的位置吗?否!英国人早已测定了其驻扎位置。是英国人对这位将军的司令部发了慈悲,不愿打他们吗?

更不是,在战争中,首先打掉敌人的指挥机关是战争双方都努力争取的作战成果。那么,英军留着梅嫩斯德将军的司令部不打原因何在?原来,英军是在电子战领域实施了一项欲擒故纵之计,使 其及时准确地获得了阿军大量的军事情报,使守岛驻军的一举一动皆在英军的掌握之中。

阿守岛驻军梅嫩斯德将军的司令部一直与本土保持着密切的无线电通讯联系。这种联系虽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仍被英军所截获。英军截获这些无线电密码之后,立即组织解码专家合力攻关,昼夜苦战,终于将密码破译。从此,阿方守岛驻军与本上之间来往的无线电通讯,全为英方译出。那一束束电波变成了英军求之不得、万金难买的机密情报,守岛驻军的作战

部署,本土给守岛驻军的指示,通报的空军配合作战的情况,英军都了如指掌。鉴于此,英军决定实施欲擒故纵之计,放着守岛驻军的司令部不打,让其一直与本土保持无线电联系,让其对部属进行无线电指挥,以求时时处处掌握守岛驻军决策及军事部署情况,为尔后进攻马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英军之所以采取迫降之策,也得力于其对阿守岛驻军司令部情报的截获。当英方从梅嫩斯德司令部发往本土的电报中得知阿守军已是弹尽粮绝、饥寒交迫之时,就果断地实施了迫降之策,结果守岛驻军 1.4 万余人在梅嫩斯德将军带领下全部投降。英军大获全胜,减少了自己的伤亡。欲擒故纵,为三十六计攻战计之一计。其解语为:“逼则反兵:走则减

势。紧随勾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意思是说,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削减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经·雪》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欲擒故纵之计,目的在擒,手段为纵。纵以麻痹敌人,擒以取得战斗或战争的胜利。纵是此计的关节点,纵得是否成功,决定着擒的能否实现。

纵的手段多种多样,马岛之战中英军对阿军司令部放着不打,纵其继续与本土及部属进行无线电通讯,是欲擒故纵之计在现代电子战领域中的创造性运用。这里,纵的已不仅仅是人,而是敌方的无线电通讯。当英军截获并破译阿方的无线电通讯后,完全可以据以测知阿方司令部的位置,通过空袭或派地面特工小组行动实施擒贼擒王之计,破坏其司令部机关,但这样做的结果获得的实际利益,要远远低于纵其继续进行无线电通讯获得的利益。所以,在现代战争中,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前人总结出的计谋,根据战争的具体条件,战场的具体环境,活用计谋,才能出奇制胜。

瞒天过海,多国飞机始得逞

美国在 1991 年 1 月 17 日对伊拉克突袭前,在双方都剑拔弩张、伊拉克已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采取长时电子干扰的方法,欺骗对方,瞒天过海, 袭伊于不意之中,可说是现代战争条件下,运用电子干扰实现谋略的成功一例。在空袭前 24 小时,美已对伊军的雷达、侦听和通讯系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电子干扰。首先使用电子发射机,用与伊拉克相同的频率发射更强的信号, 干扰其雷达、通信系统,稍后,电子干扰机升空到预定空域,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使伊军指挥预警系统难以正常工作。美军虽进行了长时间、大面积的电子干扰,但执行空袭任务的飞机却迟迟不予出动,这样就麻痹了伊军, 使伊军一度紧张的神经松驰下来,产生了错觉,对情况作出了错误判断。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导弹和飞机突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时,巴格达仍是一片灯火通明,遭袭 40 分钟后才进行灯火管制,2 个小时后才做出应有的反应。战争打响的最初几小时,伊军竟没有来得及派飞机同多国部队飞机进行空战,从而使执行第一轮轰炸任务的 700 多架多国部队飞机全部安全返航,无一损伤。

瞒天过海,为三十六计之第一计。其解语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即认为防备十分周到时, 就容易怠懈,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计就隐藏在暴

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隐藏着非常机密的东西。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常常用于战役战斗伪装,可以隐蔽部队的作战企图,及发起攻击的时间等,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瞒天过海,关键在“瞒”,目的是“过”,只有瞒得紧、瞒得妙,敌不生疑,才能过得去,过得顺利,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传统的瞒天过海之计,常常是通过频繁的调动部队来实施。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借助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每年都照例举行的军事演习,向运河西岸集结兵力。白天往西岸调动一个旅,傍晚撤回两个营,暗中留下一个营,使以方误以为派出的部队是进行正常的演习训练,思想上丧失警惕, 使阿方三军顺利地进行了秘密集结。在海湾战争中,瞒天过海之计发展到了电子战领域。计谋的实施者已不再是频繁机动的部队,而是由人控制发射的各种电磁波;瞒的是敌人的各种雷达,过的是作战飞机,使瞒天过海之计具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为运用电子战施谋定计创造了范例。

出其不意,美军空袭利比亚

1986 年 4 月的黎波里时间 14 日晚 9 时,美空军 59 架作战飞机分别由位

于英国首都附近的拉肯希思、米尔登霍尔、福尔费德等 3 个基地起飞,绕过

法国和西班牙,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经 4 次空中加油,飞行 10380 公里,向利比亚实施远程奔袭。

19 日凌晨零时 20 分,16 架 FB—III 型飞机习抵距利比亚海岸约 500 公

里的地中海上空,经空中协调,绕过突尼斯阿达尔角,即以 3 个编队向南直飞的黎波里。与此同时,已在地中海的舰载机 A—6 型攻击机 6 架、EA—6B 电子干扰机 14 架、F—2C“鹰眼”式预警机先后升空。其中,14 架 A—6 型攻击机以两个编队飞向班加西。凌晨 2 时,美空海军飞机出其不意地突临利比

亚上空,分两路对利比亚 5 个军事目标同时实施攻击。通过 12 分钟的空袭,

投掷炸弹 100 余吨,严重摧毁了设在巴卜阿齐齐耶兵营的行扎菲的总部,还摧毁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两个机场、一个港口、一个训练基地,炸毁各种飞机 37 架,炸死炸伤 100 多人,其中包括卡扎菲的两个儿子、一个养女。一而美军只被利比亚军队的高射炮击中 1 架 FB—111 飞机,死亡 2 人。

美作战飞机深入利比亚腹地,利何以没有察觉?为何没有发射地空导弹,只是在空袭开始时只有高射炮对空射了一通?原来,美在即将飞抵利比亚领空时,对利实施了大面积、高强度、全方位的电子干扰,使利比亚所有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指挥控制中心、防空导弹以及炮瞄雷达、通信设施等受到压制性电子干扰,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工作,使利军成了瞎子聋子。美军在这次空袭中,其舰载战斗机、攻击机与实施电子干扰、掩护的飞机比例为 4:1;在的黎波里上空实施攻击任务的 FB—III 轰炸机与实施电子干扰的EF—III 型机比例为 6:1;美海军装备最先进舰载“宇宙斯”电子对抗系统的舰只当时只有 3 艘,作战中就使用了 2 艘。纵观整个空袭过程,电子干扰成了美军这次空袭得以出其不意的关键一着,若没有强有力的电子干扰,利防空系统进行及时还击,美军就难免要增大损失。

出其不意,语出《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其不意,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战什,也是历来的兵家十分注重的计谋。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多处

提到胜敌要出其不意,在战略及战役战斗部署中也十分注重出其不意,打敌于不意之中。因为出其不意,打敌于不意之中,大的战役,能获得先机之利, 使敌人措不及防,打乱敌人的部署及阵脚,使己方赢得主动,为以后更大的胜利创造条件。较小的战役或者战斗,出其不意,则能一战即消灭敌人、解决战斗。所以,出其不意是军事谋略中追求的佳境之高技术战争中,由于预警卫星、预警飞机、警戒雷达、制导雷达、炮瞄雷达、通信侦察的广泛运用, 使出其不意的难度空前的增大了。飞机、舰只、坦克只要一出动,就有可能被敌方发现。要不被敌人发现,隐蔽作战企图,打敌于不意之中,运用电子干扰压制敌方的预警装置,是电子干扰能力强的一方对抗干扰能力弱的一方发起进攻的良方。在今后的高技术战争中,进攻的一方在进攻发起之前首先对敌方实施大规模的电子干扰,以求出其不意之效,将是一种常用的谋略方法。

因敌制变,英军舰少遭损失

众所周知,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军第一次使用“飞鱼”导弹时,针对英舰队没有空中预警飞机和舰上雷达低空探测能力差的弱点,取得了战果。后来,英军针对“飞鱼”导弹的弱点,加强了对导弹的电子干扰,使这种导弹的命中率大大下降。在空中预警方面,英军也采取了应急措施,将“海王” 式直升机加装搜索警戒雷达,改成舰载预警直升机,从而提高了发现低空目标的能力。相比之下,阿军没有针对英军的改进,进一步采取反措施,还是沿用原来的技术和战术,因此只取得了有限的战果。

因敌制变之计,出自《孙子后法·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膑后来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百战奇法·变战》说:“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

上述这些关于因敌制变谋略思想的论述,都是说要因敌制变,灵活用兵。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战争更是一个变化万端的怪物,它既无一成不变的情况,也无固定的模式。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要战胜敌人,保存自己,就要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胜敌之策,要善于椎陈出新,战胜不复,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出适合已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的方略,切不可拘泥一法,将彼时彼地胜利之法,再用到情况已经大有变化的此时此地,这是必败无异的。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不象过去的战争形态中那样的武器,由大刀、长矛或步枪、大炮组成,比较单一;兵员在战争中的机动或者步行,或者乘座汽车,难以迅速变化地点。现代的各种互相配套的远、中、近程打击兵器, 远能打千里之遥的目标,近能打眼前的设施;高能打飞入太空的人造卫星, 下能打钻入海底的潜艇。一颗常规炸弹就能掀翻一座大楼,子母弹能同时打击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目标。各种各样的干扰措施,能使敌人的雷达迷盲,作战飞机失去目标,导弹胡窜乱撞。战争样式更加变化多端,扑朔迷离, 充满了概然性,战争规律更加难以把握,敌情更加难以察明。在高技术战争中,为充分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提供的有利条件,要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 敌人战术技术及武器装备的变化,及时谋划制敌之策。像英军那样,在吃亏

之后,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便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若在敌情变化之后,仍然不知变化,固守过去曾经取得过胜利的某一种战法或某一种武器装备,不求发展变化,便不会取得新的战果,最终也必然要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