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术战争中的动势
动势,是指讲部队行动中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速度越快,距离越短, 其动势越优,即孙子所谓的“险则迅,短则劲;故战之势,当险峻而短近也。” 为了达到险峻而短近的目的,孙子要求部队要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鸷鸟之疾,至于毁折”。所以,传统的造势思想一直提倡“势险节短”, 提倡近战歼敌,以造成压倒敌人的险恶形势,并把势险节短作为一个用兵筹策的重要谋略思想和方法。在过去的战争中,势均力敌的双方,谁具有了动势的优势,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这一条原则仍然没有过时,但势险节短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万里之遥的地方,虽然距离很远,但由于作战平台速度的极大提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到达作战地域,使敌措手不及,能够更好地达到势险的目的。洲际导弹、巡航导弹及其它导弹在战场上的运用,更使势险节短发生了质的变化,万里之遥,一瞬即到,且威力巨大,是过去任何战争形态中的势险节短所无法达到的。
利用飞机创造有利动势
空袭中创造有动势。1986 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是空袭中创造动势的成功范例。美国空军由近 60 架飞机组成的编队从英国出发,绕过法国和西班牙,
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经 4 次空中加油,到达锡得拉湾。行程万
余公里,仅用 13 个多小时,就出其不意地飞临利比亚上空,倾注了 100 余吨激光制导和集束炸弹,对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 给利比亚以重创,达成了突然袭击的目的。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空袭巴解总部等,都是利用飞机快速的机动能力,创造了势险节短的动势。
空中机动兵力中创造有利动势。利用飞机快速的机动能力和较大的承载能力,迅速空运兵力兵器至某一地域或某一战场,可以造成有利的动势。苏联 1979 年 12 月入侵阿富汗,就是首先利用大型军用运输机,在 12 月 25 日
至 27 日的 3 天内,通过 2000 余架次的往返运输,将几百辆坦克、装甲输送
车和大批部队从本土迅速运往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占领了机场和附近要地,造成了对阿富汗的险势。
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及时派大批部队赶赴海湾,制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保持自己在中东的利益,采取大规模空运的措施,较快地达成了战略目的。从美国的东海岸到沙特阿拉伯,空运行程 1.12 万多公里,只需
15 个小时就可到达。而海运航程约 1.5 万公里,需要穿越大西洋、地中海,
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海湾,最少需要 10—12 天。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美
国决定采取海运空运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其空运能力,首先出动了约 300
架战略运输机,还动用了空军后备队和空军国民警卫队的 341 架运输飞机紧
急空运部队和物资。此外,自 1951 年以来,首次动用了民航后备队的战略空
运力量。大规模的空运从 8 月 6 日开始,至 8 月 8 日就将第 82 空降师的 1.28
万人运抵沙特,随后一周内又将第 240 机械化步兵师的 1.66 万人、第 101
空降师的 1.57 万人和 2 个海军陆战旅运抵海湾地区,同时空运 45 万吨各种作战物资。这一大规模的空运行动,利用空中动势,很快集结了较多的兵力兵器于海湾地区,对伊拉克形成了有力的军事威慑。配合了其政治、外交斗争,为海运部队的陆续到来打了前站,准备了条件。
海湾战争“沙漠军刀”行动中,美国在实施地面机动的同时为提高机动速度,充分利用其空中优势,广泛使用了空中机动方式。在西线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美第 18 空降军,以第 82 空降师一部实施空降。以第 101 空中突击
师分乘 300 架直升机,采取“蛙跳”式跃进。在 100 小时的地面战中,美军
共组织了 4 次空、机降,向伊军纵深机动了 200—300 公里。有力的配合了地面部队的机动,提高了战役机动的整体效能。
海湾战争开始,英国空军在部署命令下达后不到 48 小时,皇家空军第一个中队的 12 架“旋风”F3 防空战斗机就在沙特的宰赫兰空军基地执勤了。这个中队到达后 2 个小时,其中的 2 架“旋风”机就开始升空执行作战任务。又过了 48 小时,皇家空军第二个中队的“美洲虎”对地攻击机开始在阿曼中
部的塞迈里特空军基地执勤;另有 3 架“猎迷”式海上巡逻机进驻了北面的
易卜。这样,命令下达不到 4 天,一支攻防兼备的力量,包括其人员、保障
设备和武器,就从原驻基地部署到了 3000 英里之外,并且进入了有效的作战状态。这支部队和其它国家空军及时抵达战区,显著改善了沙特地区的防御态势,加强了多国部队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队抵达后,可根据需要随时迅速集中火力,成为慑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的威慑力量。
现代作战飞机可以数倍音速,经空中加油可达万余公里,可以运载大型坦克。利用空中机动能力创造有利的动势,既可达成战役战斗的突袭,又可快速机动兵力,是当代高技术战争中比较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80 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发起的一方几乎都是首先利用空中机动能力创造了有利的动势。使用这种方法,除了要有高性能的飞机和足够的空运力量外,电子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美军空袭利比亚,利用空降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都有电子干扰相伴而行,用于干扰对方的预警系统,使对方的防空导弹、炮瞄雷达看不到空中目标,失去作用。否则,就难以凑效。
对于利用空中机动能力造成的动势优势,并非没有对付之法。其一是要发展电子战能力,增强预警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干扰对方,使对方飞机上的导弹变成瞎子,使对方的飞机不能正确判明目标。对于敌方的空降,要及时打击,因为再大规模的空降,一开始空运的兵力兵器总有限的,及时打
击便有将敌吃掉的可能;若待敌方一批又一批的部队空降后,形成较大的兵力集团时再予 以打击,或与之对峙,就会失去战机。许多军事评论家指出: 如果伊拉克不待美军大规模空降沙特阿拉伯即进军沙特,美国或则不敢大规模空降,或则空降后也不会象后来那样能够顺利地集结兵力,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利用舰艇创造有利动势
舰艇,虽不及飞机速度快,但在海上或岛礁作战时,则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工具。同时,它由于体积大,又是运载较大规模兵力的理想载体,在远洋作战中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所以,80 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 如英阿马岛之战,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空袭利比亚,海湾战争等,都动用了舰艇。
海运中创造有利动势。1982 年 3 月 18 日,阿根廷派人登上南乔治亚岛, 插上阿根廷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两国关系恶化。接着阿方先下手为强, 于 3 月 28 日出兵,4 月 2 日和 3 日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马岛
战争爆发。为了夺取马岛战争的胜利,英军立即组织起由 118 艘各型舰船组
成的特混舰队,载着 35000 余人,于 4 月 5 日陆续开向马岛。经过近 20 天的
海上劳累,运行 1.3 万多公里,终于在边航行边演练中,先遣队干 24 日驶抵马岛海域。由于英国本土离马岛远隔万里重洋,加之英军保密措施好,一直到英舰将要驶抵马岛海域时,阿军才发现了英军的行动企图。但由于阿军在此期间一直认为英军不可能大规模出动,即使出动也不会来得这么快,并未认真作好战争的准备,致使英军利用军舰形成了有利的动势,打阿军于不意之中,取得了先机之利。4 月 22 日夜晚,14 名英军突击队员,从航行中的军舰上乘飞机伞降到南乔治亚岛附近,悄悄地在南乔治亚岛潜游登陆,进行侦察。
25 日夜,根据侦察得知的守岛阿军的阵地和火力配置位置,英特混舰队组织了对南乔治亚岛的机降作战,一百多名突击队员从天而降,经过两小时激战,迫使阿守岛部队 156 人投降,重占了南乔治亚岛,为特混舰队取得了一个立足点和前进基地。这是英国人的首次胜利。5 月 1 日,英国特混舰队的“鹞”式飞机向马岛的陆上目标发起攻击,水面战舰也开始炮轰这些目标。英阿双方的飞机进行空战。阿军在马岛的小型机场的跑道及其它军事设置受到严重破坏。此后,英不断轰炸马岛的机场、雷达站和仓库。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海湾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独立”号航空母舰和 2 艘巡洋舰、l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和 3 艘后勤补给舰等 9 艘舰艇便从印度洋火速驶往阿曼湾;常驻巴林的美国中东特遣队的 8 艘大中型水面舰艇当即在
波斯湾实施战斗巡逻任务。危机后一周就有 2 个航母战斗群和 1 个水面战斗
舰艇编队的 25 艘作战舰艇到达预定海域,载运海军陆战队 3 个旅和够作战 1
个月使用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的海上预置船随即驶抵沙特卸货。危机后 12 天
内,排水量 5.5 万吨、以 33 节航行的快速海运船便运载第 24 装甲步兵师的
一部分装备和物资抵沙。危机后一个月内,美国海军就有 55 艘舰艇到达指定
海域,总人数达 3—4 万人;海军陆战队 4.5 万余人及所有作战物资均部署完毕,海上后勤补给线也已建立。第一战略阶段所需的人员、物资、重装备等均已到位。
海湾战争爆发时,多国海军已在海湾地区集结了 247 艘舰船,50O 多架舰载机,兵力达 6 万余人,其中,美国海军舰船 100 余艘;英国和法国海军
分别为 16 艘和 14 艘。海湾危机中,美国海军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要把 53
万人的作战装备和物资,从 2 万公里之遥的美国东海岸运达战区。为此,美
国运用和征用了 70 余艘各类商船,租赁美国和外国船只达 100 余艘,不少国家还无偿提供了十几艘商船。这些船只为战区的地面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部队运送了 95%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补充了 99%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
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还启用了三支常备和后备战略海运力量:一是海上预置船队。它实际上是一支快速部署部队,由长期租用的 25 艘船组成。其中
有 12 艘浮动基地船,另外还有 13 艘 4—4.8 吨级现代化大型运输船。二是海
运司令部利用集装箱船改装了 8 艘 5.5 万吨级大型快速海运滚装船,它是美
国海军最大的后勤船舶。8 月 7 日接到装运第 24 装甲步兵师的命令后,即备航备战。6 天 6 小时 15 分钟之后,第一批快速海运船启航,12 天后便航行
1.1 万余公里抵达沙特阿拉伯。三是一类后备役部队。在兵力集结阶段,美国动员和征召了 127 艘商船。
海陆战斗中创造有利动势。利用海军舰艇的快速机动能力,不但可以遂行海上战斗,还可以发起向陆上的攻击,并能支援陆上战斗。由于远射程武器和舰载飞机的大量装舰使用,使海军舰艇、潜艇可以从海上打击世界上任何一块陆地,而本身又难以被发现和击毁,对陆攻击有了实现的手段。海湾战争开战不到 20 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海军舰艇和舰载机就摧毁了伊拉
克海军的岸舰导弹发射装置、海军基地和 100 余艘舰船,使其丧失了对海作战和攻击能力。
海湾战争爆发以后,美海军参与了重要的对陆攻击作战。1 月 17 日,美海军用 100 枚“战斧”巡航导弹对伊科境内目标进行首次突击,从而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之后,美国海军潜艇和水面舰艇又在几天内对伊拉克境内的 100 多个目标发射了 150— 200 枚“战斧”导弹。这是射程 1300 公里以上, 可以舰射也可潜射的“战斧”巡航导弹首次用于实战。
美海军还首次使用了射程 100 余公里的“斯拉姆”空地导弹。“斯拉姆”
机动远程对地攻击导弹是 1990 年初正式交付海军使用的最新型导弹,装有GPS“导航星”全球定位接收系统,红外成像传感器和数据链传输设备,圆概率误差小于 10 米。
此外,美国海军陆战队在 6 个多月的兵力集结中,共向海湾部署了 30 多艘两栖战舰船,200 多架飞机和 9.4 万陆战队员,先后进行了近十次较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演练,并参加了海夫吉城的地面战斗和轰击伊前沿阵地等重大军事行动。在地面战争开始以后,海军陆战队第 1 师和第 2 师兵分两路, 使用垂直起降飞机、武装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对伊军展开猛烈的立体进攻,率先抵达科威特城,并包围了守卫科国际机场的伊军坦克部队,在地面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战斧”导弹的对地攻击和海军陆战队的地面进攻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重要特点:海军不仅在海湾战争中成功地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而且在接近尾声的地面战争中也战绩显赫,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突击作用。
地球的 3/4 被海水包围,一支强大的舰队,可以实施全球机动,能够较快地到达目标海域。由于核动力的使用,一根核棒,能够供一艘潜艇使用 13
年,其续航能力实际上是无限的。所以,利用舰艇提供的较快的动势,可以较快地实施机动,达成战役、战术甚至战略目的。这是古老的帆船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近代的各种舰船所无法实现的。在使用舰艇创造有利动势时,注意保密,达成行动的突然性是一个重要原则。英阿马岛之战中,英舰队所以打阿于不防之中,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时其军舰攻击之所以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都是注意运用谋略,隐蔽作战企图和军队的行动而后实现的。这是因为舰艇虽然航行远比过去的帆船要快,但仍然慢于飞机,对于相隔较远的目标区域,一旦被对方发现,对方事先作好应战准备,就会使动势失去优势。其次,实现制空权是舰艇形成动势优势的重要保证。舰艇在海上航行易受对方战斗机的攻击,若没有制空权,对方的飞机就易将舰艇或用导弹击沉,或用炸弹炸沉,无法达成战斗目的,马岛之战中“射菲尔德”被英飞机发射的导弹击沉就是一例。所以,舰艇要充分利用舰载防空导弹、舰载飞机、舰载电子干扰设施,夺取制空权。
利用坦克创造有利动势
坦克,陆战场之王,以其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及快速的机动能力,在近期几场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大展雄风,说明了它仍然是高技术战争中地面战斗的主要突击力量。它经过军事指挥员的精心运筹,以其快速的机动能力创造出了动势优势。
在苏联侵略阿富汗之初,苏联的 10 余万部队,乘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兵
分三路,昼夜兼程,快速机动,每天行程 113 至 160 公里,仅用 7 天时间, 就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所有的战略要点,达成了在远距离上快速机动大批部队以造成险势的目的。
伊拉克入侵科威恃,也是充分利用了坦克的快速机动能力达成了险势。1980 年 8 月 2 日凌晨 2 时,伊拉克的 350 辆重型坦克和数百辆装甲车隆隆起动,扬起阵阵沙尘,闪电般地越过了伊科边界,进入了科威特国境。当伊军冲破第一道防线而长驱直入时,一路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第二、三道防线的科军溃不成军,所进行抵抗也是零星的、象征性的。尔后,伊拉克的坦克就沿着平坦而笔直的高速公路,浩浩荡荡,飞速进逼科威特首都,3 个小时之后,约在凌晨 5 时,便抵达科威特市。伊拉克的坦克在科威特市内的大
街上横冲直撞。到 8 月 3 日上午 9 时,仅一天多伊拉克利用坦克的快速机动能力,便迅速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针对伊拉克有 5000 多辆主战坦克、数千辆各种装甲车装备的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情况,在地面部队中以装甲机械化部队为主要成份,部署了 10 余个装甲师和机械化部队,共有坦克近 4000 辆,各种装
甲车近 6000 辆。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充分发挥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特长和优
势,在 4 天的地面作战中,装甲机械化部队分别作为正面突击骨干及对敌深远纵深迂回、合围的机动兵团,使地面作战体现了战略战役的高度机动性、战斗行动的突然性。其中,美国第 7 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英军第一装甲师等部队的长距离奔袭、包围消灭伊拉克的战略预备队——共和国卫队装甲师,是海湾战争运用装甲机械化部队最典型的一次行动,对战争进程与结局具有重大意义。
利用坦克创造有利动势,是现代地面战争或战斗中谋篇造势的一个重要
课题。现代地面战斗虽必须有其他军兵种的密切配合,然而最后解决战斗仍然要靠地面部队。由于地面部队的普遍装甲化,两军对垒又主要是坦克的对垒,所以,利用坦克的快速机动能力创造出优于敌人的动势,或将敌人迂回包围,或先于敌人展开,或先占领有利地形等等,都是创造有利的动势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这方面,海湾战争美地面部队在“沙漠军刀”行动中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对于部队装甲化相对落后的敌人,更可以利用坦克攻防兼备及快速机动的能力,长驱直入,尽快地去占领敌人的战略要地或军事重地,则可获得更大的军事利益,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莫不如此。以上这些,都与过去战争中仅靠两条腿跑或靠乘汽车摩托化开进去实现动势, 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质的区别,值得认真加以研究。当然,利用坦克创造有利动势,必须有有效的空中支援才行。
利用导弹创造有利动势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王牌坦克旅第 190 旅,在没有航空兵支援
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埃及步兵利用反坦克导弹攻击,不消 25 分钟,就把整
个坦克旅 125 辆坦克全部打成了废铜烂铁。
马岛战争中,英国的巨大巡洋舰竟被两颗小小的“飞鱼”导弹击沉,而阿根廷的作战飞机,也有不少被英国的防空导弹击落。
海湾战争中,远离伊拉克 1000 多公里的美国舰载巡航导弹,首先发起了
对伊拉克的攻击,战争第一天就发射 100 多枚,对伊拉克的军事、经济、通信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且弥补了飞机在白天轰炸易被火炮击中的不足。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给以色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向沙特境内发射“飞毛腿”导弹,虽多数被“爱国者”击落,但仍有一部分飞入沙特境内,其中一枚落在一座美军兵营里,造成了美军 100 多人的伤亡。
导弹,是现代高技术兵器中射程最远、速度最快的一种兵器,且可根据携带弹头的数量的不同,使其威力可大可小。可以说,它对于任何其它兵器都具有动势上的优势。无论是坦克、军舰,还是时速数千公里的飞机,都赶不上它的速度,它都能追上以至击毁。远隔万里之遥,只需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真可谓是哪怕征途万里,弹指一挥即到。而且由于雷达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导弹还长有“眼睛”,能够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并紧追不放, 除非其力尽气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是导弹具有这些优点,使它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是,导弹也易受电磁干扰和各种消极干扰物的干扰,以致成为瞎子,找不到目标、乱撞一气,就失去了作用。马岛之战中,英国在军舰被阿导弹击沉后,积极对阿导弹施放各种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就使对方的导弹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大大减少了损失。同时使用导弹还常常需要隐蔽发射地点。或者与防空力量相结合,不然,就易受敌方飞机的轰炸,而被彻底摧毁。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的 19 个导弹连被以色列飞机一阵狂轰烂炸彻底报销。就是一个十分惨痛的教训。由于导弹造价一般较昂贵,使用时要注意节约的原则,尤其是拥有导弹数量较少的一方,要把有限的导弹用在能给敌造成最大损失的时机和地方。